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及方式

郭敬明的小说2022-07-07  24

作者|匿名

来源|新家长教育

“十二法则”来源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熟悉孩子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美国,很多普通家长会通过咨询学校老师和辅导员或者参加儿童组织的志愿服务来获得培训,从而掌握更专业的教育规律,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所以,这些规则贯穿了美国孩子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教育。

其实这些规则很多和我们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矛盾,只是我们在执行的时候需要知道如何去适应社会环境。但也有一些是中国人缺乏的,需要补课或者矫枉过正,提高。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规则的应用。

01

归因法则

确保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为孩子创造独立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同时要告知家长,父母之间的矛盾和经常吵架也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的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让孩子缺乏归属感。

我们应该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安慰和引导孩子。不能采取疏于管教、溺爱或过于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为个人情绪而迁怒于孩子。

02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怎么让孩子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不管孩子做什么,他们经常会说“做得好”、“太棒了”等等。这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而且爱找差距,爱找茬,孩子考了95分,还得调查为什么丢了5分。如此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孩子的许多希望,使他们望而却步。

03

力量定律

千万不要和孩子打架。

不要用“挑衅”来刺激孩子。父母永远比孩子强大,无论是体力还是人生阅历。家长和孩子“斗智”,本来就是实力悬殊。当然,家长可以在孩子擅长的一些具体项目上与孩子竞争,比如打球,但不要以输赢为目的。

父母、老师、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都不允许用赌气或与孩子硬竞争的方式刺激孩子。对于心理感受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挑战”是不合适的。

04

管理规则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控制他们是父母的责任。

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尚未成熟,家长必须负起责任加以控制。但这种控制应该是充满亲情的、人性化的、科学的、理性的,不能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修理和操纵。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命令,不能照顾和尊重孩子的思想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的孩子视父母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和关心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支持,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危机时,他们会转向父母。如果父母平时让孩子的一切(学业、成绩、爱好等。)放任自流,看似给了他们更多的自由,但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疏远他们。

05

健全的法律

听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话语权,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理会孩子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敢和父母说实话,不喜欢和父母交流。

对于年幼的孩子,大人要耐心的和他们说话,即使他们的话没有表达出来。对他们讲话的任何粗鲁打断或嘲笑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06

榜样定律

榜样对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父母的行为举止极其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大部分来自于成长环境。对于母亲和女孩来说,父亲对男孩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不完整的父母或者亲子分离太久,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07

求同存异原则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试着去理解他们。

孩子的看法往往和大人不一样,有很多标新立异的幻想。其实这些都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奇怪,给孩子泼冷水,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因为不能被理解而失望。

很多时候,天真的孩子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真话。孩子的话肆无忌惮。要结合“音法”,鼓励孩子敢于表达,积极肯定自己的想法。

和孩子本身有关的一切,比如转学,选择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和孩子商量解释清楚。即使不能完全听从孩子的意见,也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否则,父母的好意可能得不到回报。

08

惩罚规则

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是体罚,是一种很消极很差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很多从小受到暴力惩罚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手段。但不是说不能批评孩子,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惩罚孩子。

09

后果定律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闯祸了,或者想做一些非常规的事情,连大人都不知道后果和危害,就批评或者制止孩子,这当然没有说服力。

想要说服孩子,父母、老师等大人首先要仔细想清楚一切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和孩子好好谈一谈。你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入手,反过来说明你该不该这么做,这样你的孩子才会明白。

10

结构规则

从小教孩子明白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教育孩子做到这一点并不太难。法律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孩子从小受到了全方位的熏陶,心里都有一个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个底线往往反过来影响父母。

给孩子灌输法律意识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你给孩子过14岁生日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你知道14有什么社会意义吗?这个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某些行为是不能做的,某些行为要事先想好你能不能承担责任。

11

二十码规则

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

与它保持至少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一个象征,说明美国人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下心理空的空间。父母不用处处围着孩子转。你以为你关心他们,孩子却觉得父母太严厉。也要让孩子保留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外看着,随时准备插话,而不是跑两百码或者两百里外。

12

W的四个定律

永远知道你的孩子和谁在一起(世卫组织),在哪里(哪里),他在做什么(什么时候),他什么时候回家。

一些父母似乎很担心他们的孩子,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孩子的这些W。这不是一个好家长。只有把上面的规则都做到差不多了,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说实话,父母才会知道这些W。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不是问题,父母一定都是爱孩子的。我想说的是,有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面对未知和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育儿观,什么才是对孩子的好教育。不要盲目追求别人家的孩子,不要被风吹草动所扰。

父母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快乐的能力。

父母陪伴的五个坑——孩子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陪伴

为人父母要有“四有”:修养、原则、格局、远见。

来源:守望新教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268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