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乐亭县怎么读

一年几个季度2022-07-06  23

乐亭读音问题早有定论??读làotíng

今天在百度上随便打了乐亭二字,发现关于乐亭的乐读音问题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提法和说法,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了定论??读lào,记得我在我们论坛上曾经发过一次,但是因为是跟贴之因,却不能在搜索引擎中出现,为了解决能够使乐亭发音问题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能够一搜即现,故而以正文方式再发一次!

地名译写

浦善新

一、地名译写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地名译写的概念

所谓地名译写即将地名从一种语言文字译(转)写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将藏语地名译写成汉语地名、将英语地名译写成汉语地名、将维吾尔语地名译写成藏语地名等。地名译写的目的是便于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由于全世界语言众多,不同语言之间的地名译写十分复杂,我们在本节只简单介绍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外语地名汉字译写3个方面,不涉及汉语地名的少数民族语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之间的译写、外语地名之间的译写等。

(二)地名译写的基本原则

地名译写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名从主人”,一是“约定俗成”。所谓 “名从主人”就是在译写地名时,必须以当地的标准地名为母本,而不能从第二手资料或其他书写形式进行译写,这在不同国家之间地名译写时尤为重要,否则有可能造成主权纠纷。如我们译写博茨瓦纳首都时,应根据其官方公布的“Gaborone”译写为“哈博罗内”,而不能按原宗主国拼写的“Gaberones”译为“加贝罗内斯”。所谓“约定俗成”即对已广为流传的译名,即使译写不够准确,或者与现行的译写标准不相符合,应予以沿用,不得轻易更改。如同为英语“new”在“New Zealand(新西兰)”中译为“新”,而在“New York(纽约)”中译为“纽”,但新西兰、纽约这两个地名已为大家所熟悉,可作为标准的汉语译写地名使用。

(三)地名译写的主要方法

地名译写从技术上可分为3种方法:一为“转写”,二为“音译”,三为“意译”。“转写”(又称形译)是用一种语言相应的字或字母或字母组合替换另一种语言地名中的每一个字或字母或字母组合,转写通常可以还原。“音译”是将原语言中每个地名的发音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标记出来。如将英语地名“Snow Hill”译写为“斯诺希尔”。“意译”即将地名按原文的字面含义译写成另一种文字。如将英语地名“Red Sea”译写为“红海”。在实际译写时,有时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有时则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如将英语地名“Little Sand Lake”译写为“小桑德河”,就是将其中的“Little”和“Lake”意译为“小”和“河”,而将其中的 “Sand”音译为“桑德”。

二、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

(一)地名罗马化的意义

地名单一罗马化是实现地名国际标准化的根本所在,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日益频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文化特别是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地名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和书写形式,就会产生很多误会和错误,以致造成国际交往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地名国际标准化,就成为当代地名工作的当务之急。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约有2000多种语言,如果加上方言、土语就更加繁杂。面对如此众多而又复杂的语言,怎样才能实现地名的国际标准化呢?地名专家们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世界上罗马字母使用最为普遍。根据这个结论,1967年第一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地名的国际标准化采用单一罗马字母拼写法,即一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这样,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只要实现地名的国家标准化,也就完成了地名国际标准化;使用非罗马字母的国家,可按照科学的原则提出一套罗马字母的拼写法,经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后,作为国际标准。1972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国际标准化的宗旨和目标进一步作出决议,地名国际标准化的实质就是地名的单一罗马化。

(二)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对外使用的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一直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拼法,其中大都是外国人出于他们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语言习惯制定的。自1605年利玛窦方案提出以来,外国人个人设计的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方案达30余种,集体设计的十余种,中国人设计的也有十多种。其中重要的有“威妥玛式”和“邮政式”。

威妥玛式(Wade System)是英文拼写中国地名比较常用的形式之一。1867年英国驻华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 Wade)拟订了一套汉字注音方案,后逐步成为英文拼写中国地名、人名等专名的通用拼写法。1912年翟理斯(H. A. Giles)编的《中英字典》采用了“威妥玛式”并略加修改,成为后来英文的常用拼法,称为“威特?翟理斯式”(Wade?Giles Modified System)。

“邮政式”是旧邮电系统用的一种拼法。19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创办邮政、电报业,当时这些业务都操纵在英国人手中。因此,在邮电业务中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基本上采用了“威妥玛式”,所不同的是用了一些地方音拼写,韵母形式也略有差别,如北方音的“ch”由南方音的“k”或“ts”代替,同音地名附加省名的缩写。

