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支前的陈毅担架队

英勇支前的陈毅担架队,第1张

建国后,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的支持。他们在战争中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南平邑1区的担架队就是一个例子……”

英勇支前的陈毅担架队,第2张

“陈毅担架队”荣誉锦旗

平邑县一区担架队成立于1946年底。全队由3个中队,9个分队,354名民工组成,郭兴茂任大队长。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作为一支常备担架队,随部队两次过黄河,两次过津浦路,三次过陇海路,先后参加了苏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杜江等几十次著名战役,转战鲁冀苏豫皖五省,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战后统计,担架队集体立功14次,队员全部立功受奖,49名队员光荣牺牲。

鲁南战役中,担架队的主要任务包括在火线抢救伤员,将伤员转移到包扎地点,运送到后方医院,将后方物资运送到前线。担架队长郭兴茂身先士卒,视伤员如亲人。鲁南天气寒冷,他却经常脱下棉衣给伤员盖,给队员穿上。他整个冬天都没有穿好棉衣。担架的发展离不开他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浮山口战斗中,队伍在阵地前沿的石棚下隐蔽,但天气恶劣,冷雨夹杂着雪花。战斗打响,没有人躲避风雨,冲向战场抢救伤员。

英勇支前的陈毅担架队,第3张

向前线运送物资

高是二中担架队的队长。土改后,他分到了两亩半的土地。后来他成了农民协会的成员,并加入了共产党。在战场上,他勇敢、冷静、善于指挥。在浮山口战役中,他首先来到战场观察地形,然后把8副担架和42名队员安置在沟边、坟地和山坡上的大石头下,然后规划好抢救伤员的隐蔽地点、到包扎地点的安全路线、前后调度的联络点。一切安排妥当后,他领着担架来到前线,仔细观察战场情况。

他远远地看到,前方黑压压的敌军车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正从新兴街向浮山口撤退。过了大店后是上坡,敌人不易移动,野战军就依靠有利地形展开封锁。身在战场最前线的高,无数次冲向火力第一线抢救伤员,甚至直接举起棍子与敌人搏斗。

在去后方医院运送伤员的路上,担架队员宁愿饿死冻死自己,也不愿让伤员饿死冻死。有些队员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但他们凑钱买了鸡蛋和油条,为伤员补充营养,保证他们的一日三餐。

一次,在运送伤员的过程中,高抬的担架上的伤员受了多处重伤。当他帮队员翻身时,发现队员们好像要尿尿了。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他让伤员躺着不动,却从腰间取下饭勺,为伤员取屎取尿。起初,伤者坚决拒绝。高耐心地说,“我们都是自己的同志。不要不好意思。”但是这个饭勺是他吃饭的唯一工具!

英勇支前的陈毅担架队,第4张

运送伤员

鲁南战役前后,这支担架队随部队徒步1个月零5天,火线连续4次抢救轮换伤员,行程500余里。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有的人三天两夜没睡觉,有的人两天只吃了两顿饭。

路南战役胜利后,这支英雄担架队被授予“平邑一区模范担架队”称号,全队共有287人立功受奖。鲁八师的慰问信说:“参加鲁南战役的担架队中,平邑县一区的担架队表现最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随后,担架队在莱芜战役中集体立功。路南分局前方指挥部发布的1号通令写道:“平邑一区担架队在苏北、路南、莱芜战役中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荣获‘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

作者:陈印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04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