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三大危机是什么

厦门台风2023-05-09  37

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x0d\\x0d\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他们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不可通约)的情形,如直角边长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如此。这一悖论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条,导致了当时认识上的“危机”,从而产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x0d\\x0d\到了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他的处理不可通约量的方法,出现在欧几里得《原本》第5卷中。欧多克斯和狄德金于1872年给出的无理数的解释与现代解释基本一致。今天中学几何课本中对相似三角形的处理,仍然反映出由不可通约量而带来的某些困难和微妙之处。\x0d\\x0d\第一次数学危机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冲击。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却可以由几何量来表示出来,整数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而几何学的身份升高了。危机也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译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x0d\\x0d\无穷小是零吗?──第二次数学危机\x0d\\x0d\18世纪,微分法和积分法在生产和实践上都有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大部分数学家对这一理论的可靠性是毫不怀疑的。\x0d\\x0d\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这里牛顿做了违反矛盾律的手续──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即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dx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dx为逝去量的灵魂”。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x0d\\x0d\18世纪的数学思想的确是不严密的,直观的强调形式的计算而不管基础的可靠。其中特别是:没有清楚的无穷小概念,从而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也不清楚,无穷大概念不清楚,以及发散级数求和的任意性,符号的不严格使用,不考虑连续就进行微分,不考虑导数及积分的存在性以及函数可否展成幂级数等等。\x0d\\x0d\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比较关注于微积分的严格基础。从波尔查诺、阿贝尔、柯西、狄里赫利等人的工作开始,到威尔斯特拉斯、戴德金和康托的工作结束,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严格的基础。\x0d\\x0d\悖论的产生---第三次数学危机\x0d\\x0d\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是由1897年的突然冲击而出现的,到现在,从整体来看,还没有解决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次危机是由于在康托的一般集合理论的边缘发现悖论造成的。由于集合概念已经渗透到众多的数学分支,并且实际上集合论成了数学的基础,因此集合论中悖论的发现自然地引起了对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的怀疑。\x0d\\x0d\1897年,福尔蒂揭示了集合论中的第一个悖论。两年后,康托发现了很相似的悖论。1902 年,罗素又发现了一个悖论,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涉及别的概念。罗素悖论曾被以多种形式通俗化。其中最著名的是罗素于1919年给出的,它涉及到某村理发师的困境。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并且,只给村里这样的人刮脸。当人们试图回答下列疑问时,就认识到了这种情况的悖论性质:“理发师是否自己给自己刮脸?”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那么他按原则就该为自己刮脸;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符合他的原则。\x0d\\x0d\罗素悖论使整个数学大厦动摇了。无怪乎弗雷格在收到罗素的信之后,在他刚要出版的《算术的基本法则》第2卷末尾写道:“一位科学家不会碰到比这更难堪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时,它的基础垮掉了,当本书等待印出的时候,罗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于这种境地”。于是终结了近12年的刻苦钻研。\x0d\\x0d\承认无穷集合,承认无穷基数,就好像一切灾难都出来了,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实质。尽管悖论可以消除,矛盾可以解决,然而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地丧失。现代公理集合论的大堆公理,简直难说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们都消除掉,它们跟整个数学是血肉相连的。所以,第三次危机表面上解决了,实质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续着。

整个数学发展史一共诞生了三次数学史,可谓是环环相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直接对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在长达 2000 年的时间里,数学家都刻意回避无理数存在的事实。

而牛顿在创造微积分的时候,则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牛顿对于导数的定义并不太严密,比如说

x2 的导数,先将 x 取一个不为0的增量 Δx ,由 (x + Δx)^2 - x^2 ,得到 2xΔx + (Δx) ^2,后再被 Δx

除,得到 2x + Δx ,最后突然令 Δx = 0 ,求得导数为 2x

。我们知道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是推导过程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偷换假设的错误:在论证的前一部分假设Δx是不为0的,而在论证的后一部分又被取为0。那么到底是不是0呢?