“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不仅语音系统不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规律,而且不科学。

第一,“威妥玛式”在汉语普通话400多个音节中就有160多个音节带有各种附加符号,造成书写、打字、排铸、电报等各方面的困难。

第二,由于这些附加符号在实用中往往省略不用,导致了许多不同读音的汉字都拼成了同音字。如张、常都拼作Chang,于、尤都拼作Yu,朱、储、居、瞿都拼作Chu。

第三,相同的汉字有不同的拼法。如河北拼为Hopei,而湖北拼为Hupeh,同为“北”,却有Pe、Pei、Peh几种拼法。再如青岛拼为Tsingdao,青海拼为Chinghai,同是“青”拼写不同。

第四,南方方言的引入,更增加了拼写的混乱。如厦门(Xiamen)拼为Amoy,广州(Guangzhou)拼作Canton。

第五,更为严重的是,除英语使用“威妥玛式”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使用罗马字母的语言都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各自有不同的拼写法。因此同一个中国地名在不同的罗马字母语种里拼法皆不尽相同。例如:北京,汉语拼音为Beijing,英文、德文拼作Peking(音近皮坑),法文拼作Pěkin(音近白干),西班牙文拼作Pekin(音近皮干)。

第六,对蒙、维、藏等其它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罗马字母转写,也各搞一套,没有一定的标准。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方案》的公布,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规范化创造了条件。同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用来音译外国的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可以在对外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可以用来编索引等等。”从1958年开始,我国邮电部门使用汉语拼音。1971年周恩来总理又指示,用汉语拼音编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以满足国内外需要。1973年周恩来总理批办的外交部《关于联合国地名国际标准化会议有关问题的请示》提出,“用我国政府制定的法定罗马字母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我国的地名,作为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74年国家测绘总局等有关部门出版了我国第一张六百万分之一汉语拼音字母版地图及其索引。1975年、1977年我国政府先后组团出席了联合国第六次地名专家组会议和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明确提出了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并得到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批准。1978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总局、外交部、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从1979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文件、书刊中的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一律改为汉语拼音,结束了我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百余年来的混乱,进入了统一、科学的新时代。1984年12月中国地名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部分)》,使我国汉语地名的拼写更趋完善。

4、专业地名的拼写

专业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除了参照上述(1)~(3)以外,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含有行政区域名称的专业地名,行政区域名称的专名与通名分写,如北京市方域公司拼写为Beiji Shi Fangyu Gongsi。二是交通线名的拼写,在地名简称之间加横线连接,地名简称第一个字母都大写。如京广铁路拼写为Jing—Guang Tielu,沪宁高速公路拼写为Hu—Ning Gaosu Gonglu。

5、罗马字母重名地名的处理

汉语地名中同音地名很多,若不标注声调,罗马字母相同的地名则更多。我们将罗马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地名称为罗马字母重名地名。据初步统计,仅2000多个县级以上政区地名中,专名汉字不同但罗马字母重名的就有300多个,其中通名相同的达200多个,更有50多个读音亦一致。罗马字母重名地名在地图上或表示有经纬度的地名录中,因地理位置不同,读者一般不会产生混淆。但在其它书刊、文件中使用,就会出现混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省级政区名称因系个别现象,可用字母加以区别。

② 专名重名但通名不同的,可用全称表示。如重庆市拼为Chongqing Shi,崇庆县拼为Chongqing Xian。

③ 在不同省区的重名地名,可在地名后面加注省区地名的缩写。如河北省清苑县拼为Qingyuan Xian HEB, 辽宁省清原县拼为Qingyuan Xian LN,浙江省庆元县拼为Qingyuan Xian ZHJ,广东省清远县拼为Qingyuan Xian GD。

④ 在同一省级政区内的县级政区地名重名的,可采用括注方位的办法,用东、南、西、北、中5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加以区分。如云南省的泸西县和潞西县,可分别拼写为Luxi Xian(D)和Luxi Xian(X)。县级以下地名重名的,如不在同一县市内可冠以县市名区别;在同一县市内可在括注方位词的前面加县市的拼音,如有3个张王庄镇分别在同一个县的东部、南部、西部,可分别拼写为Zhangwangzhuang Zhen(XianD)、Zhangwangzhuang Zhen(XianN)、Zhangwangzhuang Zhen(XianX),上述3镇若是在同一市内,则只需将“Xian”改为“Shi”即可。

⑤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专业地名,可分别通过拼写全称、冠以所在政区地名、括注方位等办法解决。

