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界取消职称的呼声最高。最重要的原因是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导致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而且不同职称工资差距巨大,引起教师强烈不满,影响工作积极性。此外,职称评聘的提法也一直存在争议。权钱交易,暗箱操作成为普遍现象,广大教师深受其害,义愤填膺。
那么,封号会取消吗,什么时候取消?
事实上,国家早就注意到职称评聘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在不断改革,并采取措施试图缩小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带来的教师工资巨大差异。
第一,国家的改革方向是缩小职称和教师工资的巨大差距。这一改革主要体现在近几年绩效工资的设置上。所谓绩效工资,是指将教师基本工资的3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再分配。按照“多劳多得,量力而行”的分配原则,将这部分“绩效工资”重新分配给我校教师,以激励教师多劳多得,做好工作,获得更多的绩效工资,从而减少教师之间因职称工资而产生的巨大工资差异。
比如高级职称教师的基本工资是4800元,要再分配绩效工资1440元,而二级职称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再分配绩效工资900元就够了。二级教师如果能多上几节课,承担班主任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有质量的贡献,就会获得高于自己的额外绩效工资。这样,通过绩效工资的再分配,可以适当缩短教师。
但是,绩效工资实施以来,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教学质量和贡献也难以量化,所以通过绩效工资降低教师工资差异的效果并没有实现。
第二,职称和教师工资挂钩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相对较高的地区,教师工资没有巨大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津贴补贴较大,教师的职称和工资差别并不大。比如江苏,高级职称月薪12000元,一级职称教师工资也能拿到11000元。如果二级职称的老师工作量大,教学成绩优秀,绩效工资会提高,职称带来的差距也会缩小。
因此,要减少职称带来的教师工资差异,不仅体现在取消职称和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各方面提高教师工资,降低与职称挂钩的岗位工资在教师整体工资中的比重。
乡村教师之所以担心职称,是因为职称相关的工资能占到其工资的80%,也就是说职称的高低导致了工资差异的高低。如果大家的工资都能涨到5000,职称和工资300-1000的差距就不会那么突出了。
综上所述,国家职称改革的方向是缩小不同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绩效工资改革会更加完善,教师工资会不断提高,降低岗位工资与职称挂钩的比例。到那时,老师们就不会为职称发愁了。职称的存在不会是老师心中的一根刺。
所以取消职称,其实就是取消职称带来的不公平和差别。只要这种不公正和差别消失,职称制度就会名存实亡。从目前的改革力度、经济发展和国家对教师的重视程度来看,取消职称差别至少还需要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