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印第安人文化灭绝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印第安人文化灭绝的因素有哪些,第1张

星条旗下的邪恶,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境遇;

新航路开通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世界开始联系在一起,一些人开始遭殃。殖民初期,北美十三个州的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好。虽然有很多双方友好相处的例子,但也有更多令人震惊的冲突。如果一些印第安人不愿意屈服,殖民者就抛开良心去杀戮。比如1637年白人屠杀康涅狄格州土著佩科特人时,首领约翰·梅森故意避开佩科特士兵,单挑妇女、儿童和年轻人,因为震撼效果更恐怖。

根据记录,约翰·梅森在烧毁一个印第安村庄时,杀死了至少400到600只美洲野牛。凶手也觉得“战争的胜利似乎是最好的牺牲……感谢上帝让他们这么快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歼灭敌人的战果”。最后连英国都受不了肆无忌惮的屠杀,不得不制定法律保护印第安人的生存权,限制各州向印第安人聚居地扩张,但还是无法阻止殖民者陆续“拓荒”西部。甚至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是狂热的西方人之一。

尽管华盛顿声称尊重所有与印第安人签订的条约,但它敦促印第安人“文明”,写信敦促切罗基人种植小麦和养羊,并要求部落主管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然而,对于与自己为敌的印第安人,华盛顿同样毫不留情。1779年,他下令发动沙利文远征,报复靠近英国的易洛魁联盟,至少有40个村庄遭殃。此外,还有一个变化可以说明美国独立后对印第安人的真实态度,那就是1849年,负责印第安人事务的部门从军队转移到新成立的内政部。至于转移的原因,是当时印第安人的反抗还没有成大气候,白人的优势彻底击碎了美洲土著的任何希望。

虽然很多白人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反对迫害印第安人,但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印第安人的法律,如1787年的《西北法案》,禁止剥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产;1990年的《印第安人贸易和结社法》规定,只有联邦政府才有权与印第安人签约和谈判,禁止各州擅自迫害印第安人,因为一些负债累累的州政府过去常常没收印第安人的土地以解决其财政困难;此外,还有几个“禁止接触法”来保护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权。然而现实是,这些法案要么没有完全执行,要么被忽视,印第安人空的生存不断受到挤压。最后,甚至立法联邦政府也加入了挤压。

比如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延续了华盛顿的“文明开化”路线,声称印第安人“可以用很少的劳动力耕种一小块土地,取得比打猎更大的成功”,但实际上他的本质是在印第安人改变产业后,给了白人大片土地空,同时可以获得教育其他民族的名声,从而一举两得。

第七任总统杰克逊更不礼貌。他曾赤裸裸地斥责溪长,说“美国是上帝的选民,他们会得到这个国家所有的土地”。1830年,因为金矿的发现和对土地的贪婪,杰克逊签署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要求美国东南部的印第安人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运河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草还在长,河还在流,他们就可以永远拥有这片土地,我会像朋友和父亲一样永远保护他们”。

于是,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刺刀和枪支的威胁下被迫跋涉千里,途中伤亡无数,这种磨难成为了几代人哀悼的“泪之路”。而且在草枯河枯之前,杰克逊的爱父承诺被遗忘,印第安人又一次失去了家园。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仍有像弗朗西斯·普鲁查这样的历史学家赞美杰克逊的善意和对印第安人福祉的真诚关注,从而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

与1964年赢得民权法案的黑人相比,印度人直到1968年的《印度民权法案》、1975年的《印度自决和教育援助法案》和1978年的《美国印第安人信仰自由法案》才获得美国宪法保障的全部民权。在此之前,许多州以印第安人没有过“文明生活”和纳税为借口,拒绝给予选举权。时至今日,印度人从舆论中获得的关注和资源仍然远远少于其他少数民族。

因此,法律的正义不能给印第安人带来同样的生存正义。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都没有下大力气建设贫瘠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私人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因为无利可图。这导致印第安人保留地食物、电力、燃料、饮用水和药品短缺,从而导致失业率、犯罪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然而,一向标榜民主人权至上的美国政府,似乎不愿意正视这些原住民的苦难。于是,印第安人成了建国神话中不重要的注脚,或者“高贵的野蛮人”的种族模型,被简化为电影中神秘图腾和流行服饰的来源。比如1991年的电影《与狼共舞》,正面刻画了印度苏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等多个奖项。但在金光闪闪的奖杯和著名演员背后,仍有大量印度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这实在是一个强烈的讽刺。

今天,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自治未能保护所剩无几的土地。所以,如果美国真的关心少数族裔的人权,审视一下自己国家679万印度人的生活,他们的历史遭遇、经济困苦、政治权益,才是最应该正视和促进的。否则,美国人如何自信地告诉世界“美国的伟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868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