怎样客观评价陈凯歌导演?

怎样客观评价陈凯歌导演?,第1张

独家专访陈凯歌,还原一个真实的“青春凯旋”!

当时凭借《霸王别姬》等代表作,陈凯歌成为大师级导演。《无极》之后,大家眼中的大神,就像一个任性的少年,有着宏大而神奇的世界观,却又让人难以理解。这种大众期待和他的作品之间的落差,让他饱受嘲讽。

他是牛逼还是傻逼?带着最新的妖猫传,我们和陈凯歌面对面的聊了聊。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中二》陈凯歌

作者史明

陈凯歌老了。

他体重增加了一些。当我坐下时,我不禁担心那把硬木圈椅能否承受住庞大的身躯。他的头发在白光下闪着一点红色,他的发色是染的。到他四十岁时,他的头发实际上已经白了。

对于其他导演来说,“老了”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陈凯歌来说,这是他的宿命。

他拒绝接受年老。

2017年,他65岁,新片《妖猫传奇》上映。我们采访了他。他说“我对电影一直有一颗小小的少年心”。

我们问他觉得自己心理多大了,他笑了,“我还年轻!”

说到时间的流逝,他恍惚了。“我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但(但)我脑海中仍有自己年轻时的形象。”

他还记得二十多岁去看父亲拍戏时的样子。然后,父辈就这么过去了,就像过了水,没留下多少痕迹。“时间永远站在年轻人一边。”

1993年11月21日,陈凯歌41岁。

时间曾经属于陈凯歌。

虽然,由于“文革”耽误了十年,第五代导演出现在电影界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了。

陈凯歌和张艺谋拍《黄土地》的时候是32岁和34岁。

当时,陈凯歌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声讨方遒。

到35岁制作《孩子王》(1987)时,他在中国电影大师的地位已经基本稳固。等到《霸王别姬》(1993)最终在戛纳获得金棕榈奖的时候,他才刚刚40多岁,可能正处于自己状态的巅峰。

1993年戛纳电影节,张国荣、巩俐、张丰毅和陈凯歌(左起)。

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什么。

没想到,《霸王别姬》成了绝唱。没有人记得《霸王别姬》在中国几乎不可能上映。没人会去想它。“为什么我们不能再拍一部《霸王别姬》”这个问题可以换成“为什么我们还能在电影院看一部《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编剧卢伟说:“当时我陷入了梦乡,觉得我们终于开始了。但我没想到我们这一代就这样结束了。”

霸王别姬剧照

世纪之交,面对种种挑战,年近五十的陈凯歌一度陷入混乱。

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大获成功,第五代导演受到很大刺激。

陈凯歌匆匆去了好莱坞,拍了一部情色片《温柔地杀了我》,名声相当不好。由于反响不好,它甚至没有去电影院,只发行了一张DVD。

2002年,张艺谋推出第一部好莱坞式商业大片《英雄》,票房2.5亿,全球票房突破10亿。

一直与张艺谋有“郁亮之争”的陈凯歌,也在三年后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奇幻大片《无极》。结果口碑被大大淹没了。虽然票房是年度冠军,但也才1.8亿。

他反省了自己。“拍《黄土地》的时候我32岁,一路顺风顺水。40岁时,我获得了金棕榈奖。不知不觉中,我也和普通人一样贪婪了。人最怕生在一起,想在一起,什么都断了。"

1983年《黄土地》剧照

《无极》之后,他老老实实回到了自己似乎最擅长的历史题材,先后做了梅兰芳和赵孤儿。

平心而论,这两部电影都不算烂片。不过,也是从梅兰芳身上,陈凯歌似乎只能拍出“半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开头和前半部分非常精彩。但是当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二或者二分之一的时候,无论是剧情还是气氛都突然急转直下,水准急剧下降,以至于观众往往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2008年梅兰芳剧照

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编剧。

2010年《赵氏孤儿》上映时,因为署名之争,编剧特意发微博澄清编剧过程。据她说,电影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情节框架属于不同的作者。第二部分主要体现陈凯歌本人的意图。

她认为,按照故事逻辑的发展,程英合理的行动应该是最终放弃让赵谷杀死屠岸贾。但陈凯歌认为,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一个大团圆结局的故事”。

