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是全割吗

古代太监是全割吗,第1张

太监是全割。

太监被阉割时,仰卧在炕上,一人固定其腰部,另外二人分别按住其两条腿,并用布扎紧其腹部和大腿上部,生殖器和阴囊用辣椒水清洗后,主刀者再最后问一次被阉割者“后不后悔?”待其说“不后悔”后,才将其阴茎和阴囊割下。

扩展资料:

据清代笔记《宸坦杂识》记载,愿意净身入宫做太监的人,必须要由有地位的太监援引,然后凭证人立下“婚书”,把自己当成“女人”那样“嫁”到皇宫里。那“婚书”必须是自愿具结,这才请来刀子匠,进行施手术的准备工作,选上一个好日子,把净身者关在房间里。

那房间必须密不透风,让净身者先清理粪便,然后锁在房里。在这段禁闭期间,绝对不能饮食,免得有排泄的秽物沾染手术后的创口,致使伤口恶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风,也是为了净身者的安全。这样,经过三四天之后,就正式阉割了。

太监(tài jiàn),是指古代中华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中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

古代的太监割的是什么?

古代的太监割的是男性生殖器。

其原因是皇宫里面需要大量的杂役,但很多事情不是宫女所能完成的,可是皇宫中又不允许其他男性的存在,这样做就能保证皇帝的血脉纯正。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 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古代的 第一种方法是“尽去其势”,即用金属利刃之类的器具将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旧唐书·安禄山传》中曾记载一则 实例:“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安)禄山,甚黠慧。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

古代的 第二种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先割去睾丸;然后第二步就是切割 了。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有专门为想当太监者作 手术的行家,人称“刀子匠”。“刀子匠”没有固定的薪俸,但都是 认可的专家。“刀子匠”的职业就是制造太监。

普通“刀子匠”的手术费是每 一名太监六两白银,负责到完全治好。可是接受 的人往往都是穷人,大多数没有现银,因此要有担保人,手术费可以事后补交,但无论怎样,没有担保人,“刀子匠”是决不肯动手的。

在清朝末年的都城北京 制造太监的行业中,有两家垄断大户: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

有的记载说,这两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还有的说“小刀刘”是六品顶戴。他们每个季度给总管内务府送去净好身的成品小太监40名,每年共4次160名小太监,这是他们的职业。

给准备当太监的小孩子净身一类的“手续”,全部由“毕五”和“小刀刘”他们两家包办了。他们积有多年的经验,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加上技术高超、手段干净利落,使被 者的伤亡率很低。

因此,当时想把孩子送到宫里当太监的人,首先要到毕家或刘家去“挂舀子”,也就是报名。然后经过一连串审查,看相貌,听言谈,试伶俐劲儿等全套的检查。直到他们认为合格以后才能收留下这些孩子。

参考资料:

人民网-太监不是中国专利:非洲的宦官也有悠久的历史

十大著名太监

十大著名太监: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蔡伦、王振、魏忠贤、刘瑾、郑和、李莲英。

赵高 :(-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张让:(-189年9月24日),东汉宦官,颍川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唐代著名宦官。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一生忠心耿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李辅国 :(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权宦,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之后又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 唐代宗废除李辅国的权势,又派人刺杀了李辅国。 追赠太傅,谥号为丑。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

王振 :明朝蔚州人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魏忠贤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北直隶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自缢而亡。 刘瑾 :(1451-1510),陕西兴平人,刘邦第62世孙。母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郑和 :(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 :

太监(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古代被 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和太监一起生活的宫人叫对食。

太监的最高职位叫什么

太监的最高职位叫总管公公,是正一品。

太监职位表:

正一品:总管公公一位

从一品:御前公公三位

正二品:殿前公公二位

从二品:首领公公 一位

正三品:掌事公公二位

从三品:带班公公 三位

正四品:内侍公公四位

从四品:大公公 一位

正五品:公公 不限

从五品:总管太监 二位

正六品:御前太监 各二位

从六品:殿前太监四位

正七品:首领太监一位

从七品:掌事太监一位

正八品:带班太监 三位

从八品:内侍太监 三位

正九品:大太监四位

从九品:太监 不限

扩展资料: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等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于京中也称宦官、公公、寺人、内官、内侍、中官、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 掉外生殖器的男性。

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京中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监

太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如果你问的仅仅是阉人的话,这个没有具体时间,中国早期有一种刑罚就是割除男性生殖器的。

太监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 太监的原意是指地位较高的内监,开始时是由正常人做的, 到了唐高宗的时候,改成的宦官做太监,这时候,太监这个词依然是指官位。 但是到了明朝,这个词就变成了宦官的代名词,意思和现在差不多了。 “本书太监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书太监了”意思是指作者出于某种原因,放弃了接着写这本书。

