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这副破烂的担架为何是一件文物?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这副破烂的担架为何是一件文物?,第1张

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共有290多万志愿军参战,仅东北地区就有近40万人被动员入伍。70多万人组成了大型车队和担架队,包括汽车司机、铁路职工和医务人员在内的4.5万人承担了战场职责。

今天,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里就有这样一件特殊的文物,见证了抗美援朝的前期支援运动。它长300厘米,宽67厘米。它由几根圆木和草绳组成。长方形木骨架之间的一些草绳已经破损断裂。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这副破烂的担架为何是一件文物?,第2张

抗美援朝时用来运送伤员的担架。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如此简陋的文物,让人猜不出它的用途,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架队运送伤员用的担架。背后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架手们不怕牺牲,从火线上抢救伤员的英雄故事。他们不是军人,却随部队上了战场;他们不是军人,却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他们不是军人,却履行着军人的职责,包括曾经的英雄宁如仙。

报名前先进入战场抢救女伤员。

宁贤出生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依玛图乡自然屯村。1947年家乡解放后,他成为村武装队长,1948年入党,194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50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后,宁儒贤在区里开完动员大会后回到家中,把“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担架兵过河”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她支持儿子:“如仙,你放心去吧,你两个孩子的妈妈会好好照顾你的(当时宁如仙的妻子已经去世了)。”

1950年11月底,宁如仙告别母亲,加入担架队训练。训练结束后,要从1000多人中选出170名担架队员。部队首长战前动员:“如果渡河,随时有牺牲的危险。头顶有敌机,你不停地往下扔炸弹;你脚下是敌人埋下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炸上天;饿了,只能吃一块饼干;渴了,只能赶雪;困了,就躺在战壕里……”宁如仙坚定地表态:“我报名的时候就想好了,要死在前线!”后来,宁汝贤被分配到12班、12连、3排、3营、2团、31师、12军、3兵团、二野、三兵团,任班长。

1951年3月底,宁如仙入朝,经过13夜的急行军,冲向前线。我们一到前线,就接收了三名伤员。转运途中,两名伤员反应不一,但一名伤员保持沉默。

天亮后,他们把伤员抬到避难所休息。宁如仙开始逐一观察伤员的伤情。第一个担架手是号手,脚受伤了。第二个担架上是一名头部受伤的士兵;第三个担架上的伤员仍然一动不动地躺着。宁贤揭开雨披,吓了一跳。原来是个女兵。她的左腿被鲜血染红,双眼紧闭,脸色蜡黄。宁贤蹲在受伤的女子面前说:“同志,快洗,不然你的皮肤和伤口会感染腐烂的。”那名女兵保持沉默。

他急了:“同志,我们离开祖国去朝鲜,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受了这么重的伤怎么还害羞?”受伤的女人低声说:“我不害羞,同志。我怕弄脏你。”宁贤看了一眼女兵,说:“同志,你太小看我了。我是共产党员。”

原来,那个女兵当时才19岁,在学校就加入了志愿军。不幸的是,她在随部队前进时被地雷炸伤了一条腿。宁贤真的很佩服这个女兵。他和战友们帮她翻了身,帮她洗了血,擦干了血,帮她换了脏衣服。临行前,女战士对宁如仙说:“我回来了。战场上见。”

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这副破烂的担架为何是一件文物?,第3张

担架队运送伤员抗美援朝的场景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在战火中奔跑了七天七夜。

担架兵经常要冒着敌人的炮火,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有时天又黑又滑,敌人的炮弹不停地落在担架的前后。地面上有很多弹坑,每绕过一个弹坑,担架就颠簸得厉害。最难的是抬伤员爬山。为了让担架稳定,宁如仙想了一个办法。他走在前面,把担架挂在脖子上,双手撑地跪着走。许多年后,他的前腿和膝盖上仍然有伤疤…

宁如仙的儿子宁春情曾回忆说,“父亲经常跟我说,担架队员之所以把伤员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是因为担架上躺着钢铁战士。”

宁贤在运送伤员时,最长一次在战火中跑了七天七夜。有一次,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逃跑了,只有宁如仙的担架班抬着一个伤员,在炮火中继续奔跑。“宁队长,我们怎么办?”“让伤员进来吧。去吧!”这一次,他们连续扛了七天七夜,直到看见志愿军的反攻部队,才停下来坐在路边。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宁如仙被评为昔日英雄,荣立一等功。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陈赓同志为他颁发了“积极勇敢顽强”的功勋证书。1951年9月,宁儒贤当选为志愿军回国观礼代表团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京接见。同年12月,宁儒贤返回朝鲜。1952年4月,宁汝贤和战友完成前期支援任务后回到祖国。时任辽西省省长杨义臣代表辽西省抗美援朝支部给宁如仙颁发了一张奖状:“这是辽西阜新县十三区马家窝堡村的宁如仙同志,在抢险服务中,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运送伤员的任务。颁发特别奖进行表彰。抗美援朝辽西支部。1952年5月5日。”【来源:中国国防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抗美援朝纪念馆】

编辑:周晓宇

协调人:王海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04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