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侵入人体,会有各种表现,如引起全身酸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粘稠等。湿气侵入全身的骨骼和关节,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痛。但是,我们体内有很多祛湿的穴位。按压和摩擦这些穴位有助于消除体表的水分。根据湿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我们将腧穴分为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温寒湿、利湿消肿五大类,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一、健脾利湿穴位
脾虚湿盛者易面色萎黄或晦暗,精神萎靡,言语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泻,舌或齿痕淡,苔白腻,脉滑。通常可以按压、揉捏以下穴位:
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能滋补强壮,健脾祛湿,是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常被用来治疗各种虚弱的疾病。艾条灸15-30分钟即可。
2.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足趾上方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健脾利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湿疹等疾病。
3.地极穴,在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泉之间的线上,阴陵泉下3寸。能健脾祛湿,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腹胀、腹泻、水肿、排尿困难等症。
4.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能健脾和胃,燥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症。
5.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还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
6.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方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处。本品能健脾化痰,常用于治疗脾虚痰湿盛所致的咳嗽、痰多、头晕、头痛、水肿等症。
第二,清热利湿的穴位
湿热重的人容易出现面色油腻、口黏、胸闷、腹胀、便黏或便秘、小便黄、舌苔腻、脉滑等。通常可以按压、揉捏以下穴位:
1.天枢穴,位于腹部正中,距肚脐2寸。具有疏通肠道、清利湿热、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病等。
2.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部凹陷处。还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
3.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是腓骨头前下方的凹陷处。能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常用于治疗呕吐、黄疸、便秘、下肢瘫痪、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病等疾病。
4.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是赤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能清热泻火、利湿,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上肢麻痹、腹痛、吐泻、痢疾、湿疹、荨麻疹等。
5.上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小腿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本品能清热利湿,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泄泻、便秘、肠痈、膝胫酸痛等。
6.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小腿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还能清热利湿,润肠通便,功效类似于治疗疾病和上巨虚。
3.祛风除湿穴位
当身体受到风湿病侵袭时,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关节痛、游走痛严重,尤其随着天气变化,甚至关节肿胀变形。通常可以按压、揉捏以下穴位:
1.石丰穴,位于大腿外侧正中线上,腘窝横纹上方7寸处。或者当你垂下双手,指尖。能祛风除湿,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瘫痪、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痛等症。
2.肩部穴位,位于肩部和肩部骨骺后方。手臂外展时,在肩峰后部和下部呈现凹陷。可祛风湿、除痹,常用于治疗肩臂疼痛、上肢瘫痪或麻痹、肩关节周围炎。
3.膝眼穴,有两个,在髌韧带两侧的凹陷处;内侧的叫膝内侧眼,外侧的叫膝外侧眼。可祛风除湿,常用于治疗膝痛、腿痛、脚气等。
4、小腿鼻点,屈膝,在膝盖、髌骨和髌韧带外侧凹陷。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常用于治疗膝痛、下肢瘫痪、屈伸不利、脚气。
第四,温补寒湿穴位
体内寒湿的人容易出现面色白或黑,四肢冰冷,手脚冰凉,腹痛腹泻,或浮肿。通常容易感冒流涕,舌淡苔白或水滑,脉细或深。通常可以按压、揉捏以下穴位:
1.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能温阳祛湿,滋补强身,常用于治疗肾虚哮喘、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腹泻等症。
2.神阙穴,位于人体腹部,肚脐中央。它可以强身健体,温阳祛湿,常用于治疗四肢冰冷,水肿,腹胀,脱肛,腹泻,便秘,尿失禁。
3.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能健脾和胃,燥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症。
4.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腰部,相距1.5寸。本品能温阳补肾、利水除湿,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腹泻、痛经、水肿、腰痛等。
5.石门穴,位于腹部中线,脐下2寸处。能温阳利尿,治水肿、排尿困难、腹泻、肠鸣等症。
5.利尿消肿穴位。
体内水湿泛滥,往往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水肿,尤以腰部以下明显,小便短赤,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通常可以按压、揉捏以下穴位:
1.伏六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上方2寸,跟腱前方。本品能补肾养阴、温阳利尿,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排尿困难。
2.水道穴,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2寸。本品能温阳利尿,常用于治疗腹痛、尿痛、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3.水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能温阳、健脾、利尿,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水肿、肿胀、肾炎等。
4.三焦俞穴,位于腰部,在第一腰椎棘突下侧开1.5寸。本品能温补肾阳,利湿渗湿,常用于治疗腹胀、肠鸣、呕吐、水肿、腹胀、遗尿、淋证。
5.膀胱俞穴,位于骶骨,骶正中嵴旁1.5寸,与第2骶后孔平齐。能疏通水道,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腹泻、便秘、腰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