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第1张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第2张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很多朋友也很感兴趣。

很多人说曹操是汉奸,诸葛亮是忠臣,诸葛亮不会为曹操效力。甚至有人会说,诸葛亮出山是为了灭曹操,帮助汉朝。

曹操为什么不聘诸葛亮,或者有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我觉得问题可能没有上面那么简单。

01

汉代的察举制度

汉末采用选拔任用制度。地方官员发现人才,逐级上报,朝廷集中考核任用。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诸葛亮,名孔明,琅琊杨度(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他的祖先诸葛丰曾在西汉做过民族大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珏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父母早亡。他和他的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他的叔叔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张羽知府)到张羽任职。东汉朝廷派朱浩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去了荆州刘彪。诸葛玄病死;诸葛亮潜心耕耘长亩良田,平日里经常读《傅亮吟》,还经常拿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人们对他不屑一顾,只有他的好朋友徐恕和崔相信他的才能。从陈寿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虽然自负,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这里主要指有资格推荐他的人不认可他。像徐庶、崔、对刘备说“得年轻者得天下”的,还有黄、诸葛亮的岳父等等。,虽然知道他们的才能,但是没有资格推荐。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第3张

02

曹操的任人唯贤。

曹操爱惜人才,打破了科举制度的选人用人方式,给了郭嘉等人做官的机会。

在早期,大量的人才主要是通过引进于迅等人来招募的。曹操迎天子为都徐贤郡,其人才范围仅限于许都及其周边。曹操的谋士和将领多来自许都、颍川、南阳、亳州、文县、庆丰、陈留等地。当时曹操第一次出场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主动投靠的人也不多。

从年龄上看,196年曹操迎天子立徐县,诸葛亮(181-234)才十六岁。

从地理上看,历史上南阳卧龙岗属于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是有争议的。然而,从荆州刘彪的归属来看,当时更有可能属于襄阳。不是曹操控制的势力范围,所以被介绍给曹操的几率很小。

等到曹操下令“唯才是举”的时候,已经是赤壁之战之后了。

此时诸葛亮已经出山,跟随刘备开始闯荡江湖。

也是因为刘备依附刘表,定居新野,才通过徐庶的推荐了解到诸葛亮。新野离隆中大约二十英里。

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六岁。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是第一老大了。战局如云,谋士如雨,威震天下。很多有想法的人都来抱大腿。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不屑于自告奋勇。

所以,没有合作的机会。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第4张

03

三世界战略

我在回答其他问题时,假设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他最糟糕的政策。

我分析上策是追随曹操,平定江南孙势力,统一全国。即使曹操做了皇帝,也能统一中国,稳定社会,结束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

中国的策略是依附孙权,像其兄诸葛瑾一样辅佐吴栋,取荆州、益州,占领南方,与曹操对峙,静观其变,然后争夺中原统一中国。

上策就是隆中对说的。这成就了刘备的霸业,却延缓了中国统一的步伐。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但曹全不姓刘,这是刘备的想法。诸葛亮不清楚吗?

有朝一日贝把皇帝的机会还给吗?如果不是,曹操和孙权有什么区别,就因为他姓刘?

可惜曹操和孙权没能及时与诸葛亮沟通,从而失去了这个历史机遇,改变了历史走向。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一个反甘昆的历史人物。

说诸葛亮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不可能。但更多考虑的可能是“三分天下”的后果。

诸葛亮期待成就历史事业,他知道不出山,他就没有机会了。曹操一旦攻占荆州,就东下江南,那就是“游戏结束”了!

这可能就是诸葛亮三次出山的原因。

诸葛亮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会一直坚持下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至名归。

离开刘琦山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最大的恩怨恐怕不一定是他没有剿灭汉贼曹操,而是三国鼎立导致中国长期动荡。

曹操和诸葛亮之所以不能一辈子在一起,是因为前期没有相识,但后期作为对手,都知道不可能妥协。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第5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28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