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11月13日深夜,康熙皇帝驾崩。
七天后,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雍正帝。
康熙在位60年。他死的时候,20岁以上的皇子有15个,皇帝长子50岁,雍正44岁。
因为康熙在位时间太长,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做出变动,导致了年长的太子生不逢时的等待和对大位的内斗。这些令人不安的故事流传到民间,再加上小说、戏剧的渲染,雍正继位成为轰动一时的佳话,甚至有康熙皇帝被毒死的说法。
事实上,根据康熙一生的相关作息和诸子动态,康熙应该是病死的。
康熙(1654-1722年)
雍正(1678-1735年)
[1722年,康熙去世前后相关时间表]
10月底,北京气温接近零度,很冷。
康熙是一个68岁的老人,他冒着严寒去打猎。他年老体弱,患了重感冒。
此外,它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从而导致死亡。
【康熙不吃人参】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说:“南方人吃人参最好,北方人不同意吃人参。我过去不敢掉以轻心吃药,怕生病不给,没用,有损。”北方人康熙认为自己“与人参不相容”,所以根本不吃人参。即使你想用药物杀死他,一个熟悉他生活习惯的儿子也不会蠢到在他拒绝吃的东西里下毒。
康熙皇帝当了60年皇帝,每一顿饭、每一道菜、每一道汤、每道茶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检验。更何况满清的官员集中起来,就能给康熙弄汤,下药杀了他,这是不可思议的。
[胤禛已经是接班人的首选]
当康熙生命垂危时,他命令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去南郊举行“冬至天祭”。祭天程序复杂,场面铺张,仪式凝重。目的是制造皇权至上和君主的神性。祭天是皇帝的专利,不会轻易任命任何人代理。康熙命胤禛代其祭天,意在传达胤禛是皇亲国戚的未来继承人的信息。
《清圣祖实录》中提到,胤禛在祭天仪式上三次被叫到长春园见父亲,康熙告诉他病情加重。在胤禛的斋戒期间,他负责向天堂献祭。如果不是特别召见,他不能离开斋戒。可见他一定是康熙有特殊使命要送的时候叫的。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胤禛就被康熙选为接班人“备胎”。皇帝的次子尹坦(长子,1674-1724)早逝,康熙对他过度溺爱,导致了他暴虐的性格。1708年,尹坦被废黜太子,但流言四起。1709年,康熙以“虽已痊愈,但逐渐康复”为借口,重新立尹坦为皇太子。这一年,胤禛也被封为太子,地位仅次于殷谭。1711年,康熙听说尹坦急于图谋皇位,大怒,随即废黜了尹坦。到目前为止,胤禛的继任位置已经取得了绝对的领先。1722年,胤禛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毒死父亲的可能性非常低。
(球球坛,在天坛的南面,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也叫祭天坛)
[御林军声明]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召三、七、八、九、十二、十三、隆科多至御榻”。隆多(李之臣、布军统帅)没有拿出遗诏,只是口述了康熙“继承帝制,即皇帝位”的遗言。
隆多是御林军的统帅,而在宫廷权力斗争的历史上,曾经御林军的地位其实已经到了大势已去的尽头,因为御林军是最接近权力核心的武装力量,谁掌握着御林军,谁就是真正的老大。
原来的地位一直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即黄坝子和黄十四(的弟弟),而隆科多表示支持。竞争者无法掌握御林军注定是失败者,无论胤禛有多少理由不成功,都无法挽回。
人们会毒害康熙,是因为他们对皇宫大内的了解有限。我不知道当时局势已经在胤禛的控制之下。世人更喜欢神秘的故事,而不是平实真实的史实,所以200多年后的今天,在小说和戏剧中,这些关于雍正政敌造假的传闻依然存在空。
(黄亚子、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