2010年《赵孤儿》剧照

因此,赵的《孤儿》的后半段情节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评论。影片上半部营造的惊心动魄的气氛在下半部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对赵谷至关重要的战场场景甚至被拍成了“小孩子过家家”。

妖猫的传说就更明显了。前半部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悬疑片,但后半部却因为一段青春激情而强行变成了一部具有马里索尔视觉感的爱情片。

演出结束后,有人呕吐。针对我们的提问,陈凯歌的解释出人意料:“其实我觉得这不是爱,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个叛逆少年的激情。”

《妖猫传》剧照,妖猫乱了,大家都吓坏了。

“如果让我拍一部纯悬疑电影,我真的不是特别感兴趣。我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从剧情入手,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这是人之常情。”他说。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最重要的落地点是“一个少年的热血叛逆”。

当他与摄影师曹宇讨论时,他将这一点定义为“最黑暗的夜晚头上最明亮的光”。他想表达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个“少年”的执着,或许是他的电影分裂感的来源。

《妖猫传》剧照,黄轩饰演诗人白居易。

里德曾批评陈凯歌,“他不知道情景剧的结构,没有训练。”

2002年,陈凯歌曾经拍过一部成本中等,题材现实的小电影,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走了一条温暖的线,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是陈凯歌继《霸王别姬》之后的第二部佳作。

但本片结尾还是有一种“强扭”的感觉。

为了表达对“少年精神”的肯定和赞美,突出“少年”与“成人”的价值对比,陈凯歌让主人公一下子离开现实世界,飞进理想主义的天堂。

《和你在一起》剧照中,陈凯歌亲自上阵,饰演“于教授”。

这种处理方式,在里德看来,“充满了情节缺陷。最后他没有按照情景剧的要求写,就误入歧途了。”

其实早在1998年《荆轲刺秦王》上映的时候,《南方周末》就批评过陈凯歌的做法,不问剧情,只求情感氛围和价值取向,用了一个词叫“审美暴力”。

“它用违背常识、违背历史记载、违背基本人性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语境。”但导演“不能随意解释人性,随意解释人性就是最大的暴力。”

1998年《荆轲刺秦王》剧照

一边追求青春热血,一边追求深刻,很难不精神分裂。

其实陈凯歌对年轻人的态度很谦虚。"王小帅,陆学长,贾,他们的戏我都看,宁浩,我学习."

但是,他毕竟已经是电影圈的前辈和大师了,拍电影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不放下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真实。

《妖猫传》片场,陈凯歌走得很远,背对着大家,正在沉思。

有两种价值观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一个是他与生俱来的深沉厚重,对东方美学的推崇,骨子里的苍凉宿命感。他给同时代人的印象是诗书满身,“少年深沉”,是导演中的“儒将”。

另一种是执着于“青春”。对他来说,年轻意味着新鲜、创造力和可能性。老年意味着所有这些的反面。

他告诉我们他忘记了他做过什么。“就像一个人吃饭消化速度非常快一样。你问他吃了什么,他都不记得。”“我总想尝试做以前没做过的事。”

从好莱坞回来后,他开始转型,拍了一部电视剧《吕布与丢西姆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一反之前《荆轲刺秦王》厚重的史诗风格,充斥着B级片的小众恶趣味。

由黄磊主演的吕布,爆炸头,鼻环,设定为在蛮荒森林中长大。剧情也是段子线,各种狗血撒,配以“西游记式”特效。不看演员名单,很难相信这部剧是陈凯歌创作的。

网上有十个版本的《吕布:丢西姆的故事》盘点。陈凯歌版可以说是最震撼最不听话的。

现在看来,吕布和丢辛的故事基本上是《后来的诺言》的前传。

《无极》实际上是陈凯歌试图以中国神话和历史为基础,构建一个完全幻想的世界。这种奇幻题材,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还属于小众和边缘青年亚文化的范畴。

他的《荆轲刺秦王》,原型来自一个叫黄禹空的日本人写的小说,叫《刺杀先帝》。这个人在日本拥有很多铁粉,但只局限在极小的才子文学圈子里。

shta Sometani在《妖猫传说》中饰演和尚空海。他的角色原本是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当然电影中的场景也适当退居二线。