太监在什么朝代开始有的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之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

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 后失去性能力的人。

扩展资料:

历史上著名宦官:

1、蔡伦,东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窦皇后随葬宝剑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92年),蔡伦任尚方令后,造出植物纤维纸。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2、郑和,明朝人。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赵高,秦朝人。受到腐朽官场尔虞我诈熏陶,他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权倾四野的太监。为了实现这种野心,他施展察言观色、见机行事、阳奉阴违的本领,以骗取主子的信任。赵高后来把持了秦国的大权,假传赢政旨意杀了蒙恬、蒙毅兄弟。玩弄二世于股掌之间,成语--指鹿为马便是由赵高而来,指鹿为马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赵高的权利当时有多大。

4、王振,明朝人。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

5、魏忠贤,明朝人。魏忠贤本是一个地痞无赖大赌棍,自割阴囊进入宫中进行赌博。一个无才无德、惹事生非的无赖赌徒竟能左右天下,祸国殃民到这种地步,这不能不说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流弊,颇值人们反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监

百度百科·宦官

请问太监为什么要

因为太监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他们经常出入后宫,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断绝后宫之乱。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扩展资料

太监最大的是 “督领侍” 相当于朝廷的正二品,太监就是宫廷中的服侍人员。

清代官位品级的标志是以在蟒袍外罩的天青色褂子上所绣的文禽、武兽的补子来显示的。太监没有官位,不能穿补服,只能穿箭袖蟒袍。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最高官位为5品,最低为8品,乾隆七年规定太监官位最高为4品而且永为定制,慈禧太后因为宠爱李连英,打破了祖宗的定制,封李连英为2品。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太监最高的品位。

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一个小典故,大清乾隆年间有位名臣叫纪晓岚,《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纪晓岚在当年走科举道路的时候很顺畅,高中状元,然后任命给纪晓岚一个比较高称的官职翰林院编修,但当时的纪晓岚岁数还很小大家都认为他很有能耐,乾隆把他招进宫里随即问话,在宫里等皇上的时候过来了一大帮太监。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太监说纪晓岚是个读书人在大冬天为了风雅拿了一把扇子在那扇来扇去,老太监随机出上联让纪晓岚对下联,小翰林穿冬衣持下扇,一部春秋曾读否纪晓岚随即对出下联,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咱们都说纪晓岚对的这个很高明。

笑傲江湖里有个东方不败后面有个岳不群说称雄江湖挥刀自宫,自己一狠心一刀下去一了百了,但这只是个经典,中国古代的太监们并不是这样来的,中国古代的太监首先得净身,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给割掉,但不是自己动手自己是不合法的,历朝历代的太监净身都是由专门机构的人来检测的。再往后到了明清两朝专门给太监净身的人称为刀子匠,并且他们是在一个地区以内形成垄断,在净身之前需签订一份自愿净身的协议以免后悔之后有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还需准备三十斤粮食,一捆柴火和一些银子。

有一个电视剧叫《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傅义发给每个太监一个小盒子然后打发他们把他们赶出宫去,中官是中国古代对太监的另外一种叫法,所以中官村就是太监住的地方,但是在后来又感到这名字不太好听就琢磨这给他换掉,建国以后又把它改名为中关村,太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人群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

太监也分为等级,“太监”是这四个等级中最高的称呼,刚一进宫的太监被称为侍童,给人干杂活的伺候小孩的,再往上一级叫做监丞,再往上叫少监再往上最高级才叫做太监,太监是这里面的最高等级,这是一个尊称。

但是太监们在宫里也很难熬,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得精通宫里的各种礼仪大大小小的,公里的规矩有很多,见到娘娘怎么叩拜,见到皇上怎么叩拜都是不同的,处在每个位置不相同位置上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这些全套的礼仪都有专门的人来给你培训。

这是太监最基本的要学会的礼仪,再往上得学会规矩,大清有位安德海大太监,是慈禧最喜爱的太监,深受慈禧的宠幸再后来飞扬跋扈,为什么能得到慈禧的宠幸,因为他敢为慈禧献身,在咸丰皇帝死后同治皇帝还很小,一方面遏制后党对于慈禧不放心又要在另一方面遏制王公大臣官舟,对他自己的六弟也不放心,所以朝廷的大政在自己死后,托付给顾命八大臣。

