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第1张

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答: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勘探卫星能测量地形,调查地面资源,勘探地下矿藏;气象卫星能拍摄云图,观测风向和风速;间谍卫星能搜集军事情报;实验卫星能帮助科学家在太空中做许多地面不能做的实验;救援卫星能搜寻到遇难者发出的求救信号等。

1 人造卫星的作用和常识

人造卫星的作用和常识 1人造卫星的用途和作用

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主要用途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2人造卫星的用途和作用

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主要用途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

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3人造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卫星的特点

1、不会发光;

2、围绕行星运转;

3、随行星围绕恒星运转。

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2、通信卫星:作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3、军事卫星:作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4、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5、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6、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扩展资料

1、卫星工程

通用系统有结构,温度控制,姿态控制,能源,跟踪,遥测,遥控,通信,轨道控制,天线等等系统,返回式卫星还有回收系统,此外还有根据任务需要而设的各种专用系统。人造卫星能够成功执行预定任务,单凭卫星本身是不行的,而需要完整的卫星工程系统,一般由以下系统组成:

发射场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卫星系统;测控系统;卫星应用系统;回收区系统(限于返回式卫星)。

2、系统组成

卫星系统中,各种设备按其功能上的不同,分为有效载荷及卫星平台两大部分。卫星平台又分为多个子系统:

有效载荷:不同类型卫星均不同,共同的有:对地相机;恒星相机;搭载的有效载荷。

卫星平台:为有效载荷的操作提供环境及技术条件,包括:服务系统;热控分系统;姿态和轨道控制分系统;程序控制分系统;遥测分系统;遥控分系统;跟踪和测试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返回分系统(限于返回式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造卫星

4人造卫星的用途

人造地球卫星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发展最快,数量也很大。

应用卫星按用途分类,有广播、电视、电话使用的通信卫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气象卫星;有对地面物体进行导航定位的导航定位卫星;有地球资源探测卫星,海洋卫星等。按轨道的高低来分类,有3600O公里的高轨道地球同步卫星;200~300公里的低轨道卫星(如军事侦察卫星)。

也可按军事和民用卫星来划分。国际通信卫星已发展到第8代,一颗卫星的通信能力可达几万条的话路,工作寿命长达10年以上,世界上跨洋通信几乎由通信卫星所替代。

现在有代表性的资源卫星有2个:一个是美国的陆地卫星,另一个是法国斯波特卫星。这两种卫星是当代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地球资源卫星。

它们的地面分辨目标能力分别为30米和10米。它们都有多谱段的遥感能力,具有鉴别地面上每一种目标的特别功能。

气象卫星有两种:一种是极地轨道卫星,是通过南北极轨道的卫星,轨道高度900公里,可飞经地球的每个地区,能观察到全球的云图变化。这种卫星的分辨率通常为1公里;另一种气象卫星是静止轨道卫星,它是悬在赤道上空,固定在某个地区,24小时不停地观察本地区的云图变化。

世界上目前发射的4000多颗卫星中,大部分为军事卫星,这里面包括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军事气象卫星。海湾战争中,美国曾动用了50颗卫星参加作战。

美国的“大鸟”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有两种4 能:一是对地面目标进行拍照,再用回收仓以胶卷的形式送回地面;另一功能是以电视的形式将图象直接传输到地面,分辨率很高,为1米。前苏联也有类似的系统,与美国的技术水平相当。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通常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先期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目的服务的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

卫星的外貌千姿百态,有球形、多面形、圆柱形、棱柱形,还有像哑铃、皇冠、蝴蝶和大鹏等形状的。 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人造地球卫星具有对地球进行全方位观测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居高临下,俯视面大。一颗运行在赤道上空轨道的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163亿平方公里的面积,比一架8000米高空侦察机所覆盖的面积多5600多倍。

因此,对完成通信、侦察、导航等任务来说,它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造地球卫星的“身体”和“内部器官”由两大部分组成:一种是各种卫星都共有的系统,如结构系统(像人体支撑整体的支架,使卫星具有一定外形和容积,并保证适当的强度和刚度)、姿态控制系统(像人。

5人造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有什么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卫星,300多年过去后,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证实,在地球上方发射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一、人造卫星的分类。

