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干瞪眼怎么玩2023-05-09  3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儋州调声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4、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日常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如下:

1、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2、全聚德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3、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

5、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团、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大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5G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资源丰富和种类繁多的特点。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多。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间职能重叠,管理权限不清,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展开

在我国,属于遗产范畴的文物保护归国家文物管理局,历史文化名镇归建设部,自然遗产归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虽然适应了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谭振山家族有“说书讲古”的传统,家族中的一些长辈都擅长讲故事,许多故事都已在其家族中传承了许多代。

2、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河北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

3、吴地民歌民谣总称“吴歌”,它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是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8。

5、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日常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

百度百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6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