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胎生育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为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做准备。但新生命的到来,不仅会对父母产生影响,对家庭中现有的宝宝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大宝来说,父母有二宝或者一个小宝,就意味着他/她在家庭中的身份不再是唯一的,父母、爷爷奶奶也不能一直在他/她身边。父母长辈都希望大宝能承担起哥哥/姐姐的责任。其实,如何做一个大哥哥/大姐姐,是父母需要帮助大宝共同完成的功课。对于孩子多的家庭来说,如何避免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打架,是家长必须学习的一课。
医疗指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晓华
帮助大宝适应身份的转变,从妈妈怀孕开始。
当很多家庭准备生两三个孩子的时候,大宝的身份就会发生变化。当妈妈怀上第二个和第三个宝宝的时候,整个家庭的重心开始发生变化。父母的注意力和感情转移到未出生的婴儿身上。大宝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度降低,不安全感增加。在此期间,大宝容易与弟弟妹妹发生矛盾,表现出情绪不佳和哭闹生气的行为。这个时候,对于大宝来说,父母关注的焦点就是孩子的角色转变和情感问题。
广州市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晓华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转变角色,让孩子参与到新生命的诞生中来。比如让孩子摸摸妈妈的肚子,感受弟弟妹妹未来的动向,帮父母给弟弟妹妹挑选玩具等等。
“父母要意识到,大宝不会在短时间内长成哥哥/姐姐。大宝需要慢慢意识到自己不是家人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给孩子时间。家长也要更多地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不适,帮助他/她一起度过这段成长的时光。”谭晓华介绍。
多子女家庭,避免子女吵架。
家长引导好这几点。
多子女相处时:当一个家庭中的多个子女慢慢长大后,兄弟姐妹之间很容易因为各种琐事发生争吵和打架。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理解,适当给予引导。
1.互助与认同:在二宝的相处过程中,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互相帮助。比如鲍尔还小的时候,大宝可以帮忙递毛巾,保持湿润;随着鲍尔的成长,也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大宝。并且在孩子互相帮助和照顾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比如“谢谢你把婴儿毛巾递给我,真的帮了我很大的忙!你真是个好哥哥/好姐姐。”等等。
2.适度干预:当孩子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争执时,刚开始,家长可以在一旁观察,暂时不要干预,给孩子一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争执逐渐升级到殴打、撕咬、推搡的迹象时,家长需要及时介入,将孩子分开。
3.理解共情: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家长要以共情的方式回应孩子的不良情绪感受。“你现在看起来有点生气,是吗?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难受吗?”。等孩子冷静下来,我们再讨论刚才的事件。让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眼中的问题是什么,鼓励他们通过语言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的事情下次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会更好?当孩子已经同意这个解决方案时,试着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4.引导情绪的理性表达和行为控制:很多大宝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情绪和行为变化频繁:比如容易发脾气、哭闹,甚至行为变坏,比如重新要求母乳、依赖纸尿裤等。,这是他们寻求父母关注的方式之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大宝的心理状态,而不是一味地大喊“你一个大孩子,一个哥哥/姐姐,怎么可以这样?”正确的做法是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满足大宝的依恋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需求的方式不同。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身体信息(包括父母的安慰、拥抱和陪伴),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言语和建议得到安慰和引导,比如“你是不是有点不开心?”我能理解。宝宝睡觉了,我就陪你玩,一会儿就陪你。"
5.避免贴标签:在孩子多的家庭里,父母要尽量避免拿孩子做比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诸如“如果你是哥哥,你就应该让着你姐姐”“弟弟比你听话”,这样的话在孩子面前要避免。
画一个人的实验,了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如果手足关系等不到适当的引导,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发脾气、哭闹、打架不合作、不听话等。,甚至影响家庭功能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给予正确的教育尤为重要。广州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门诊的一项测试,让家长一窥孩子的内心。这种心理测试被称为“画人实验”。医生筛选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并能通过让孩子在没有任何语言或行为指导的情况下,尽可能详细地画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投射情绪状态。由于本次测试中人为干扰因素少,且孩子喜欢画画,测试过程中气氛轻松,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上图是画笔下的孩子们的“自己”。在中间的画中,5岁的知止和她2岁的弟弟一起画了一幅和谐的画。她长大后告诉哥哥:我们要小心!可见姐弟俩兄妹关系融洽。在家庭养育上,用更加科学准确的思维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让家庭成为温暖的港湾。当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感到焦虑和无助时,可以寻求专业医生提供教育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