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明后不久,就赶上了大战。这场战争大大加速了飞机的进化。很快,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就有了区别。然而,所有早期的飞机都是纯粹的机械飞行器。驾驶员通过转向柱、踏板等机械传力部件向飞机传递运动指令。这些指令再通过连杆、齿轮等机械装置,尤其是钢丝,控制发动机的油门和机翼运动面的动作。改变飞行器的航向、速度、俯仰和转弯,实现载人飞行。随着飞机越来越大,它飞得越来越快。单纯靠机械和钢丝传递飞行员操纵力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飞行员控制飞机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发明了液压助力器。减轻部分飞行员的操作负担。此后,飞机上安装了各种仪器、无线电台和其他设备。这时,飞机已经不是纯粹的飞行机器了。取而代之的是飞机上的一些电子设备。但当时的电子设备大多与飞行操作本身关系不大。
在第二代战斗机后期和第三代战斗机出现后,首次出现了电传操纵系统。也就是说,飞行员在飞机上操作的各种动作瞬间,并不是通过钢丝或液压助力系统传递给飞机的发动机和所有气动面,而是先将飞行员操纵的动作转换成电信号,再由计算机判断飞行员的操作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执行;如果不合理,就不执行。一般是四台电脑同时投票,四台电脑三个同意或者四台电脑都同意执行;2比2或者1比3,甚至0比4都不会执行。比如对于客机,运输机。飞机上的电脑系统严禁飞行员在40度以上突然拉操纵杆。因为很容易把机头抬得太高,导致失速和坠毁。可以说,此时和未来的飞机操作。它由机载计算机和飞行员共同执行。超级大国空军队首次采用1553B总线。战斗机的飞行控制、武器控制和发动机控制都是综合的,实现了飞火推进的综合控制。所以三代以后的战斗机,看似飞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会飞的智能机器人。
因此,电子系统和软件在现代飞机尤其是先进战斗机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三代半的电子和软件成本已经达到60%以上,五代以后可能会占到65%到70%的成本。那么,对于所有现代飞机都是“智能手机”来说,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而且现代飞机的操作软件集飞行控制、武器火控、发动机控制于一体。所以越现代化的战斗机,软件规模越大。比如写F22A的软件,需要8年时间。到F35包含某20的时候,甚至要10年以上。对于不参与软件编写的海外用户来说,破解这些飞行器的源代码可能需要50年。所以,掌握某一架战斗机的全部源代码比掌握某一架飞机的某些硬件更重要。比如F35有很多先进的子系统,配件可以七八个国家提供。包括劳斯莱斯提供的升力风扇,这是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但是F35的源代码还是完全被洛马掌握。其他未经洛马源代码授权的海外用户。你不能挂导弹或炸弹。
因此,包括战斗机和导弹系统的源代码,成为武器出口国控制海外用户的最新“遥控钥匙”。那么源代码是什么呢?源代码本身并不罕见。任何软件,如个人电脑的视窗操作系统,都有其源代码。源代码又称源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的编程语言规范编写的未编译的文本文件,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说白了,源代码就是最基本的计算机程序。对于战斗机、导弹等先进武器系统来说,它们的源代码是不断进化的。早期战斗机飞控软件的源代码一般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后来用了ADA语言。ADA语言是一种适用于武器系统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对写源代码的程序员综合要求相当高。非普通码农可以操作。F35的源码是用ADA语言写的,某20的也算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