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和醉驾的代价

酒驾和醉驾的代价,第1张

众所周知,酒驾害人害己,由来已久。自2011年实施酒驾以来,在严厉打击和惩治酒驾的高压态势下,酒驾现象大幅下降。“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总有一些人,三杯酒下肚就侥幸忘记了“酒后不开车”。这样的侥幸或许偶尔能逃过调查的“运气”,但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事实上,酒驾的后果远不止违法责任,还有代价高昂的“三笔账”。

先算算“时间账”。按照法律规定,酒驾不仅要吊销驾照,还要等5年才能重新考取驾照。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到终身不能考驾照,意味着一个人至少五年,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再开车。这个时间成本无疑是巨大的,真的不值得。

其次,算“经济账”。最直接的经济成本就是对酒驾的经济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将被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五千元罚款。几千块钱的罚款是直接的、可感的经济成本,有些人可能不会在意。然而,还有更大的“隐形”经济成本容易被忽视。比如你因为酒驾五年甚至终身拿不到驾照,那么如果你非要开车,你就只能请家人帮忙,或者花钱雇个司机。这造成的经济成本虽然不是直接罚款,但显然比几千块钱的罚款要高得多。

最后算算“生意账”。酒驾入狱后,酒驾不再是教育问题,而是戴上手铐,承担刑事责任,从拘留到判刑不等。面对这样的结果,一个人不仅名誉会受到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是国家公职人员或者公众人物,由此产生的声誉和职业成本会更大。除了酒驾的处罚,公职人员酒驾还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比如开除公职;公众人物酒驾会让自己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导致自己的事业被“醉酒”毁于一旦。就算普通人酒驾,他们单位也可能会降级降薪处分。

除了“醉酒犯罪”的法律惩罚,再加上酒驾的“三笔账”,就能认识到酒驾的成本有多高。所以,每个司机都应该抛弃侥幸心理,自觉做到“不喝酒不开车,喝酒不开车”,然后再去拿酒杯。

来源:人民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07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