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7岁的急诊医生王小慧在急诊室外等待急救担架。就在刚才,她把一个昏迷的病人送到医院急诊室后,因为急诊室的病人太多,没有空床位,急救车担架就被急救室占了。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虹口区,一辆等待担架的救护车在医院门前排队。由于急救室的担架床被病人占用,救护车无法正常运行。他们需要等待担架床的到来,然后才能接下一个急诊病人。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系统出现多次“挂机”。每一次“挂机”的背后,都意味着有一个病人没有等到救护车出动。屏幕上显示的物品包括两名死者。他们需要救护车才能拿到死亡证明,却没有车送。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4月28日中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前堵了3辆120救护车,停运时间最长的一辆已经搁置了1个多小时。正常情况下,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至少可以送两个急诊病人去医院,但现在他们一动不动。
“我们的床被医院‘压’了。”陪同救护车的医生王小慧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她所在的救护车没有担架是不能接病人的。
王小慧刚送来一个昏迷的病人。这位患者住在虹口区同心路338弄,位于封闭控制区。他有糖尿病史。早上下楼做核酸的时候,突然晕倒了。患者家属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救护车从接到调度到将患者送往医院用了23分钟。
然而,患者到达医院后,救护车自此“闲置”。司机、医生、担架都在,就是没有担架床。“现在我们暂停了(接单)。”救护车司机陶伟说。
他们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等医院腾出担架床还给他们,要么等急救中心的流动送床车来送床。
“现在(因为)疫情,它的床位(产床推车)不够,因为基本上收不到,只能在急诊等。”陶伟告诉记者。
闲暇之余,有的司机坐在驾驶室里,有的司机蹲在窗前,有的在玩手机。陶伟其实不想闲着,意思是有病人在等。他们遇到过最糟糕的情况:救护车赶到现场时,病人已经死亡。
眼看已经是中午了,他们一时半会儿也等不到睡觉的时间,就回急救站吃午饭了。晚饭后,当他们开着空车回到一家市医院急诊部门前时,“他们大概‘碾压’了五辆车。”王小慧说她必须排队等候。
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系统中,此时有49名“急救待派”,也就是说这49名患者正在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但是系统显示有51辆救护车处于闲置和“暂停”状态,包括王小慧所在的这辆。
“我的轮子滚了,现在滚不出来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通信部主任李静蕾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50辆车相当于30%(运力搁置)。我(中心城区)一共140辆。”
"有一天,我们多达70%的车辆被搁置。"李静蕾告诉记者,这是他不想看到的。急救中心紧急采购了一批担架补充一线,并协调各医院将担架送还。李静蕾表示,市卫健委近日已发文,督促医院尽快将医院“压”住的床位归还急救中心。“但对我来说,我看到的效果感觉无法抗拒。”
在李静蕾看来,“压床”导致的产能下降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
“暂停”的救护车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杀生”、“吃饭”或陪同人员更换防护服,但这些因素导致的搁置时间有限,而“压床”导致的搁置时间未知。
陶伟被“压在床上”的最长时间是7个小时。床腾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到了上班时间。他的一些同事在第一次带病人去医院后就出现了“压床”的现象,之后就只有全班等待了。
李静蕾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医院有“压床”现象,但不会像现在这么久,所以救护车的周转率会更高。
医院也有所隐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办公室主任张表示,过去上海的患者数量、医疗机构数量、120救护车数量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然而,当新冠肺炎越来越多的医院改为定点医院时,非定点医院的急诊压力突然上升。
“我们过去每天有30到40辆救护车。多的时候会有50多个。”张元彬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现在基本上一天八九十辆,严重的时候要超过100辆。”
仁济东方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患者)进来的多,出去的少。”他们也在尽力为急诊科提供床位。床,担架,甚至轮椅都用过。急诊室人满为患,暂时不能转院的病人也在急诊室,所以新病人没有床位可用,除非120救护车床位留在这里。
“压床”会造成120“压车”,进而造成急救系统“压单”,最后的后果就是上海的病人积压。
多名患者向记者反映,拨打120救护车时,经常被告知需要排队等候。有的人到了200多,有的人到了500多。李静蕾也知道有许多病人在等待。他可以从调度系统中的“待送急救”列表的数据中看到。他很着急,理解那些打电话骂娘的人,但他们也在尽全力调度救护车。
4月28日,王小慧直到下午4点20分才再次开始接单,“收到一车危急预报”。因为病人24小时内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医院暂时没有缓冲病房,病人只好在救护车上继续吸氧,王小慧在救护车上一直呆到晚上7点。这一天,因为担架床被占,救护车停了7个小时左右。
4月28日,上海虹口区,一名救护人员用软担架将一名患者抬至楼下。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医院急诊室,急诊科医生王小慧(音译)正盯着心电监护仪。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在上海虹口区,救护车司机陶伟正在接单。他正要开车去同心路接一个封闭管制区的昏迷病人。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虹口区,急救人员到达同心路一个封闭的控制小区,用担架抬着昏迷的病人。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下楼做核酸检测时晕倒。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在上海市虹口区,患者及家属排队等待进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一辆救护车将患者送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等待入院。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虹口区,急救医生王小慧正在抢救120救护车担架。她刚刚送了一个病人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在上海虹口区,急救人员正在对救护车后门把手进行擦拭消毒。他们每送一个病人,就杀一次车身。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虹口区,一名患者乘坐私家车到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前。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27岁的急诊医生王小慧在急诊室外等待急救担架。救护车的玻璃上印有“生命守护者”的字样。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岳阳医院急救站站长刘国华(右)和救护车司机陶伟午饭后坐在临时办公室休息。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徐汇区,上海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大厅。上海医疗急救中心实行闭环管理。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操作人员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大厅处理急救信息。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上海医疗急救中心大厅大屏幕显示,截至当日15时07分,共有16978个呼叫,但出发人数仅为2040人,12分钟急救到达率仅为44.63%。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系统显示,当日14时49分,系统中有49项“急救待调度”任务,78项“回家待调度”任务。由于120救护车容量有限,很多急救任务无法出动,患者不得不等待救护车的到来。疫情期间,由于缺乏交通工具,患者还需要乘坐120救护车从医院回家,进一步加剧了救护车运力的不足。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系统显示,51辆救护车处于“暂停呼叫”状态,但同时有49项急救任务需要调度,却没有车可用。“暂停通话”的原因包括救护车担架被医院占用、车辆正在消毒等等。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大厅,一名调度员接听120急救电话。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员正在联系调度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转移。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李强。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徐汇区,上海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大厅。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医疗急救中心一名调度员的手机屏幕显示:“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中国新闻、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强/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