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争。刘伯温这个名字太民间了,叫他刘基就好回答这个问题了。
刘基是个聪明的男孩。12岁时,他被录取为秀才。14岁进入官学学习《春秋经》。
《春秋》是什么?
《春秋》是儒家的基本经典。虽然是基本经典,但也晦涩难懂。然而,刘基在三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后向名师郑复初学习“朱成理学”。
朱成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大学问题,也就是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大学问题。
在皇权专制时代,这些“实用”知识都是读书人学来的,唯一的问题是学得怎么样。
但还有一种学问,很少有人学,那就是帝王之学。
朱元璋学的是御学。
帝王之学,儒家经世之学,都是追求天下之治的学问。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有什么区别?写出来要花很长时间。
简化它也很简单:
儒家总是要求皇帝是仁政君主,凡事都要和儒家的官员商量。最好俯首称臣,什么都不留给大臣。毕竟哪个部长书读的不够多?统治世界上所有的人很容易。
但是,学习要求皇帝是暴君,一切随心所欲。皇帝总是要求他的大臣们努力工作,提出严肃的建议,做决定的总是皇帝。如果公基皇帝不小心的话,他可能已经放弃了王位。
刘基在哪里?他是个标准的儒臣,总是要求朱元璋用道德感化下属,少杀人。
朱元璋当然不会同意。从国家王朝建立至今,明面上的各种潜在对立都没有被扼杀过!一个善良的女人的心又
在反对派闹得天翻地覆之后,刘基还能继续名满天下,翻身投靠新东家。朱元璋将何去何从?放弃皇位就不用活了!
这一点,韦小宝对康熙说,虽然是小说家言,但也是至理名言。
刘伯温的路线是建立一个儒家理想化的明朝。
朱元璋的路线是建立符合朱元璋个人意志的阿明王朝。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可朱元璋的明朝是外儒内法的明朝。
刘继能和朱元璋之前能在反元的道路上走到一起,也是因为朱元璋的“洋儒”外衣。只是元朝没了,矛盾需要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