(四)少数民族语地名罗马字母拼写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规范,将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成汉字(参见本节第三部分“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再将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名用汉语拼音拼写,具体方法参见上面的“汉语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二是根据地名的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和发音,用汉语拼音字母直接拼写,称为音译转写法。相对而言,音译转写法比经过汉字译音更加符合民族语地名的读音规律,而且减少罗马字母拼写的数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订颁布了《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

为了使少数民族语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更加科学,并能符合历史习惯,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情况和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地名过去即直接从民族语转写为外文的习惯,经多次研究和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国家决定对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地名采取第二种办法,即音译转写法。其它少数民族语地名一般按第一种方法拼写。但部分习惯上使用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书写的少数民族语地名,也可采用音译转写法拼写。下面就音译转写法的使用、音译转写地名的读音及民族名称的拼写,作一简要的介绍。

1、音译转写法的使用

“音译转写法”是“音译”和“转写”两个方法的有机结合,以转写为主。即当被转写地名的语音与文字读音基本相同时,进行转写,重形轻音。当文字和口语的读音脱节时,则按口语的读音进行音译,这时从音舍形。所以,“音译转写”后的地名,有些可以倒回原文,有些则难以倒回原文。如蒙古语地名乌兰诺尔(红色湖)从蒙文直接转写应拼写为Ulagan Nagur,因文字与口语脱节,故从音舍形,音译转写为Ulan Nur。音译转写法只限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字母和两个附加符号(“^”、“¨”)、一个隔音符号(’)。音译转写时可以不受汉语普通话音节形式的限制,隔音符号在音节容易混淆的场合使用,附加符号只在地名记音时应用,音译转写时不用。如果少数民族语的字母超过汉语拼音字母时,就必须采用加符字母和双字母代表一个字母的办法,否则就不能倒回原文。在音译转写时专名一般按民族语文拼写,通名和附加形容词习惯上用汉字音译或音译后又重复意译,意译的部分按汉字拼写,音译的部分按民族语转写。如阿尔泰山拼写为Altai Shan,塔里木河拼写为Tarim He,雅鲁藏布江拼写为Yarung Zangbo Jiang。维吾尔语地名的音译转写以维吾尔文为依据;蒙古语地名以书面语和通用口语相结合的习惯读法为依据,音译转写时不区分长短元音;藏语地名则以拉萨话语音为依据,凡与汉语拼音字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即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读音差别较大的以双字母表示。

2、音译转写地名的读音

汉语拼音字母在音译转写时由于不受汉语音节的限制而可以灵活运用,这就产生了如何念的问题。汉语中辅音字母作韵尾的只有n、ng及r(儿化),而少数民族语中几乎所有辅音字母均可作韵尾,甚至还有不少汉语中没有的复辅音。如ln、lse等。此外有些音节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如gi、ki、hi(汉语只有ji、qi、xi);ja、qa、xa(汉语有jia、gia、xia);do、to、no(汉语有duo、tuo、nuo)。尽管音译转写地名的读法不同于音节化的汉语读音,但每个字母的读音是一样的。因此,音译转写地名的发音,只要按照字母规定的读音去念就行了。

3、民族名称的拼写

为了统一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形式,1980年1月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制订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1982年对该拼写法略作修正,由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作为国家标准。该标准根据国家认定的民族名称及汉字书写形式进行拼写,但有些民族名称不是以汉字的拼音而是以本民族自称的语音拼写的。如柯尔克孜拼写为Kirgiz,蒙古族拼作Mongol Zu,哈萨克拼写为Kazak、维吾尔拼为Uygur等。在罗马字母拼写民族名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加“Zu(族)”。

(五)特殊情况处理

1、港、澳、台地名的拼写

考虑到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实际情况,在大陆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后,港、澳、台地区的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仍可使用旧的拼法;对一些著名的地名也可在用汉语拼音拼写的同时,括注旧的拼写。

2、历史地名和以学术名词命名的地名的拼写

历史地名和以各学科(动植物、微生物、古生物等)学术名词命名的中国地名,原已有旧拼法的,仍用旧的拼法,必要时也可改用新拼法,括注旧拼法。以学术名词命名的新地名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在电信业务中,对不便于传递和不符合电信特点的拼写形式,可以作技术性处理,如用yu代替ü等。

