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打开后,会洗干净再穿吗?毒物专家指出,如果直接穿,要小心衣服里的潜在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大部分人错误的穿衣习惯也容易让毒素通过皮肤进入体内。
藏在衣服里的四颗“地雷”
中原大学生物技术系副教授、毒理学家赵回忆说:有一年夏天,他穿着刚打开的新衣服出门。外面很热,他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结果他的皮肤开始红肿发痒,然后越挠越痒,没过多久就出现了红斑。那次经历让他以后每件新衣服都要洗。
新衣服之所以一定要洗干净才能穿,跟衣服里潜在的毒素和污垢有关。
1.甲醛
甲醛不仅会出现在新装修的房子和新家具上,还会出现在衣服上。
赵解释说,甲醛在服装印染中是用来固色和防皱的。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甲醛与纤维结合,固定在衣服的材质上;不固定在衣服上的叫游离甲醛。这些游离甲醛可溶于水。如果不清洗就穿,会溶解在汗液中,被人体间接吸收,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皮炎等症状。
2.荧光剂
荧光剂可以使织物变亮、变亮、变亮。比如运动服里经常用到荧光剂。在正常使用中,它的安全性顾虑很低,但如果有“肮脏”的厂商使用不受法律监管的荧光剂,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因为荧光剂有很多种,有些是工业用的,如果加在衣服上,很容易让佩戴者感到不适。比如过敏体质的人,会出现红、热、痛等皮肤不适。如果不小心买了荧光剂含量高的衣服,不洗就直接穿,或者穿了很久穿了很多次才洗,都有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过敏。
3.染色剂
在服装标签上,有一个常见的警告,浅色和深色的衣服不要一起洗,因为残留的染料可能会溶解在水中,这样浅色的衣服就会被染色。如果每次洗完衣服水就变颜色,那代表衣服的染料就值得怀疑了。
以牛仔裤为例。牛仔布是染色制成的,难免会变色。赵指出,如果牛仔裤每次洗都变色,说明染料“很溶于水”,不容易附着在牛仔裤上,被洗涤剂和水带走。当皮肤出汗时,汗液很容易将染料带下来,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如果家里有这种每次洗完都会掉色的衣服,建议直接扔掉。
4.制造过程和物流中的污染
不仅面料经过层层加工后会有化学物质残留,裁缝厂做出来的衣服在仓库或者物流过程中也会堆积起来,灰尘、病菌等污垢不可避免的会进入。
皮肤、嘴巴和鼻子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通道。赵说,衣服和皮肤的接触面积很大。如果衣服中的毒素含量很高,进入人体的剂量很大,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甲醛、荧光剂、染料大多由肝脏代谢,可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此外,儿童在咬衣物或玩具时,也会误食染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引起肠胃不适、呕吐或腹泻。
“只是以上情况并不常见,皮肤问题还是占大多数,”赵说。以甲醛为例。甲醛是致癌物,但前提是剂量要足够高。比如室内装修人员长期吸甲醛,可能会导致肝病,穿衣服致癌的概率很低。
别让毒素影响到你!从买到穿,这些事千万别做错。
从购买到穿衣,怎样才能避免毒素?
●少买鲜艳的衣服。
最好买纯棉、纯亚麻、纯色、浅色或素色的衣服,印染等生产工序越少越好。记得闻闻衣服。如果有刺鼻的味道,可能是衣服中甲醛超标或者有其他化学物质。
现在有紫外灯或者验钞笔可以检测衣服里的荧光剂,但是效果有限。因为紫外光的波长在265-365左右,如果荧光剂的波长正好在这个范围内,而其他波长的荧光剂不在这个范围内,则无法检测到上述工具。
对于贴身衣物和婴儿用品的选择,也建议优先选择素色、印花小的产品,尽量少买印花鲜艳、面料硬挺的产品。
赵解释说,羊毛、棉花、大麻等天然材料是柔软的,必须添加人造纤维才能使其变得坚硬。比如棉和聚酯纤维的成分需要甲醛来聚合,甲醛可以使化学结构更加固定。
同时,避免买太便宜的来历不明的衣服,因为衣服的质量值得怀疑。
●新衣服穿之前要洗干净。
买衣服的时候,简单试穿一下,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所有会接触皮肤的布料制品,包括床单,在使用前都要用清水洗净,以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质,尤其是贴身衣物。
如果是不方便清洗的厚重大衣,可以在通风处晾晒几天,去除甲醛。
●勤洗衣服。
衣服水洗次数越多,布料上的甲醛和荧光剂就越少。所以衣服要经常清洗,最好洗一次,避免穿很多次才扔洗衣机。
●运动服和热衣服不能当睡衣。
有些人会把运动服或热衣服当睡衣穿,这是常见的错误。
一种快速排汗的运动服装,由人造聚酯纤维和荧光剂制成;商业上的热服几乎都是人造纤维,常见的成分有人造丝、涤纶、聚丙烯腈(腈纶)、聚丙烯酸酯等。
“人造纤维其实是塑料,”赵提醒道。睡衣每天至少要穿6到8个小时,每天都要穿。如果你长期穿着它们,你会有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