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用变动成本法

大中专院校2022-07-06  33

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在生产成本发生之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其权限范围内,针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整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目标是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扣除合理利润和税金后的最大允许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想是建立一个通过对竞争市场价格的估计而获得的目标成本,使人们从预期的竞争状态回到有保证的利润目标。

实现运营成本和生产效率。目标成本法通常根据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等因素为出发点。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也被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对应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

目标成本计算始于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的价格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市场竞争力等。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演绎法。先确定企业的利润目标,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产品销售税和本单位的利润目标。平衡是需要达到的目标成本。

②经验估计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一产品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同行业先进企业和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以前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计划期内的各种变动因素,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和保证程度,估算产品的目标成本。

③高低点法。按照成本习惯,企业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通过比较一定时期内历史数据最高和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与两个业务量之差,先计算单位可变成本,再得出总固定成本。④回归分析。根据以往期间的成本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进行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法的实施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的规划、设计和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产品策划阶段。企业的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研究。

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方法的应用。根据产品策划书,设计产品原型。结合原型,将降低成本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产品组成部分。

第三,试制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要回到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重新改进。只有达到目标成本,才能进入最终生产。

最后是制作阶段。进入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护,以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所有消耗企业资源的活动,将消耗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摊到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成本)同等对待,作为产品(服务)消费活动的成本,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加准确、真实。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所有活动的总成本,是企业资源实际消耗的终点。

(3)责任成本控制

成本是指特定责任中心(如某个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责任范围内发生的各种费用。从本质上讲,责任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照成本责任的归属收集、控制和考核成本信息,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者。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责任中心。实施责任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的特点和分工明确、权责明确、绩效易于识别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在西方责任会计中,主要的责任单位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中国的责任会计理论也有不同形式的责任单位划分。从责任核算和控制内容的划分来看,责任单位可分为成本费用责任单位、利润责任单位、成本资本责任单位和收入资本占用单位。

(2)建立内部结算系统。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以货币形式交换各责任单位经济事项的管理模式。建立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的产品或服务确定一个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体系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

(3)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将企业总预算合理划分到各个责任中心而编制的预算。责任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和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评价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

(4)实行责任控制。责任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和责任预算为基础,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成本、利润和资本预算的执行。各责任中心要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要加强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核算体系。为了及时报告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应建立健全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6)进行责任评估。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可以分析责任中心与其预算的差异,找出原因,实施奖惩。通过评估和检查,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步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成本考核要公平合理,既能激发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又能通过适当的惩罚来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实现责任中心责、权、利的统一。

(4)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体系和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会计职能有机结合的成本控制体系[150]。标准成本制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目前,它已成为企业固定成本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该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集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于一体,突出了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及时揭示差异,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差异,责任明确;反映成本差异不是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是旨在改善管理,降低消耗。

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处理。一般来说,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有以下步骤: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

(2)正确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

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

⑤积累实际成本数据,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⑥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计算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

⑦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仅适用于纳入会计记账体系的单位);

⑧向成本控制员提供成本控制报告,并评估所有责任部门和人员的绩效。

二、成本控制的步骤

虽然控制对象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不同,但控制工作的流程基本相同,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价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人员应根据计划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的标准。

(2)测量工作效果,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实际工作数据(已建立的控制标准中的相应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信息的质量,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3)分析测量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原因,为进一步的管理行动做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要理性分析的环节,是否采取进一步的管理行动取决于此。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没有偏差或者只有一个“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器就不必进入下一步,控制就此停止。

(4)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只有两种:要么提高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1)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实施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乏控制而损失的收益。

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实用,可以降低成本,纠正偏差;——成本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揭示错误发生在哪里,谁应该对此负责,并确保采取纠正措施。

2.例外管理:正常的成本费用可以简单控制,特别要注意各种例外;

3.重要性:成本的次要尾数、小额费用项目和与全局无关的事项可以省略;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该是灵活的。面对突发情况,控制系统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

成本控制体系必须进行个性化设计,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特定部门的要求、职责要求、成本项目的特点。

(3)充分参与的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4)领导和提升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到所有员工,并不是一件受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30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