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几年到几年

郑和下西洋几年到几年,第1张

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至1433年。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

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受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

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扩展资料

郑和下西洋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郑和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具体实践,体现在他积极创办语言与文字翻译的专门学校“四夷馆”之上。郑和下西洋使对外交往增多,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

明政府遂于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在南京创办了相当于现今外语学校的“四夷馆”,为国内培养外语人才与翻译,为国外培养汉语留学生。

明朝政府还设立了相当于现今国宾馆的“会同馆”,用于接待外宾。会同馆下设有朝鲜、日本、安南、暹罗、鞑靼、满加刺、畏兀兀、琉球8个馆。要求馆内工作人员熟悉外语,以利于接待时的相互交谈。

“四夷馆”与“会同馆”都编撰了供学生学习的外语教材,这些教材统称为《华夷译语》。《华夷译语》很早流传海外,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等,均收藏有《华夷译语》。

这些措施不仅将汉语推向了世界,促使外国人学习汉语,同时也促使中国人学习外语,从而加强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七次。

1、第一次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径麻喏八歇国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对该事件予以克制。后两国得以和睦相处。

在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余人,烧毁敌船十艘,俘获敌船七艘,生擒陈祖义等三人。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明成祖下令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恕了谢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行感到满意,赏赐了旧港之战的有功将士。

2、第二次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1407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明朝使节们正式册封古里王,并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纪念这一盛事。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永乐七年(1409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这次下西洋,《明实录》及《明史》均未记载,上述永乐五年至七年的出访时间系据《天妃之神灵应记》,学界就此仍存有争议。

3、第三次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

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

满剌加当时是暹罗属地,正使郑和奉成祖命招敕,赐给当地酋长双台银印,冠带袍服,树碑并建立满剌加国,暹罗自此不敢侵扰满剌加。

满剌加国王感念明朝的帮助,后曾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亲赴明帝国朝觐。满剌加九洲山盛产沉香,黄熟香;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直径八九尺,长八九丈的标本6株。

4、第四次

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马欢记为“宝船六十三号”),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

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陕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5、第五次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

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宋末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之侄蒲日和,也与太监郑和,奉敕往西洋寻玉玺,有功,加封泉州卫镇抚。

6、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7、第七次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郑和船队抵达福建长乐港,在长乐停留约半年,在此期间,郑和曾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和州府官员,到福建湄州屿,卖办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宫。

又在长乐县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长乐天妃宫,十一月建成,树立《天妃灵验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一说郑和在这次航行的过程中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公元前431年,杨国大举入侵陕西地区,姜国不敌,求助齐恒公,齐国要江山社稷图,离王后费劲3月时间都未完成,于是齐国违反约定,约杨国一起发兵50万紧逼姜国王城,至此,古姜国灭亡,因此姜国灭后1000年是569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当时我国有四个并立政权:具体说这一年是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北齐后主天统5年以及西梁宣帝陈宣帝太建元年。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据《天方至圣实录》等书,七月二十七日(8月15日),宣宗还曾就制造舟船等事下诏。)随行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明代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记载,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宣德六年二月七日(1431年3月20日),明宣宗因获悉满剌加国王欲亲自前来朝贡、但被暹罗阻碍,故令郑和向暹罗国王传达敕谕,要求暹罗与邻为善。 二月二十六日(4月8日),郑和船队抵达福建长乐港。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8年称“辛亥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51,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8,除以12的余数是0,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辛亥年”。以下年份均为辛亥年:

第1千年(指从公元1年至1000年间的这一千年):51年、111年、171年、231年、291年、351年、411年、471年、531年、591年、651年、711年、771年、831年、891年、951年。

第2千年:1011年、1071年、1131年、1191年、1251年、1311年、1371年、1431年、1491年、1551年、1611年、1671年、1731年、1791年、1851年、1911年、1971年。

第3千年:2031年、2091年、2151年、2211年、2271年、2331年、2391年、2451年

以上就是关于郑和下西洋几年到几年全部的内容,包括:郑和下西洋几年到几年、郑和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领船队几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几次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98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