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什么4°C时密度最大

前程似锦近义词2022-07-07  23

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低。但水是个例外,它热胀冷缩,只有在4℃时体积最小。当温度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异常膨胀现象”。

在水中,除了单分子H2O,还有更多复杂的(H2O)n(n可以是2、3、4……)分子与这些简单分子结合。这种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将简单分子结合成复杂分子团的过程称为分子缔合,相反的过程称为离解。它是一个缔合的放热过程,也是一个离解的吸热过程,所以水的缔合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降低),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n升高)。

当水在零度结冰时,所有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群体。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氧原子与四个氢原子相连形成一个四面体,每个氢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相连。即氧原子的四个键(两个共价键和两个氢键)指向一个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每个水分子被四个水分子包围,如图2所示。因为氢键基本上属于静电引力,键能比化学键小很多,但接近分子间力的数量级,所以通常说氢键是一种很强的定向分子间力。但氢键不同于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饱和的,有方向性的。所以冰是一个非常紧凑的结构,里面有相当大的空。当冰融化时,一些氢键被打破,四面体结构解体,水分子可以紧紧地挤在一起。所以冰融化时体积会缩小。

当科学家用X射线研究水在0℃附近的结构时,证实液态水中有非常小的冰晶。这些微小的冰晶与普通冰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根据计算,0℃附近的水中大约有0.6%的冰晶。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些冰晶逐渐被破坏,导致体积减小,密度增加。

但当温度在4℃左右时,有两种影响改变了水的密度:一是液态水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平均距离增大,导致水的密度降低;另一种是水中含有的冰晶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融化,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导致密度增加。在1个大气压(101.325 kPa)下,水温低于4℃之前,后者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当水温高于4℃时,前者起主导作用。所以水的密度在4℃时最高。

水的这种特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些损失。比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产生的力足以使水管和水泥制品爆裂。当然,它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尤其是在保护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方面。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气象科普

订阅号:qxkpw2014

不谈时事|不谈财经|关注气象科学。

|有趣、信息丰富且生动|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96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