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度以下的液态水

0度以下的液态水,第1张

我们的常识是,当水的温度达到零摄氏度时,就会结冰,完成从液态到固态的相变。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水表现出了奇怪的一面:它的温度明明远低于零摄氏度,但它就是不结冰,仍然保持液态。但稍加震动或其他一些干扰,比如加入冰晶等杂质,就会迅速冻成冰。如下图所示。

这种温度远低于零摄氏度却不结冰的水,被称为“过冷水”。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今天就来说说吧。在标准大气压下,为了使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温度要小于等于零摄氏度,第二是要有晶核。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那么这个晶核是什么呢?其实冰是一种晶体,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就是水结晶的过程。在结晶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种固体,这种最初的固体叫做晶核。一般来说,我们接触到的水含有大量杂质(自然界的水也含有大量微生物,不要乱喝)。这些杂质被水用作晶核。当温度足够低时,水会附着在这些天然晶核上,迅速结晶成固体。

冷水不结冰的原因是因为缺少晶核。过冷水通常是没有杂质的纯水。因为水中没有可以作为晶核的固体物质,即使温度足够低也不会结冰。这就解释了我们在过冷水中加入一种可以充当晶核的物质,过冷水会立刻结冰的原理。

那么,为什么不加杂质的过冷水即使摇晃也会结冰呢?这是因为纯水也可以自己形成冰核,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从物理的角度来说,水要形成晶核,需要克服一个从液体到固体的能量障碍,这个障碍叫做“晶界能”。但静水无法自发克服“晶界能”,需要额外的能量。

当我们摇晃冷水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给它注入能量。第一个晶核会在有能量的过冷水中形成。一旦晶核形成,其他水就会紧贴着水,以几何速度迅速冻结。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冷水的温度越低,它需要克服的“晶界能”就越小。因此,远低于零摄氏度的过冷水,只需非常轻微的震动,就能迅速完成冻结过程。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得到过冷水。有了以上知识,我们知道,要想获得过冷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第二是水不得含有杂质,第三是保持水的稳定和无振动。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去超市买一瓶纯净水,然后直立放在冰箱的冰柜里。注意,冰柜的温度最好调到零下5摄氏度以下。等一段时间后(时间越长越好,建议2天以上。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晃动冰箱)。如果你买的纯净水够“纯”,你的冰箱够稳,恭喜你得到过冷水。好好利用它的特性好好玩一玩!

回答,欢迎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19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