三、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

(一)译写步骤

第一,确定当地通行的地名称谓,作为汉字译写的依据。在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杂居地区,一个地理实体往往有多种名称,因此首先必须查明其所有的称谓,然后在听取有关民族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机构研究确定一个通行的名称,作为汉字译写的依据。通行名称的确定,一般应选择当地人口较多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的习惯称谓,并能为当地多数人所接受。有文字的以少数民族语文字为依据,没有文字的以当地少数民族语音为参考的基础。

第二,辨别地名的语源、语种。其目的是为弄清地名的原义提供依据,这对于少数民族语地名中的外来语地名尤为重要。

第三,分析地名的词义。掌握地名的词义是核实少数民族语地名称谓是否正确的重要旁证,也是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译写的依据,在通名意译时更离不开地名词义的分析。

第四,确认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包括地理实体的位置、范围、使用时间,注意区分点、线、面及总称与个体名称的差别,这对于准确译写地名通名非常重要。

第五,按照地名国家标准化的要求,根据上述4个步骤的成果,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标准的少数民族语地名书写和读音(参见本章第七节“地名标准化”中“中国地名标准化?少数民族语地名标准化”)。

第六,将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成汉字。

(二)译写方法

1、专名音译,通名意译或音译加重复意译。

用汉字译写少数民族语地名,因汉字代表固定音节,只能音译不宜转写。专名音译即以少数民族语地名专名中的音素组合为依据,尽可能地用同音或近音汉字译写。对从汉语中借用的字、词或词组,可直接用原汉字译写,而不按少数民族语的发音译写。通名意译即用同类汉语地理实体通名替代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如将蒙古语中的“uul”(汉语拼音字母标音,下同)和藏语中的“ri”都译写为“山”。通名的音译加重复意译即将少数民族语地名中通名音译的同时,再将其意译。如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就是将藏语“zangbo”音译为“藏布”的同时又意译为“江”,在一条地名中重复出现。

2、制定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规则。

这是防止一名多译、实现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对于某些分布分散,方言差别较大的民族,可先按方言区,吸收当地译写的习惯用字,编制地理实体通名和部分常见词汇汉字译写表,待时机成熟后再制定译写规则。

3、遵循“约定俗成”原则。

对当地使用汉语的群众普遍接受的译名,即使译写不准确、不符合译写规则的,也予肯定,经国家地名主管部门确认后作为标准译名使用。

(三)注意事项

1、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已有汉语习惯叫法或译写的,一般应沿用,不另行译写。

2、尽量避免使用汉字中的生僻字,以方便人们日常使用。

3、避免使用汉字中的多音字译写,减少读音上的困惑。

4、少使用词义易引起误解的字,可用同音字替代。如用“栋”、“楠”、“锡”代替“东”、“南”、“西”等。

5、注意汉语的方言差别,使译名中汉字的方言发音尽可能与原少数民族语的发音相同或接近。如“解”在云南省的方言中读“gai”,因此在译写云南省某少数民族语地名时,将“jie”译为“解”就容易造成读音上的误解,而将其译写为“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6、对汉字中的同音字,要特别注意,在译写时必须予以统一,防止一名多译。可先按上述2、3、4、5的要求排除,再在制定译写规则时确定一个常用的字。

7、注意不同民族特殊的语法结构。以傣语地名为例,傣语地名通名在前、专名在后,一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采用通名音译加重复意译的办法,如“Nam(河)Ha(茅草)”译为“南哈河”,而居民点名称则只音译通名,如“Bban(村寨)Sa(欢乐)”译写为“曼萨”。

四、外语地名汉字译写

(一)译写原则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即用汉字书写外语地名。在译写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名从主人”的原则

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明确要求,地名国际标准化应以地名国家标准化为基础。因此,“名从主人”是各国译写他国地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尊重他国主权的具体表现。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译写外语地名必须依据所属主权国家确定的标准地名及其罗马字母拼写,而不得采用第二手或其他国家的书写形式,更不能使用其他国家强加给主权国的地名。具体地讲,就是译写外语地名只能以所属国家官方出版的地图(集)、地名录、地名辞典、地名志等文献中的标准地名为依据。

2、“平等对待”的原则

国际公有领域、领土争议地区的地名,以及界山、界河和跨国的山脉、河流、岛屿等地理实体的名称,当有关国家各自的拼写不一致、出现两个以上称谓时,应遵循“平等对待”的原则,分别译写,用正副名括注表示,或在地图上将相应的译名标注在各自的地域内。如英、法之间的海峡可译写为“英吉利海峡”(英)〖“拉芒什海峡”(法)〗,阿根廷与英国有争议的群岛可译写为“马尔维纳斯群岛”(阿)〖“福克兰群岛”(英)〗。需要注意的是,跨国特别是跨越多国的河流,如果有关国家的拼写和发音接近时,可采用统一的译名。如穿越欧洲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的多瑙河,尽管有关国家的拼写不完全一致,但差别甚微,所以统一译写为“多瑙河”。

