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成姓名人

历史上的成姓名人,第1张

成公、成遵、成无己、成连、成得臣等。

1、成公:汉朝的学者,自己隐去姓名,常诵经,不交世利,世人称为成公。汉成帝出游,遇见成公,成公不行礼。成帝说:“朕能富贵人,能杀人,子何逆朕?”成公说:“陛下能贵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禄;陛下能杀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2、成遵:字谊叔,元朝穰(今河南邓州市)人,元统进士,授翰林国史编修官,拜监察御史。是岁言事并举劾凡70余事,皆揭发时弊,执政者恶之。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累官中书左丞。为官清正,所至有声绩。后因用事者唆使人诬告成遵受赃,竟遭杖死,朝中内外为其鸣冤。

3、成无己:中国金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后聊摄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他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对于《伤寒论》最为推崇。他专力钻研该书数十年,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依据,对该书进行了全面注释,撰成《注解伤寒论》10卷,为现存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另撰《伤寒明理论》4卷,将经典著作与个人心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启迪后学产生了重要作用。

4、成连:春秋时代著名琴师,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们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随成连学琴3年而成为天下妙手。

5、成得臣:最负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时代楚国的名将,官拜令尹(相当于宰相),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闻其名而下令军队“退避三舍”。可惜他后来因战败而拔佩剑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将是成丹,他是汉朝的著名将领,因战功显赫而受封为襄邑王。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

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城濮之战”: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

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

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成得臣(?--前632年),

成氏,名得臣,字子玉。若敖后裔,又名子玉,是春秋时期楚国一个非常骁勇的将军。

城璞大战中,战争的主角是晋文公和成得臣。成得臣攻打宋国,又帮助鲁国攻打齐国,占领了齐国的谷邑,于是齐昭公就与晋文公修好,想联手抗楚,结果晋国横扫楚国的盟国陈、蔡的地盘,俘虏了他们的君主,并将陈、蔡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宋国,而且还给了宋国数千兵力,这支军队立刻赶往宋都商丘(当时成得臣正在进攻商丘),晋文公又故意叫齐、秦两国用重金劝成得臣投降,成得臣大怒,拒绝了这个要求,于是齐、秦两国很不满意,纷纷出兵,援助晋国,正好这时,楚成王又给成得臣增加了一千兵马,这样城璞大战拉开了序幕。

晋军虽然只有三万,却是军纪严明,他们要面对号称十万大军的楚军,战争开始了,楚左军孤军暴露,结果大败而归,楚右军也被晋军大败。而晋国所有人马集结起来围攻楚中军,使楚军军心大溃。兵败后,成得臣无脸回去见楚成王,于是拔剑自吻。

宋襄公两个典故退避三舍的典故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退避三舍典故故事一: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退避三舍典故故事二: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草木皆兵,心惊胆战,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第三个霸主。