除此之外,牛顿微积分把“无穷小量看作不为零的有限量而从等式两端消去,而有时却又令无穷小量为零而忽略不计”的漏洞引发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无穷小量在当时实际应用而言,它必须既是0,又不是0但从形式逻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牛顿后来也未能自圆其说。

两大数学危机的实质其实都是因为实数体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所以魏尔斯特拉斯等人发起了“分析算术化”运动。

魏尔斯特拉斯认为实数是全部分析的本源。要使分析严格化,首先就要使实数系本身严格化。为此最可靠的办法是按照严密的推理将实数归结为整数(有理数)。这样,分析的所有概念便可由整数导出,使以往的漏洞和缺陷都能得以填补。这就是所谓“分析算术化”纲领。

在魏尔斯特拉斯“分析算术化”运动的引领下,戴德金、康托尔包括魏尔斯特拉斯都提出了自己的实数理论。

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他将一切有理数的集合划分为两个非空且不相交的子集A和A',使得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小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集合A称为划分的下组,集合A'称为划分的上组,并将这种划分记成A|A'。戴德金把这个划分定义为有理数的一个分割,在这里面,戴德金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建立起无理数理论及连续性的纯算术的定义。

戴德金分割定理推算过程

康托尔也通过有理数序列理论完成了同一目标,康托尔和戴德金都是将实数定义为有理数的某些类型的“集合”。戴德金方法可以称为序完备化方法,康托尔方法可以称为度量完备化方法。这些方法在近现代数学中都已成为典型的构造方法,被后人不断推广发展成为数学理论中的有力工具。

康托尔的有理数序列理论

维尔斯特拉斯发表了有界单调序列理论,有理数基本列是先假定实数的完备性,再根据有理数列的极限来定义有理数无理数。有很多有理数列,他们自己是基本列,但在有理数系内没有极限,所以有了定义:如果一基本列收敛到有理数时,则称它为有理基本列;如果一基本列不收敛到任何有理数或者收敛空了时,则称它为无理基本列。有理基本列定义的是有理数,无理基本列定义的是无理数。

有界单调序列理论求证过程

实数的这三大派理论证明了实数系的完备性。实数的定义及其完备性的确立标志着由魏尔斯特拉斯倡导的分析算术化运动大致宣告完成。这样长期以来围绕着实数概念的逻辑循环得以彻底消除,实数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代数彻底摆脱几何的阴霾。

因为实数体系的建立,数学界甚至整个科学界笼罩在一片喜悦祥和的气氛之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已经达到,科学大厦已经基本建成,然而这话却却最终惨遭打脸。

魏尔斯特拉斯“分析算术化”运动虽然一次性地解决了数学史两大危机,但是却也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这场数学危机持续至今,让整个数学大厦岌岌可危。

在此次运动中,1873年11月29日康托尔在给戴德金的一封信中表示,终于把导致集合论产生的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正整数的集合(n)与实数的集合(x)之间能否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同年12月7日,康托尔写信给戴德金,说他已能成功地证明实数的“集体”是不可数的,也就是不能同正整数的“集体”一一对应起来。这一天应该看成是集合论的诞生日。

简单的集合知识

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可以说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一般集合。集合论在数学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它的基本概念已渗透到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论或集论是研究集合(由一堆抽象物件构成的整体)的数学理论,包含了集合、元素和成员关系等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简单的集合知识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大家可以简单回忆一下。

集合论是从一个物件o和集合A之间的二元关系开始:若o是A的元素,可表示为o∈A。由于集合也是一个物件,因此上述关系也可以用在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另外一种二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称为包含关系。若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B的子集,符号为AB。例如{1,2}

是{1,2,3} 的子集,但{1,4} 就不是{1,2,3}

的子集。依照定义,任一个集合也是本身的子集,不考虑本身的子集称为真子集。集合A为集合B的真子集当且仅当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不是集合A的子集。

数的算术中有许多一元及二元运算,集合论也有许多针对集合的一元及二元运算。

而集合论中元素也有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首先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例如{我们公司帅的男生}这就不是一个集合,因为帅的定义不同,有些人认为威猛是帅,有些人认为柔弱是帅,所以元素不确定;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例如{5,6}是一个集合,但是不能表示为{5,6,5},这就是互异性;{1,2,4}和{4,2,1}是同一个集合,这就是集合的无序性,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存在顺序的。

康托尔

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

可惜才过了 3 年,也就是 1903 年的时候,罗素却发现了集合论存在的问题,罗素是西方罕见的文理兼修的全才,是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曾和哥廷根学派的领袖希尔伯特围绕数学的哲学基础问题引发了一场“数学是什么”的论战。

罗素认为“数学即逻辑”,而希尔伯特则提出了形式主义的主张,主张数学思维的对象就是数学符号本身。两个人涉及的论战就包含了集合论。

罗素从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中发现了康托尔集合论中的一个BUG。集合S是由一切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组成。然后罗素问:S是否属于S呢?根据排中律,一个元素或者属于某个集合,或者不属于某个集合。因此,对于一个给定集合,问是否属于它自己是有意义的。但对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的回答却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s属于S,根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根据定义,s就属于S。无论如何都是矛盾的。

