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信号传输与硅有关

北斗导航系统信号传输与硅有关,第1张

通信、量子传输、北斗导航都是前沿技术。互联网、地面移动网络和天基网络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所以,人们都希望这三种传播手段能够在技术上融合,用“黑科技”形成交汇点,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发挥更强大、更快捷、更安全的传播作用。

那么,技术上有没有可能整合三种技术呢?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种融合提供了理论设计的可行性和技术支持的现实基础。

首先从三者的性质来说:5G是用超高频电磁波在空气体中无线传输信号;量子传输是利用量子纠缠原理传输信号;北斗卫星使用低频电磁波传输信号。

三者的技术原理不同。目前技术还不能将北斗卫星的低频电磁波与5G的UHF电磁波直接连接或混合。所以北斗卫星如果采用5G信号,由于距离问题无法直接到达地面,5G信号无法直接发送到卫星上。

它不同于量子传输,也不同于传输信号的方式。5G和北斗卫星属于与量子性质不同的传输介质。

其次,从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来看。5G主要是解决速度和带宽的问题;北斗卫星主要解决覆盖、精确导航、精确定位问题;量子通信以量子计算机为节点,利用单个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解决通信安全密钥问题,确保信息不被窃听和破解。这三者都离不开地面网络的支持。

还有,北斗卫星必须通过地面基站接入互联网。由于卫星通信要求地面接收信号的设备具有较大的发射功率,所以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容易直接推广使用。

5G信号也必须经过地面基站才能到达北斗卫星。量子传输空可以传输几千公里,但在地面上只有几百公里。还需要地面基站“助推”才能发挥作用,利用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协同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三种技术技术融合的节点在于地面基站。

通信是一个编码、解码、调制和解调的过程。现在空、多系统融合和波束形成、空端口时分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站中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它们之间的信号交换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中国将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量子通信网络;2035年前建成星地一体的智能时间空系统;首个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已成功建立。

“春雨润物无声”。三网技术的融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星地一体化的智能时间空系统必将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9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