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第1张

核辐射不仅在短时间内对人造成直接伤害,在长时间内还会造成基因损伤,因为辐射是一种以电磁波或粒子为主的能量释放现象,可以作用于人体,改变人的生理机能。

辐射有很多种,但说到核辐射,更多的是以下三种:

α射线:它是氦的原子核,由裂变形成。原子核带正电,所以能电离接触的物体。但由于氦核体积较大,对物质的穿透效果较差。一张纸可能会挡住它,它也会在空气体中迅速衰变。人的皮肤也可以阻挡氦核。再加上衣服的阻挡,α射线对人的伤害相对较小,但进入人体后伤害很大。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由细胞膜的电化学反应触发的。带电粒子进入组织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基因的电离,通过烧毁基因引发一些疾病,基因的损伤可能会遗传。

β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流,因为带电也会引起电离。但是电子和α射线一样,质量有点大,穿透性不是很好。但是因为电子的体积比氦核小很多,所以需要用铝箔挡住,衣服也可以挡住一部分。它们对人体皮肤的影响比α射线更有害,因为它们体积小,可以挤进皮肤缝隙,造成皮肤灼伤。它们和α射线一样,吸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致癌伤害。

伽马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携带能量。众所周知,由于波长短于0.2埃(0.02纳米),所以具有非常强的穿透性,可以任意闯入人体,与分子原子、电子等相互作用。,并刺激原子物理状态的变化,从而引起由原子组成的生命体的空之间的构象变化,即功能发生变化。

根据核辐射的作用原理,核辐射对人的危害主要包括急性直接危害和慢性长期危害。直接伤害是由于短时间吸入或辐射穿透造成的,通常是在核爆炸或核事故中(现场),接触到一团大而高纯度的放射性物质(国内就发生过工人捡起放射性物质的链条,很快被灼伤),人体功能暂时受损,以后可以恢复。当然,如果直接影响太严重,可能会造成残疾或急性白血病等。这种急性损伤的遗传可能性相对较低;

长期损害主要是由于对人体的辐射作用,主要是核爆炸和核泄漏残留物的持续作用。短时间内,人体的调节可以耐受这些伤害,但长期暴露在更多的辐射下,最终可能突破人体的防线,引发癌症等伤害。长期的损害是全身性的,会通过遗传影响下一代(致畸)。以前的一些装修材料也含有放射性物质,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95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