大家都看过的那一段历史。慈禧为了能继续在后宫里活下去,他和恭亲王商量计策派自己身边的最贴身的太监安德海,连夜回北京和奕商量,这件事情就是要献出自己生命的事情,因为当时的背景是在顾命八大臣手里在控制,如果被抓住的话脑袋肯定是要落地的,所以在后来安德海才能有那么大的权利,自己飞扬跋扈。最后安德海的下场就是出宫宝山的时候被太监丁宝桢给杀害了。

中国古代以来有多少太监,我粗略估计大约有895万人。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根据记载,明清两朝繁盛时期的太监人数约为10万人,按照古代的生育年龄和寿命,大约每30年要更替这全部的10万人,而一下子全部更换是不可能的,假设每15年更换一半,放回老太监,补充新太监,每30年全部更换完毕,所以按照各个朝代的寿命进行估算。

从清朝开始,假设大统一朝代,将近三百年的都按三百年估算,所以清朝有100万人,明朝有100万人,元朝有30万人,宋朝有100万人,五代十国只有五十多年,就算它有20万人,唐朝有100万人,隋朝有10万人,五胡乱华期间胡人当政,不一定都按照汉人旧俗,算一半就是85万人,两晋约有100万人,两汉约有140万人,秦朝约有10万人,更早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总共算它100万人。所以总共有895万人。

不过,以上都是粗略的估算,没有史料作为辅正,考虑到朝代末期人民活不下去会有自阉成风的情况,而且每朝每代的人口数量不相同,各朝代对太监的政策不同,也可能导致人数不一样,但是总体数量大致是平衡的,即900万人上下。

太监本属宫庭皇族奴仆,由于跟权力者相近,就出现了一些乱政掌权的太监。其中列举几名掌权太监。

明朝魏忠贤,自称九千岁,称霸古代太监界。

秦朝大太监赵高,设计谋杀皇太子,陷害朝中大臣,夺取权位,官至丞相。

明朝大太监王振,中国最大的太监皇帝,勾结官僚,陷害忠良,专权太监。

清朝李莲英大太监,慈禧老佛爷身边红人,混迹于宫庭52年,俗称“九千岁”大权在握。

提到太监,大家可能就会想到魏忠贤、刘瑾、赵高等祸国殃民的大太监。其实,太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也发挥了很重要的正面作用。

首先说一下太监的来源。中国古代的太监和宫女很多来源于战俘和藩属国的进贡,比如明朝的太监、宫女很多就来源于朝鲜,著名的郑和也是蓝玉攻占云南时带回来的战俘。另外一些太监则来自于中国古代最穷最低贱的一些人以及罪犯家属,比如魏忠贤因为穷而进宫,唐朝的高力士则是犯人家属。

唯一的例外是清朝的太监都是选用汉人。这也是满清取得政权后对汉人的一种压迫和歧视,被统治者的命运肯定不好过。所以清朝的著名太监安德海、李莲英等都是汉人。

其次,古代皇宫里的太监也并非大家在古装剧里看到的那么威风。混出头的太监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太监在皇宫从事的都是一些伺候皇帝和妃嫔的工作,以及皇宫里各种脏乱差的低贱工作,工资少的可怜,一辈子又苦又穷又没尊严。一般人即使过苦日子,也没人愿意去当太监。

太监制度是比较残忍的,也是违背人性的,但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废除这项制度,这本身就说明太监在古代其实是有很多大用处的。

一,防止宫女出轨。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点,这是太监最基础最表面的作用。

二,维护皇权。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身边几乎所有人(除了太监)都觊觎皇位,即使是亲兄弟也不能相信。这样一来,皇帝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太监无儿无女,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太监对皇帝更加依赖,也更加忠诚。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历史上的好多皇帝为什么不相信有文化的文官,而对没文化的太监却信任有加。

三,防止宫廷政变,维护政局的稳定。

在古代,很多国家都有太监,比如越南、朝鲜、印度、奥斯曼土耳其、古罗马等。但是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宫廷几乎都没有太监,这也造成欧洲各国贵族桃色事件很常见,贵族男女都很开放,欧洲人对此见怪不怪,还把能够容忍另一半的出轨看成是很有风度。

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利用了多个情夫的帮助,发动政变,逮捕并杀掉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当上了俄国沙皇。

欧洲发生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从来就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种事情在欧洲顶多引起决斗而已,不会爆发更严重的事件,而在中国也严重的多。

这当然不只是因为中国皇帝权力大和自私,主要是中国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皇帝的女人如果出轨,那么接下来皇帝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导致宫廷政变,进而可能引起内战。对国家的影响太大了。正因为如此,中国为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制定了完备的宫廷制度,太监制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太监的存在避免了很多宫廷政变和政局动荡。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太监是全割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太监是全割吗、古代太监叫什么、太监,古代的太监割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56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