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一个郡是什么意SHI

三国的一个郡是什么意SHI,第1张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沿用汉代的做法。

史:西汉末年开始行使刺史制度,每州设一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相当于秦的御使大夫到东汉由于宦官外戚专权,互相监视对方,使得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 逐渐独揽了地方行政与军权,成为割据势力截至成帝改置州牧以前,州字只是口中的称呼,并非法律上的名词。成帝时,以何武之言,改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后又改为州牧。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比刺史或是州牧要小一级

所谓九州就是中国,三国的州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级别而郡相当于一个地级以上的市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一个郡到底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 三国前期全国共有幽、冀、并、青、徐、兖、扬、交、司隶(近似于皇帝直辖)、雍、荆、豫、益、凉14州,有的大像荆、益、扬、交,有的很小,但总比现在的一个省,一个州至多不过几郡,所以顶也比现在的市大,后来州越来越多,不足考虑。

问题二: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郡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

豫州: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

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兖州: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

徐州: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坯郡,广陵郡。

青州:济南国,齐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

荆州: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靳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柴桑吡陵典农校尉部。

益州: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凉州: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并州: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郡,上党郡。

交州: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幽州: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这三个现今在朝鲜境内 。

三国的州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级别,而郡相当于一个地级以上的市。

至于人口就不好说了,有些地方发展好,人多,有些因为经常战争而无法恢复。人口不见涨。

三国时期人口,大概在800~1000万。

天下十三州,各州平均人口大约几十万左右,那么各郡就几万到十几万之间。当然不能这么算,但这样相对直观一些。

问题三:三国时期一个郡有很多县,那么郡的 驻地是和一个县那么大吗? 州以下为郡。郡置太守一人为行政长官,第五品。

郡以下为县。县按所辖人口多寡分三等。高者置县令一人,第六品,丞一人,第八品,尉二人,第九品;次者置县令一人,第七品,丞、尉各一人,第九品,低者置县长一人,第八品,丞、尉各一人,第九品。县的属吏有各类掾史祭酒。

县之下置乡,乡置有秩、三老各一人,第八品。较小的乡置啬夫一人,第九品。

郡的首府就在本郡,其他地方都是他管辖的县, 所在的不是任何一个县,但统领包括本地在内的所有县。地域一般会比下属的县大,但是一些小的郡或者特殊时期设立的郡县首府和县也差不多。

问题四: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共有多少州和郡 魏有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十州全竟以及荆州的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扬州的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

吴国有荆州的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扬州的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交州的全境。

蜀只有益州。

三国 十三州一部各郡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蜀有

幽州:分置涿郡、代、渔阳、上谷、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等十郡一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钜鹿、常山、博陵、渤海、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九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并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平原等七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於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南省。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於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武都、阴平等十二郡,下辖70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於今甘肃省。

荆州: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属魏地;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属吴地。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等十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於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扬州: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属吴地。约於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九真、曰南、南海、苍梧、合蒲、珠崖、郁林、桂林、等九郡,下辖104县,属吴地。约於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

问题五: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郡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每个郡都不同,北方的郡地少人多,南方的郡人少地多

问题六:三国时期郡,州等都有多大 这个你问对人了!

先来说说州,三国时期,州等同于现在的省,而且共同点比较多,也就是越发达的州相对人口越密集,面积也就越小。

然后说说郡,这个郡实际上准确来说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一个郡是由一个治郡加上若干个县、村组成的。通常治郡的城墙都非常高大,县基本也有城墙,但是照比治郡就要差很多,村子是没有城墙的。

问题七:三国一州、一郡、一县中有哪些官职、顺序大小? 慢慢看吧!

汉的行政区分为郡(国)、省二级。郡之上还有监察区性质的州。

州的长官为刺史(中平五年改称州牧;京畿地区的司隶部长官特称校尉),其主要职责是巡察下属郡国政务,年终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汇报(上计),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属官有从事(亦称掾史)、假佐。从事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治中别驾是州长官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簿曹掌文书;兵曹掌军事,仅在有军务时设;部郡国从事,每郡国一人,负责纠劾郡国长官、按治郡僚属,其地位仅次于治中、别驾。假佐是州长官的低级属官,主管文书,其中的典郡书佐分管州所属郡国的有关文书,每郡一人,由郡史轮流充当。

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分封给诸侯王的郡称国,其行政级别与郡相等。王国的官属分两个系统,一是类似于郡官的民政系统,有相(相当太守)、长史(相当都尉),其属官亦与郡大体相同;一个是管理诸侯王生活、禁卫的官属,如郎中令(相当光禄勋)、仆(相当太仆)、治书(相当尚书)等。此外,王国还设有类似于太傅的傅,负责辅导诸侯王,级别等同于王冠相。

分管少数民族的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级别与郡太守相当,其属官有从事、掾,无定员,根据事务多少而设。

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级别从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设属官有;丞一人,管理文书、仓狱;县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与官类似;三老,掌教化。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但州郡也可以过问县的人事,县长官或丞、尉出缺又无合适人选的,上级机关可派出属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县长官的行政事务,受郡府的监督,每年年终要向郡长官汇报功作(上计),听侯考核。

分封给列侯的县称侯国,其行政级别与县相等。侯国的官属也像王国一样分两个系统:主管民政的是国相,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仅负责向列侯交纳租,行政上则听命于郡;列侯的家臣有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的侯国不置家丞)。