1、按用途分:科学探测和研究的科学卫星,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试验卫星,包括进行航天新技术试验或者是为应用类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

2、按轨道的高低分: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地轨道7大类。

3、按运行轨道划分:

顺行轨道:顺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卫星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将其称为近地轨道。我国用长征一、二号、风暴一号两种运载火箭发射的8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神州号试验飞船,都是用顺行轨道。

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转。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都不利用这类轨道。

赤道轨道:赤道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的一条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世界上主要的通信卫星都分布在这条轨道上。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先后发射了1颗试验卫星、5颗东方红二号系列通信卫星、2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了1颗实践四号探测卫星、2两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1颗中星22号通信卫星都在这一轨道上。

极地轨道:就卫星轨道类型来说,还有一种轨道倾角为90度的极地轨道。它是因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两极而得名。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上空。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以1箭双星的方式6次从太原起飞,把12颗美国铱星送入太空,就属于这种发射方式。

二、主要用途。

1、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现场直播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

2、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接收器接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军用水平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5米,民用平均为15米

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前苏联/俄罗斯开发的军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系统,其作用和美国的到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相同。

4、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可以获得全球气象数据。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全球1/3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传回地面。

5、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6、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是三大用途:一时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实验;三是为载人航作返回的技术储备。

7、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侦察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

6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

人造卫星是人类发射升空、环绕低轨道、高轨道或星际轨道运行的科学仪器。

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气象卫星可以快速、连续地记录大气层的情况,作为气象人员研究天气或台风动态的材料;科学卫星可以对地球进行多种观察,探测地球资源,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通信卫星可以接收来自地面的电波信号,然后用最快的速度,传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军事卫星可以从高空中拍摄地面上的军事设备和军事活动,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间谍卫星。 延伸知识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必须配以非常精密的设备。

每个人造卫星都有一套能量管理系统,那是人造卫星的心脏,包括产生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储存电能的电池槽和运输电能的线路;人造卫星还必须配有一组天线,那是其与地面联络的主要工具,天线和无线电发报器、接收器等共同构成人造卫星的通信设备;定位与姿态控制系统和热控制系统也是人造卫星不可缺少的设备;另外,根据不同功能卫星的需要,再配备各种复杂的探测仪器,像望远镜、照相机,以及测量大气压力或是温度用的仪器等。有了这些东西,人造卫星才能顺利地在太空中完成各项任务。

小常识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发射的“史泼尼克”1号人造卫星,是人类历史上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小博士园地 “史泼尼克”1号人造卫星的发射,揭开了人类历史的航天时代。

从那以后,人类大约共发射了三千多颗人造卫星,目前尚有三百多颗正在执行任务。1970年4月24曰,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不到一年时间又发射了“实践”1号科学实验卫星,此后几年的时间内又成功地发射了返回遥感卫星、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多颗卫星。

1981年9月20曰,我国首次运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空间探测卫星“实践“2号、“实践”2号甲、“实践”2号乙共三颗卫星。现在,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四十多颗卫星。

人造卫星环绕着地球外围,好像天空的眼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的功能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

太阳能电池板 推力器 燃料槽 宽频天线 指挥天线 姿态控制系统 结构支柱 记录器 无线电波天线 角度检查仪 电视摄像机 搜集资料用天线。

7人造卫星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

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用于观测、通讯等方面的人造地球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

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

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轨道,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786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站的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通过卫星的电视转播和转发通信是由静止通信卫星实现的。

人造卫星主要作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科学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太阳辐射等。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种类最多,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利用所携带的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来自地球、海洋和大气的可见光辐射、红外线辐射和微波辐射信息,再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接收站。气象人员根据收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出全球大气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资料。

几小时就可得到全球气象资料,从而做出长期天气预报,确定台风中心位置和变化,预报台风和其它暴。气象卫星对于保证航海和航空的安全,保证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生产,都有很大作用。

气象卫星在军事活动中的应用也日益加强,有的国家已建立了全球性的军事气象资料的收集系统,向军事单位提供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气象资料。随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气象遥感器将向多样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大大丰富气象预报的内容和提高预报精度。

以上就是关于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全部的内容,包括: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我还知道人造卫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人造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94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