而罗素悖论的大白话版本也就是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这就是数学史赫赫有名的“一个理发师冲进了大厦,把整个大厦搞了个天翻地覆,甚至直接动摇了整个数学大厦的地基。而至今为止,也依然没有人把这个理发师请出去”事件。

如果是第一次、第二次数学危机仅仅影响的是整个数学大厦的建造问题,那么第三次数学大厦直接动摇的是整个地基,因为涉及的是数学基础问题。

因为罗素悖论只涉及最基本的集合论概念:集合,元素,属于和概括原则,它的构成十分清楚明白。这个悖论的出现说明以往的朴素集合论中包含矛盾,因而以集合论为基础的整个数学就不能没有矛盾。这个悖论也同时说明数学中采用的逻辑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数学上的第三次危机使数学界和逻辑学界都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由此引发的许多悖论

罗素悖论表明不能无条件承认概括原则,然而概括原则的改变将使集合论大为改观,因此对整个数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简单来说,承认无穷集合,承认无穷基数,看起来悖论可以消除,矛盾可以解决,然而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地丧失。这就是问题的矛盾所在。

罗素的问题直接让许多的数学家的一辈子工作都毁于一旦,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在他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很久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这的确让人倍感无奈,即使我们对于逻辑的数学化建设耗费了如此巨大的精力,我们得出的很多结论仍然不是严密的,可能会有漏洞。

当然了,修补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如果要解决这次危机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一套更加严密的解决办法才能将这些矛盾统一在一起。

最有名的就是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在1908

年,恩斯特·策梅洛提议了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策梅洛集合论。这个公理化理论不允许构造序数;而多数“普通数学”不使用序数就被不能被开发,序数在多数集合论研究中是根本工具。此外,策梅洛的一个公理涉及“明确性”性质的概念,它的操作性意义是有歧义的。

所以后来通过弗兰克尔的改进后被称为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在该公理系统中,由于分类公理:P(x)是x的一个性质,对任意已知集合A,存在一个集合B使得对所有元素x∈B当且仅当x∈A且P(x);因此{x∣x是一个集合}并不能在该系统中写成一个集合,由于它并不是任何已知集合的子集;并且通过该公理,存在集合A={x∣x是一个集合}在ZF系统中能被证明是矛盾的。

总而言之,就是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严格规定了一个集合存在的条件(简单地说,存在一个空集空集公理;每个集合存在幂集幂集公理;每个集合里所有的集合取并也形成集合并集公理;每个集合的满足某条件的元素构成子集子集公理;一个”定义域“为A的”函数“存在“值域”替换公理等),这样无法定义出悖论中的集合。因此罗素悖论在该系统中被避免了。

但是它并没有从数学的整个基本结构的有效性问题上解决问题,从而从数学的基础性上对整个数学大厦进行修补,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许多重要课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100多年过去了,危机还在持续,数学大厦的地基什么时候才能被夯实,如今看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不过,第三次数学危机对整个数学界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促进了数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诞生,也推动了数理逻辑的发展,可以说每次危机的产生就像是一个聚宝盆的诞生,为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

陈基耿

摘要: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而是常常出现悖论。历史上一连串的

数学悖论动摇了人们对数学可靠性的信仰,数学史上曾经发生了三次数学危机。数学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促进了数学的繁荣。危机产生、解决、又产生的无穷反复过程,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悖论;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

数学历来被视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纵观数学发展史,数学发展从来不是完全直线式的,他的体系不是永远和谐的,而常常出现悖论。悖论是指在某一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合理的推理原则,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是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等价式[1]。数学悖论在数学理论中的发展是一件严重的事,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相应理论的怀疑,而如果一个悖论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的话,甚至涉及到整个学科的基础时,这种怀疑情绪又可能发展成为普遍的危机感,特别是一些重要悖论的产生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础的怀疑以及对数学可靠性信仰的动摇。数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数学危机,每次都是由一两个典型的数学悖论引起的。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数学危机,重点介绍了三次数学危机对数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毕达哥拉斯悖论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11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2]。他们认为万物皆数,而数只有两种,就是正整数和可通约的数(即分数,两个整数的比), 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数,即是说世界上只有整数或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数学上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3],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应有如下关系,即a2=b2+c2,a和b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