此外,与县的级别相当的地方行政单位还有道(境内有少数民族的县)、邑(封赐给公主的县)及郡所设的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道、邑的官属与县、侯国差不多,郡在县境所设盐铁工官等,由县暑调拨属官理事,不另外设置官属。

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停,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魁。乡、亭、里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

问题八:在三国中,如果是一个郡的郡主有什么地位,一个郡有几个县?一个郡有多少人口? ①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县之间。西 汉景帝 时, 郡守 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 行政长官 。“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②至于郡则不一定,有的郡大有的小,例如吴郡下辖13个县,代郡仅领3县③三国时期人口,大概在800~1000万。 天下十三州,各州平均人口大约几十万左右,那么各郡就几万到十几万之间。当然不能这么算,但这样相对直观一些。

问题九:三国时一郡等于多少州? 大州>郡>县>乡>亭

汉制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钉一乡

郡县辖下的单位依所处地区数量不一,大致是以人口为区分的重要因素~

PS关羽的汉寿亭侯其实也就是个千户而已~万户侯也就是个乡侯,要封上县侯享十万户租税才是最爽的

问题十:三国时分为多少州,多少郡,谁当时掌管 三国时期州郡共有十三个,如下

凉州 (甘肃)

益州 (川滇黔,西蜀)

交州 (粤桂)

扬州 (K浙闽赣皖,江南)

徐州 (K北鲁南,淮海)

青州 (山东)

冀州 (河北)

幽州 (冀辽)

兖州 (豫北、鲁西)

豫州 (河南)

荆州 (鄂湘,汉中)

并州 (山西,河套)

司隶 (陕西,关中)

豫州牧有刘璋 刘备

荆州牧有刘表、孙权、陆逊 刘备(赤壁后孙权所表请) 刘琮(赤壁前刘表死做了几天)

徐州牧陶潜、刘备 孙权(赤壁后刘备所表请)

凉州牧马腾、马超(好像没做过牧)

幽州牧刘虞

兖州牧曹操、吕布

并州牧董卓、马超

扬州牧曹休(州牧)、刘馥、温恢(刺史)

雍州牧 诸葛亮

交州牧士燮、张津犹

益州牧诸葛亮 刘焉(汉室所封) 刘璋(刘焉死继承,详细见三国志蜀书一)

冀州牧韩馥、袁绍

青州 刘琮(投降曹操后受封的空衔)

当时东晋有两种“郡”,一种为侨郡,没有实际土地,为北方流民南迁而设置。另外一种为原来的郡县制,有地级市的大小规模

东晋侨置 州、郡、县、沿 袭旧名成为本朝行政区域建设、地名建设中的主流。据《宋书·州郡志》、《隋书·地 理 志》、《魏书·地 形 志》等史籍的统计仅安徽一省就 有 侨州7个,侨郡41个、侨县 31个,由此 可 见 侨 置州郡县对 流民安置状 况之一斑。侨置郡县,即某州郡县的实有领地丧失,而政府为保存其旧有区域名称,将原有名称移寄他地,并设官施政、统辖原州县的侨民和后裔。也就是说东晋的行政划分中郡:有两种形式。侨郡实际是没有土地的行政机构,侨州、郡、县开始也只是办事机构,并无实土,所以仅在晋陵(今江苏常州一带)一郡就有侨立的徐、兖、幽、冀、青、并六州的十多个郡级和六十多个县级机构。各州侨人既和原来的江南土著百姓杂处,又彼此相互混居,却分属于不同的州、郡、县管理。而江南的郡相当于当今地级市。

参见:关键词土断、侨郡

来源:东晋政局与侨置州、郡县之关系,中国地名,1997年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郡的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是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郡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始见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后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县之间。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公(袁可立)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在秦汉时期,县辖区面积确实很大,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地级市。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州郡数量的增多,县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到了明清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已经完善,县辖区面积与现在相当,甚至有的比现在的县还要小一点。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河北省承德市辖属的围场县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县,围场县辖区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纵观全国各地,其他地区的县远远没有这个水平。

扩展资料:

“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县”名,却产生于古代晋国。

最早创建“县”制者,是楚国。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屡次攻陈,陈国的诸侯是虞舜的后代。楚国占领了鼎鼎大名的虞舜后裔的土地,有些为难。周天子的王畿,不是叫“县”嘛,楚国就在陈国土地上建立了“县”制。但那时“县”的建制未推广开来。

春秋时期,“县”最初设置在边疆之地,当时的秦、晋等诸侯大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到了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广到内地,渐渐地在边疆之地设郡,郡的面积比县大,但是地广人稀,所以地位要比县低。战国时期,边疆逐渐繁荣起来才在郡下设县,逐渐产生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确立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隋唐以后,县相继隶属于府、州(郡),或军、监、厅。

秦朝时期,郡管县;汉朝时期,郡、国管县。汉朝以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或同一辖域因行政区划制度的不同,郡、府、州或军、监、厅所辖。

参考链接:

郡-百度百科

县(中国行政区划)-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的一个郡是什么意SHI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的一个郡是什么意SHI、三国一个郡有多大、请问东晋时的“郡”相当于今天的哪级行政单位(最好有解释说明)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606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