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日本人不多,中国人多。秘鲁应该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美国。秘鲁是南美洲东部的一个国家,国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约3200万。其国内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经济相对落后。
(秘鲁的位置)
秘鲁曾是印加帝国的统治中心,鼎盛时期拥有600多万人口和7万多军队。但由于文明发展落后,印加帝国还没有使用过铁器甚至青铜武器。
1532年,西班牙政府皮萨罗率领180多人对印加帝国进行征服战争。在西班牙火枪面前,被降维打击的印加人狼狈不堪。六万多人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西班牙人轻而易举地吞并了这个伟大的帝国。
1942年,西班牙政府在秘鲁首都利马设立秘鲁总督区,管辖整个南美洲。此后,西班牙人在秘鲁发现大量白银,西班牙人奴役当地印第安人,大肆开采银矿。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然后通过海上贸易进口到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迎来海上贸易日益繁荣的大量白银刺激下。
为了保证开采的白银量,西班牙殖民者在秘鲁实行“塔米制度”,规定每个矿区附近的印第安村庄每年要向矿场提供4%-14%的劳动力,以满足白银开采的需要。
由于地下矿井的高死亡率,印度人无法忍受这种趋势。16-18世纪,先后爆发了1535年的大规模曼科起义、1742年的胡安·桑托斯起义和1780-1781年的图帕克·阿马鲁起义。但由于实力悬殊,印度起义以失败告终。
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美国西部殖民地人民乘机发动了美国独立战争。1821年,秘鲁在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宣布独立。然后,在1825年,玻利瓦尔在秘鲁彻底消灭了西班牙军队。
秘鲁独立初期,政权仍由西班牙本土白人和印欧人把持,经济仍十分依赖矿石开采。但当时秘鲁人口少,劳动力短缺,于是秘鲁农民开始寻求引进劳动力。
当时中国刚刚开埠,清政府与英法荷达成协议,允许中国人出国工作。秘鲁通过澳门引进大量华工。
不像今天的农民工,那时候出国的华工就像奴隶一样。大部分都是被骗甚至绑架的,被白人贩子称为“猪仔”。
中国工人上船后,人贩子会用老铁在他们的耳朵上做个“C”字形的标记,然后护送到货船底部,这样更容易控制这些中国工人。
秘鲁离中国很远,几乎在世界的另一边。晚清时期,去秘鲁只能坐船,需要穿越整个太平洋。当时从澳门到秘鲁要航行四个月。由于时间长,船上生活环境恶劣,这条路上的死亡率极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者必须死在路上。
中国工人到达目的地后,要承担极高强度的工作,生活条件极差。和奴隶一样,连美国驻秘鲁的使节都受不了,而且坦白说,秘鲁华工的待遇还不如美国奴隶。
沉重的剥削让很多华工不堪忍受,华工小规模骚乱也时有发生。但面对全副武装的军警,华工的抵抗基本是徒劳的。
1869年,不堪重负的华工写了一份他们的苦情呈文,由美国驻华大使劳伦斯交给清政府,希望清政府能帮他们一把。但清廷很快拒绝为这些华工说话,理由是他们在海外弃民。
然而两年后,清政府突然转变态度,同意帮助华工与秘鲁政府谈判。1873年,在清政府的交涉下,中国和秘鲁签订了《中秘贸易条约》,两国正式建交。在清政府的要求下,秘鲁政府同意让合同到期的华工回国。
同时,这一事件通过清廷的宣传而为世人所知,尤其是葡萄牙政府对此高度关注。1873年12月27日,葡萄牙澳门总督宣布永远禁止华工贸易。
在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后,中国工人在秘鲁的待遇有所改善。对清廷失望,大部分合同结束后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在了秘鲁。他们也是第一批来到秘鲁的中国移民。
秘鲁的第一批华人大多没有文化。况且都是光棍。留在秘鲁后,都与当地印第安人、黑人或白人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已经不会说中文了,给以后的统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保守估计,目前秘鲁的华人数量应该在3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0%。这些华人大多是第一批移民的后代。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中国人去秘鲁谋生。华人在秘鲁主要经营中餐馆和连锁超市。
(秘鲁华人社区)
相比华人,日本秘鲁人数量相对较少,人口也远不如华人。然而,在日裔秘鲁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秘鲁前总统阿尔贝托·藤森。
藤森的父母在二战前移民到秘鲁,藤森本人出生在秘鲁。1990年当选秘鲁总统,成为秘鲁历史上第一位亚裔总统。
(藤森属于日本移民第二代)
藤森在任期间铁腕打击反政府武装,主张经济自由化,抑制通货膨胀,进行财政和货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在秘鲁执政十年。
然而,在第三次连任竞选中,藤森受贿丑闻爆发。正因如此,藤森在海外访问期间逃往日本,并宣布辞去日本总统职务。
逃到日本后,秘鲁政府立即向东京索要藤森,但遭到日本拒绝。日本拒绝遣返藤森的原因是藤森仍保留日本国籍!
如果藤森留在日本,秘鲁政府将永远无法引渡他。但在2005年,藤森突然降落在智利,并被当地警方逮捕。2007年,他被引渡到秘鲁,并被秘鲁法院判处25年监禁。随后在2017年12月24日,由于藤森的身体状况,秘鲁总统库岑斯基统一了对他的人道主义特赦,藤森得以回国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