然而不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学生希伯斯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论断的问题。他发现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并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并设其对角线长为d,依勾股定理应有d2=12+12=2,即d2=2,那么d是多少呢?显然d不是整数,那它必是两整数之比。希伯斯花了很多时间来寻找这两个整数之比,结果没找着,反而找到了两数不可通约性的证明[4],用反证法证明如下:设Rt△ABC,两直角边为a=b,则由勾股定理有c2=2a2,设已将a和c中的公约数约去,即a、c已经互素,于是c为偶数,a为奇数,不妨令c=2m,则有(2m)2=2a2,a2=2m2,于是a为偶数,这与前面已证a为奇数矛盾。这一发现历史上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

12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悖论的出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产生了沉重的打击,“数即万物”的世界观被极大的动摇了,有理数的尊崇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因此也影响到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极大的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首先,第一次数学危机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从此诞生了,之后,许多数学家正式研究了无理数,给出了无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一个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5],为数学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者,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欧氏几何就是人们为了消除矛盾,解除危机,在这时候应运而生的[6]。第一次数学危机极大地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使几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间成为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2贝克莱悖论与第二次数学危机

21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公元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了微积分,微积分能提示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它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然而,因为微积分才刚刚建立起来,这时的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许多地方存在漏洞,还不能自圆其说。

例如牛顿当时是这样求函数y=xn的导数的[7]:(x+△x)n=xn+n•xn-1•△x+[n(n+1)/2]•xn-2•(△x)2+……+(△x)n,然后用自变量的增量△x除以函数的增量△y ,△y/△x=[(x+△x)n-xn ]/△x=n•xn-1+[n(n-1)/2] •xn-2•△x+……+n•x•(△x)n-2+(△x)n-1,最后,扔掉其中含有无穷小量△x的项,即得函数y=xn的导数为y′=nxn-1。

对于牛顿对导数求导过程的论述,哲学家贝克莱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先用△x为除数除以△y,说明△x不等于零,而后又扔掉含有△x的项,则又说明△x等于零,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因此贝克莱嘲弄无穷小是“逝去的量的鬼魂”,他认为微积分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微积分的推导是“分明的诡辩”。[8]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

确实,这种在同一问题的讨论中,将所谓的无穷小量有时作为0,有时又异于0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贝克莱悖论的出现危及到了微积分的基础,引起了数学界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论战,从而形成了数学发展史中的第二次危机。

22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影响[8]

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迫使数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无穷小量△x,为了克服由此引起思维上的混乱,解决这一危机,无数人投入大量的劳动。在初期,经过欧拉、拉格朗日等人的努力,微积分取得了一些进展;从19世纪开始为彻底解决微积分的基础问题,柯西、外尔斯特拉斯等人进行了微积分理论的严格化工作。微积分内在的根本矛盾,就是怎样用数学的和逻辑的方法来表现无穷小,从而表现与无穷小紧密相关的微积分的本质。在解决使无穷小数学化的问题上,出现了罗比达公理:一个量增加或减少与之相比是无穷小的另一个量,则可认为它保持不变。而柯西采用的ε-δ方法刻画无穷小,把无穷小定义为以0为极限的变量,沿用到今,无穷小被极限代替了。后来外尔斯特拉斯又把它明确化,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建立了极限理论,这样就使微积分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了。极限的ε-δ定义就是用静态的ε-δ刻画动态极限,用有限量来描述无限性过程,它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桥梁和路标,它表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使微积分朝科学化、数学化前进了一大步。极限理论的建立加速了微积分的发展,它不仅在数学上,而且在认识论上也有重大的意义。后来在考查极限理论的基础中,经过代德金、康托尔、海涅、外尔斯特拉斯和巴门赫等人的努力,产生了实数理论;在考查实数理论的基础时,康托尔又创立了集合论。这样有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集合论三大理论后,微积分才算建立在比较稳固和完美的基础之上了,从而结束了二百多年的纷乱争论局面,进而开辟了下一个世纪的函数论的发展道路。

3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31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内容

在前两次数学危机解决后不到30年即19世纪70年代,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集合论是数学上最具革命性的理论,初衷是为整个数学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兴奋的宣布[9]:“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正当人们为集合论的诞生而欢欣鼓舞之时,一串串数学悖论却冒了出来,又搅得数学家心里忐忑不安,其中英国数学家罗素1902年提出的悖论影响最大,“罗素悖论”的内容是这样的:设集合B是一切不以自身为元素的集合所组成的集合,问:B是否属于B?若B属于B,则B是B的元素,于是B不属于自身,即B不属于B;反之,若B不属于B,则B不是B的元素,于是B属于自己,即B属于B。这样,利用集合的概念,罗素导出了——集合B不属于B当且仅当集合B属于B时成立的悖论。之后,罗素本人还提出了罗素悖论的通俗版本,即理发师悖论[10]。理发师宣布了这样一条原则:他只为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理发师的胡子应该由谁来刮?。如果他自己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根据他的原则,他就不应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是村子里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那么又按他的原则他就该为自己刮胡子。同样有产生了这样的悖论: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当且仅当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数学的基础,震撼了整个数学界,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32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

