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宇宙观到底怎样的

侧目2023-05-09  23

古代的宇宙观:

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天文观测活动。在授时和星占两个主要需求推动下,中国天文学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展出以28宿和北极为基准的赤道天文坐标系统,创制了圭表、漏壶、浑仪、简仪和水运天像台等天文仪器,积累了丰富的、连续的观测记录。

在三国时代就已编制了包括283个星座1465颗恒星的星表,史书中还保留有大量奇异天象记录,其中包括公元前687年的流星雨记录、公元前613年的哈雷慧星记录、公元前32年的极光记录、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记录、公元134年的超新星记录。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不仅为服务于政治和农业的历法制定提供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具有独特哲理的宇宙观,包括无限宇宙的概念、天地的结构模型、宇宙的生成演化和天人关系。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的结构相继出现过三大模型,即盖天模型、浑天模型和宣夜模型。盖天模型把天地的结构设想为一把附着有众天体的左旋大伞笼罩着一个倒扣的静止的大盘子,约在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给出一个典型的论述。

浑天模型把天看作一个附着有众天体的球壳绕极轴左旋,关于静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状则有地平和地圆两种观点,关于天体的运动,这两种模型一致认为恒星随天一起左旋,而对于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则有左旋和右旋之争。

宣夜模型抛弃了伞笠或球壳的固体天假设,主张众天体自然漂浮在充满气体的虚空之中。明代哲学家黄道周(1582———1646)为说明岁差还提出过一种地动宇宙模型,在恒星天球内地球和日月五星绕共同的宇宙中心运转,地球的公转周期为23376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宇宙观

道学中自创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是庄子。

一、道家的宇宙观

“道”是无形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存在,是宇宙最高本体和一切事物的根源,正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道家的政治观

道家人们必须放弃才、智、强、力等,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尖锐地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来促进社会大同,以私有来促进公有。

三、道家的人生观

道家认为,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的礼教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佛家和道家的不同:

佛家认为神就是物,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说不是神,物也不是物,心也不是心。佛教说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宇宙间本来就无所谓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妄念,生出千千万万的事物。

道家认为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万物之所以毁灭的原因,是在区别万物的时候,它们已经违反了道本身绝对统一的原则,而各具备独立的形体。人之所以生是因为“气”的积聚,气聚便是生,气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循环的。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怎样理解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天人合一”概念的含义,在《四库全书》中有200余条明确表示“天人合一”的资料,发现“天人合一”中的“天”字包含着以下的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侍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王朝命运的存在;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但今天的人们把“天”理解为自然界,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内容,一条也没有。 “天人合一”是以“天—人关系”为中心思考宇宙和人生问题,它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是一种思维方式,代表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境界。比如哲学家冯友兰把精神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自觉作为宇宙一员的天地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再如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思想之归宿。

“我国哲学中最深奥难知最广博精深最内在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理论,其源头处即是老子《道德经》,即是本章(指六十八章)的‘配天’,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是天人和谐,而绝非人定胜天,人类只能依照自然界(天)自身存在的规律,去适当地选择与‘改变’自然,去适应自然,而绝不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对大自然予取予夺,随意改造。”“当今许多有识之士有鉴于此,热切地呼唤:人类复归于自然,复归于大道。实是历史辩证法的必然趋势。”(《老子传真》第449-450页) 老子“配天”思想的深邃处,在于高度理性自觉地进而自然地以“人之道”配合于“天之道”,即以人合天,这是古代善为道者至高无上的准则与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如此,“德交归焉”,“天”与“人”同归于道。就是说“配天”的结果,使人与天从相分、相抗而与天合一,天人一体,天人和谐。“天”“人”同归大道的至高境界。 “学不学,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六十四章)学习世人所不学习的,用以免除众人的所以过错,用以辅助万物的自然,而不敢妄为呀! “辅万物之自然”,就是顺从于万物的大道自然之势,而“势成之”。“势成之”就是“辅”的结果。万物的生长、发展趋势,我们只可“辅”之而已,不可帮倒忙,“不可盲目从事,不可率意妄为,不可消极放任,不可听天由命。”(《老子传真》第423页)“辅万物之自然”,一切按照“自然”的本性办事,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求得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在严格遵循“天之道”、“辅万物之自然”的原则下,客体第一,服从客观真理,从而充分地发扬人的自主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辅”而不可妄为,以体现“配天”的作用。“人”与“天”同归于大道自然的目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知道它的雄,持守它的雌,成为天下的溪流;成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不会离失,复归于婴儿的状态;知道它的白,持守它的黑,成为天下的模式;成为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不会差忒,复归于无极的状态。知道它的荣,持守它的辱,成为天下的川谷,成为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复归于纯朴的状态。 善为道者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且要善于以雌御雄,以黑御白,以辱御荣,而把握万物的全面(整体),得以大道的全面,从而便宛如天下的溪流,宛如天下之模式,宛如天下之川谷。溪流者,以其柔弱低卑,而百川众流自然归趋,这样永恒之德不会离失,复归到人生之初的赤子、婴儿状态,“精之至”、“和之至”,阴阳高度和谐,从而深根固柢、长生久视。模式者,以其昏愚顽鄙,而百姓万世自然效法,这样永恒的德不会差爽,复归到大道、万物的本初无极,玄德无极,大顺自然。于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章)川谷者,以其谦虚卑下,而为涓涓细流所汇聚,这样永恒的德才会充足,复归于大道、万物的始初纯朴。善为道者,由于能把握大道的整体,从而能复归于婴儿的状态,从而实现自觉的人与天合一的理想效果,实现“人”与“天”的同归之功效。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的宇宙观到底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人的宇宙观到底怎样的、谁在道学中创造宇宙观和人生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57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