新片《妖猫传奇》的原作者梦枕貘也是如此。小说原名《海上唐朝沙门空鬼宴》。据说作者花了17年写这部小说。但是和井上靖这样的作家的作品相比,他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剧情到文笔,都充满了网络文学的特质。很难想象文史有造诣的陈凯歌会喜欢这种小说。

陈凯歌给出的理由是,这部小说试图描绘盛唐气象。“这是指一个国家处于婴儿期,没有任何限制或障碍。唐朝最好的就是天真烂漫。”

《妖猫传》剧照

不可否认,妖猫传说中的唐朝天气确实被陈凯歌目测过,霸气十足。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影片讲的是“错觉”,整部影片在视觉上看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觉。

不过,毕竟陈凯歌已经65岁了。无论他多么要求自己保持年轻,他和90后、90后之间的差距大概就像马里亚纳海沟一样深。

年轻人已经看透了这一点。他们已经很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五代所擅长的,伟大的历史,伟大的命运。“我们不会拍,我是个人感情,我们生活在一个注重个人感情的时代。”

不过,陈凯歌自己可能也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其实拍不出年轻人买的东西。

2015年道士下山剧照

《道士下山》刚首映,马上就被贴上了“民国武林版”、“断背山”的标签。导演设计的郭富城和张震互相欣赏的战争友情,被群众解读为一对CP的“激情之爱”,甚至成为全片最浓缩的戏份。

该片制片人陈红也解释说,观众的解读“完全出乎创作者的意料”。

这恰恰说明了陈凯歌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但是,对于陈凯歌来说,如果不从青春中汲取力量,又有什么能让他继续拍电影呢?

毕竟那种只属于年轻人的“傻”曾经是他取胜的法宝,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他曾坦言自己只对“射牛”感兴趣。

他眼中真正的牛是什么样的?在另一次采访中,他用了一句话,叫做“牛逼傻逼”。

也就是说,它其实本质上是愚蠢的,结果就是因为这种愚蠢,他的牛达到了最好的程度。

这种愚蠢是对自己牛的无知。

《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就是如此。“不狂不存”是大忽悠。陈凯歌非常认同这个角色,以至于说“我就是程蝶衣”。

《霸王别姬》片场,陈凯歌凝视着镜中正在化妆的张国荣。

《孩子王》里的老甘,《走路唱歌》里的盲钢琴师,《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都有这样的傻。他的短片《十分钟老花深》里,冯饰演的男主角,干脆就被设定成了傻子。

其实陈凯歌很清楚,要想牛逼,同时必须是个傻逼。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拿自己的蓝色西装做比较:“如果一件衣服穿在上身,让你觉得特别好看,那也是不对的。这会让你产生错觉。”

1987年,陈凯歌拍摄《孩子王》,顾长卫负责。

其实他什么都知道。但这件事的悖论是,一旦明确了,就没有回头路了。

一旦“自知”的窗户纸被戳破,变成了“自知”,他就永远摆脱不了这样一种天生的纯真。

现在,陈凯歌只能借电影来尽力恢复那颗年轻的心。

1985年的陈凯歌

前一分钟我们还在谈论恶魔猫的传说,下一分钟,陈凯歌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对天体物理学着迷的。物理学家的理论告诉他,时间不一定是单向的、线性的,很可能就像一块鹅卵石扔进水里,圆圈慢慢扩散。“这是时间的涟漪”。

这些涟漪突然让他有了一种自信,他可能会找回少年时的“那种感觉,那种胸怀”。

“你走来走去不一定会走到最后。也许你转身回来了。”

2009年,陈凯歌饰演军阀冯玉祥。

早年曾写过一本自传《青春之歌》,只涵盖了他的知青生活。从那以后,他的电影生涯就再也没有写过。他说,目前没有写回忆录的计划。“等我真正承认时间是线性的时候再说吧。”

“人到了成年,自然会妥协接受。只有少年不接受,不妥协,不反对,不反抗。他必须证明自己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但是,很可惜,迄今为止的事实证明,即使曾经像陈凯歌一样伟大,最终也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毕竟人是打不过时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05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