3、“约定俗成”的原则

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凡是已为我们所熟悉并广为使用的外语地名汉字译名,只要没有原则性的、政治上的错误,不管其译写是否准确、与国家颁布的译写标准是否相符,都继续使用,不再重新译写;以常用人名命名的地名,沿用常用人名的汉字译名;上述地名派生的地名,原则上同名同译;一个国家内的地名,同时存在官方名称和国际上通用的习惯称谓时,以官方名称为主名、以习惯称谓为副名,分别译写,副名加括注。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

(二)译写方法

1、专名音译

专名原则上音译,但为了便于交流,下列情况专名意译:①明显反映地理实体特征的专名,如“Red Sea”译写为“红海”; ②具有一定意义或音译过长的专名,如“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译写为“大雾山国家公园”; ③以冠有衔称的人名命名的专名的衔称,如“King George Islands”译写为“乔治王群岛”,在印欧语系中凡以圣贤命名的地名,尽管拼写不尽相同,但统一意译为“圣”,如西班牙语地名“San Jose”译写为“圣何塞”、英语地名“Saint James”译写为“圣詹姆斯”等;④以数或日期命名的专名(不包括单个数词构成的专名,如“River Seven”应译写为“塞文河”而不是“七河”),如“Fourteen Mile Point”译写为“十四英里角”;⑤表示方位、大小、新旧等对专名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⑥国际上习惯意译的专名,如南非的“好望角”。

专名的意译应严格控制在上述范围以内,不宜随意扩大。意译时要切实掌握地名的准确含义,不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当地名词义有多种解释时,要追本溯源,切忌随心所欲。

2、通名意译

外语地名在构词上有专名在前通名在后、通名在前专名在后两种情况,在拼写上有通名、专名分写和连写两类。原则上不管构词和拼写的方式,通名一律意译,但以下几种情况作为特例,通名音译:①由复合词组成的居民点名称,当通名与专名连写时;②通名位于专名前面的居民点名称;③由两种以上语言成分构成的混合通名中除官方语言以外的少数民族语部分。

单音节地名和没有通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在译写时应增加相应的通名。一词多义的通名,在译写时应根据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实际类别译写。

3、多语种国家地名的译写

①非官方语不作为地名译写的依据,以该国官方语言文字的读音和书写译写。

②有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国家,按语言的地区分布或地名的语源译写。如加拿大以英语、法语为官方语言,其中安大略、魁北克两省通用法语,因此这两省的地名按法语译写,其余的按英语译写。再如南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利堪语,但没有明显的分布地域,而是混杂在一起,因此在译写南非地名时,只能根据判断地名语源进行译写。

③在法律上享有自主权的民族或部落的地名,按少数民族语或部落语的实际发音译写。

④在译写曾经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地名时,有当地官方语言或民族语言地名的,按其官方语言或民族语言译写,少数仍予保留的原宗主国语言地名,按其语言的实际发音译写。

(三)实现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标准化的基本设想

1、分语种制定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国家标准

制定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标准,这是确保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语种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国家标准。计划在“十五”期间再制定15个语种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国家标准。

2、颁布外语地名标准译名标准

由于外语语种数量庞大,根据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拟定的制定国家标准计划,拟制定汉字译写国家标准的主要语种约100个,按照每年颁布5个计算,需要20年才能完成,这已经是冒进的估算,从实际情况看,5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100个语种译写标准。而且,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100个语种以外的外语地名。因此,要满足社会各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在逐步制定颁布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标准的同时,及时收集、整理外语地名资料,组织有关专家依据译写导则,对外语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逐条确定外语地名汉字标准译名,以行业标准的形式颁布实施。初步设想根据地名的使用频率、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等,逐步制定颁布10万条、30万条、50万条、100万条外语地名汉字标准译名行标,满足不同层次使用外语地名的需要。与此同时,编制出版世界主要国家、我国周边国家分国标准地名译写手册、地图,在条件成熟时,出版分大洲和世界汉字版地名图、录、典、志。

参见浦善新等著:《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第165~172页,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

资料来源:《数字地名——地名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其应用》(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上一页

下一页

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0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