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意是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意是什么,第1张

它表现了诗人打破黑暗统治,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愿望。

纪海杂诗

龚自珍

只有雷电的巨大爆发力,才能让中华大地散发出勃勃生机,但社会政治局面并没有生气,反而是一种悲哀。

我劝上帝要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某些规范去贬低更多的人。

只有雷霆般的巨大力量才能让中国大地充满生机,但社会政局的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上帝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某些规格去降低更多的天赋。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产生了近代史上这位启蒙思想家。他认识到封建闭关锁国政策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暴露了封建主义衰落的本质。凭着他的才能,他开始讨论国家大事“医事”,宣传改革。终于在道光1839年辞官南归,途中写了315首纪海杂诗。此诗是他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邀而作。

赏析:“九州之怒靠风雷,万马齐悲”:这两句话是形象化的比喻,说明只有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雷,才能打破清朝统治下长久以来的死局。“雷锋”是革命风暴的隐喻。鲁迅的《静听惊雷》(无题)和毛泽东的《来自大地的雷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都是这个意思。“士”字在前,表明救亡图存、振兴国家别无他法,足以显示诗人敏锐的眼光和战斗精神。“万马齐喑”是指在清朝的统治下,人们不敢说话,到处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压抑的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褒引三马》:“当时(宋初)西域贡马,头高八尺,龙骨壮脊,虎背豹纹印,出东门,入天牢,众马咆哮。”对于“万马奔腾”的局面,用“丧”字来表示诗人的惋惜和爱国之情。1810年,诗人进京做官,满怀治国之志,但仕途失意。政治观点的幻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处于“人生两次坎坷”的境地(《十月二十夜风睡起,吾怀吾书》)。像诗人这样的先进思想家和政治家,会为这种情况感到悲哀。

“我充满力量,不拘一格,降低天赋”这两句话,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打破黑暗统治,创造全新世界的愿望。“神”,也就是玉帝,也就是世俗所谓的神。诗人在揭露时代弊端的时候,突然劝上帝来了。诗末曰:“过镇江后,有数万人拜玉帝、风神、雷神,道士乞青言。”这种自我注释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表明诗人以“道士乞青词”为契机,利用民间迷信活动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显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广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尤其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急于奴役中华民族,毁灭中华民族,瓜分潮流迫在眉睫。要像一艘在风暴中失事的船一样拯救中国,光有各方面的大量人才是没有用的。所以诗人劝天神打起精神来,降一大批人才,潮起潮落。“劝”字相当正面。是忠告,而不是乞求,这表明了诗人处变不惊的立场,也表明了诗人对变化的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95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