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本来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集合论,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本结构有效性的怀疑。罗素悖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只是用了集合的概念本身,而并不涉及其它概念而得出来的,使人们更是无从下手解决。罗素悖论导致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使数学家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数学家弗雷格在他刚要出版的《论数学基础》卷二末尾就写道[11]:“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没有一件比下列事实更令人扫兴:当他工作刚刚完成的时候,它的一块基石崩塌下来了。在本书的印刷快要完成时,罗素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就使我陷入这种境地。”可见第三次数学危机使人们面临多么尴尬的境地。然而科学面前没有人会回避,数学家们立即投入到了消除悖论的工作中,值得庆幸的是,产生罗素悖论的根源很快被找到了,原来康托尔提出集合论时对“集合”的概念没有做必要的限制,以至于可以构造“一切集合的集体”这种过大的集合而产生了悖论。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集合论中出现的各种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许多数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以罗素为主要代表的逻辑主义学派[12],提出了类型论以及后来的曲折理论、限制大小理论、非类理论和分支理论,这些理论都对消除悖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提出的集合论的公理化,策梅罗认为,适当的公理体系可以限制集合的概念,从逻辑上保证集合的纯粹性,他首次提出了集合论公理系统,后经费兰克尔、冯•诺伊曼等人的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合论公理体系(ZFC系统)[5],在ZFC系统中,“集合”和“属于”是两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另外还有十条公理。ZFC系统的建立,使各种矛盾得到回避,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集合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尽管悖论消除了,但数学的确定性却在一步一步丧失,现代公理集合论一大堆公理是在很难说孰真孰假,可是又不能把它们一古脑消除掉,它们跟整个数学是血肉相连的,所以第三次危机表面上解决了,实质上更深刻地以其它形式延续[7]。为了消除第三次数学危机,数理逻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证明论、模型论和递归论相继诞生,出现了数学基础理论、类型论和多值逻辑等。可以说第三次数学危机大大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而且也因此直接造成了数学哲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4结语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危机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了现有理论的缺陷,科学中悖论的产生常常预示着人类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所以悖论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又是科学发展源泉之一。第一次数学危机使人们发现无理数,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欧氏几何也应运而生并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和集合论三大理论的产生和完善,使微积分建立在稳固且完美的基础之上;第三次数学危机,使集合论成为一个完整的集合论公理体系(ZFC系统),促进了数学基础研究及数理逻辑的现代性。

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对数学基础的深入研究、悖论的出现和危机的相对解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一次危机的消除都会给数学带来许多新内容、新认识,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使数学体系达到新的和谐,数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悖论的存在反映了数学概念、原理在一定历史阶段会存在很多矛盾,导致人们的怀疑,产生危机感,然而事物就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而就是在其过程中,人们便不断积累了新的认识、新的知识,发展了新的理论。数学家对悖论的研究和解决促进了数学的繁荣和发展,数学中悖论的产生和危机的出现,不单是给数学带来麻烦和失望,更重要的是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数学中悖论和危机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已有的悖论和危机消除了,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但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悖论或危机迟早都能获得解决。“产生悖论和危机,然后努力解决它们,而后又产生新的悖论和危机。”这是一个无穷反复的过程,也就不断推动着数学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思想获得重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师琼,王保红悖论及其意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4):76~78

[2] 赵院娥,乔淑莉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1~25

[3] 李春兰试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及其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88~90

[4] 梁伟试析悖论与数学史上三次危机及其方法论意义[J]科技资讯,2005,(27):187~188

[5] 王方汉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J]数学通报,2002,(5):42~43

[6] 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08

[7] 黄燕玲,代贤军悖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河池师专学报,2003, 23(4):62~64

[8] 周勇第2次数学危机的影响和启示[J]数学通讯,2005,(13):47

[9] 王庚数学怪论[A]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25

[10] 兰林世三次数学危机与悖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3,25(4):47~49

[11] 王风春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J]上海中学数学,2004,(6):42~43

[12] 张怀德数学危机与数学发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4,9(2):60~62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的三大危机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数学的三大危机是什么、第三次数学危机是什么、简述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58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