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主动退让九十公里。现常用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场人物 No1 晋文公 小名 重耳 出生时间 前697年 去世时间 前628年 职业 晋国国君 任职时间 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在外跑路多年,任职时间较短) 在职业绩 强大晋国、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自画像 不知道为啥脸这么长,或许伟人都有脸长的特征吧 No2 楚成王 出生时间 不祥 去世时间 前626年 职业 楚国国君 任职时间 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47年,比我们本文中一号人物晋国老大当一把手的时间长多了。) 在职业绩 灭黄、夔等国,称雄中原(比着晋老大称霸春秋的业绩差了一大截啊) 自画像 这位仁兄相比就显得富态多了 No3 先轸 出生时间 不祥 去世时间 前627年 职业 军人 任职时间 不详(作为晋文公的好伙伴,其人生轨迹跟他的老大差不多。) 在职业绩 找了个好老大,指挥城濮之战(后文详细介绍)、崤之战 自画像 这位仁兄在策略类游戏中还是挺霸气的 No4 成得臣 出生时间 不祥 去世时间 前632年(城濮之战,归途中引咎自杀) 职业 军人 任职时间 不详(作为晋文公的好伙伴,其人生轨迹跟他的老大差不多。) 在职业绩 参加鄀之战,灭夔之战;城濮之战中成功的成为了别人的踏脚石 自画像 哦。。。有些张飞的感觉 介绍正文之前,我们需要先简单的描述下我们的男一号跑路的事迹。话说前672年,晋献公(重耳的老爸)劳师动众、讨伐骊戎,得到了最大的战利品——美人骊姬。骊姬不仅长得漂亮,还颇擅长献媚取怜,很快便得晋献公的专宠。更要命的是,骊姬的肚子还很争气,很快便为晋老大生了个大胖小子。骊姬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当晋国老大,便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通过枕边风和权臣离间两大杀招,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很快败下阵来。为了不被赶尽杀绝,重耳先生于是便开启了跑路的悲催人生。 据史料记载,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前十二年重耳的日子还算安逸,待在母亲的出生国——翟国,不仅娶了新的老婆,还与现任老婆生了俩儿子,算是不错的了。可是之后七年,重耳先生可是没闲着(晋惠公迫害),跑遍了大半个春秋诸侯各国。这几年的颠沛流离,重耳先生可谓是受尽了人世间的冷暖,整日的食不安、睡无眠,人是瘦了一圈又一圈。 某日,重耳逃到楚国境内,得到了楚成王的大力款待,可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有一日,楚成王又请来重耳喝酒,酒过三巡,楚成王拉着重耳的手,醉醺醺的说:「 ”老弟,我待你咋样,仗义不?”重耳满含感激,说:「 ”大王待我甚厚!”楚成王又问:「 ”如果有一天,你反回晋国,打算咋报答我呢?”重耳考虑了好大一会,郑重地说道:「 ”如果我返回晋国,一定不会忘记楚老大你的。如果晋和楚在中原对战(不得不佩服重耳先生的远见),我一定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几年后,重耳先生回到了晋国,顺利当上了晋国新一任老大——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大力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拳头大了,晋老大的野心也大了,也想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霸主。可是要做中原霸主,谈何容易,当时楚国已经很强大,身边纠结了好几个小弟,看中原各国一个不爽,便率领大军来踢场子。晋老大深知,要想在称霸中原,必须打败楚国。 可是楚国曾经帮助过自己,直接派大兵去攻打楚国,自己的老脸该往哪里放。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正好,一日,楚国大兵去欺负宋国去了,宋国自知不敌,便来求助晋老大。晋老大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就这样,晋国大兵来到了中原。经过几次不大不小的摩擦,果然生热了,楚国大将成得臣被气到了(很生气的那种),便指挥大军来到晋国佬的驻地。于是便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大战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参战双方的基本信息: 城濮之战 时间 公元前632年4月 地点 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 参赛双方 晋老大阵营:晋、齐、秦、宋; 楚老大阵营:楚、陈、蔡、许、郑(在当时算是世界大战了) 双方兵力 楚方:四万二千余人; 晋方:三万两千五百人(晋老大兵力上就矮了一头啊) 主要指挥官 晋:先轸、赵衰、栾枝、胥臣 ; 楚:成得臣、斗越椒、斗勃、斗宜申 结果 晋方胜利,在践土举行胜利会盟;楚军退回本国,成得臣自杀 现在双方队员已经就绪,准备真刀真枪的打了。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楚国大军,成得臣仗着人多,指挥大军气势汹汹的向晋国大军的驻地开来。楚军一进军,晋文公边立刻命令晋国大兵往后撤,而且一撤就是九十里。一直撤到城濮这个地方,晋文公才下令停下来,并在此地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双方对战,士气向来很重要,晋国这一撤退,双方的士气很快便此消彼长,晋文公在士气上又输了一筹。成得臣本就有些自傲,看晋国佬主动撤退,心想:「 ”小样,怕了吧,怕了我也得揍你一顿。”,于是便带领手下一步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到了就不消停,马上派人向对面的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倒也不生气,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一见面就主动退让到这儿。也算履行了当初的诺言了。既然你们仍然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较量下了,看看谁的拳头大。" (这便是退避三舍的出处) 大战正式开始了。刚一交手,晋国指挥官先轸就挥舞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为了演得逼真一些,他还命令部队在战车后面拖着大量的树枝,这样一来,战车后退时地上就扬起了一阵阵的尘土,显的十分慌乱。成得臣向来骄傲自大,都不用正眼瞅晋国佬的。看到晋国佬如此不经打,便更加骄傲,对士兵发号施令说:「 ”给我开足马力,追!把晋国佬打怕了,看他还来挑衅我大楚不。”就这样,骄傲的成得臣同志成功的中了晋军的埋伏,被晋军前后夹击,成了别人的包子馅。成得臣率领残兵突出重围,在回家的半路上,自己觉得把楚国大兵损失如此惨重,没法向楚老大交代,就自杀了。(城濮之战是比较经典的战役,这里小便主要为了介绍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没有把这个故事展开。) 「 ”退避三舍”是晋文公为了实现当初对楚成王的承诺,又何尝不是其利用成得臣骄傲的性格做的故意让步呢?不管事实如何,晋文公的行为确实助长了楚国大兵的傲气。骄兵必败,古人诚不欺也。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的成姓名人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成姓名人、退避三舍的故事、楚军大将子玉姓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82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