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打坐、静心的不同

冥想、打坐、静心的不同,第1张

经常会有人问冥想、打坐、静心有什么不同。

很多情况下大家都以为着不多,深思下来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冥想一般分两种:

一种是有语音引导的冥想,一种是无语音引导的冥想。

冥想的的姿势一般有:坐着、打坐、躺着。

打坐很简单,一般都是盘腿坐,也有跪坐的,有点像无念的冥想。

各种法门不同,打坐时内观的心法会有很多差别,这个需要咨询专业人士。

静心一听词面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意思。

因而各种可以让我们静下心的方式都称为静心。

让我们静心的方式就很多了,如:画画静心、舞动静心、乱语静心、香气静心等等。

上面是我们简单的来区分三者的不同。

在深层次上来讲,我们需要通过冥想、打坐、静心需要达到身心的放松,释放情绪、身体、心理的压力。

让我们的脑波处于α波,(是频率在8~14赫兹间,是我们心情平静时的脑波。)

θ波,(是频率在4~8赫兹间,是我们熟睡和觉醒时的脑波,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会分泌大量脑内荷尔蒙。)

让我们身体的肌肉放松,没有紧张和紧绷感。

这是我们做冥想、打坐、静心要达到的效果。

现在的人生活的压力都很大,见意大家有时间,每天可以给自已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做个冥想,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

心轻快了,我们才能充满活力!

静坐冥想是一些宗教修炼中常用的方法,如坐禅、超觉静坐、祈祷、瑜珈等等。中医养生气功也采纳此法。基本机制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他人指导后进行自我催眠,诱导出生理-心理性的放松反应,包括进入催眠性的“出神”或“入静”状态。

1常用的方法是: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目前也可以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段。

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 2、3个小时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2基本目的

静坐冥想的共同点是:需要安静的环境,头脑中有一定的意念、想象作为注意对象,态度被动、自然,采取舒服的体位。以英文来说,不论静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义,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静坐与冥想的目标相同,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3训练功效

经常冥想静坐能减轻生活的压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缓解精神紧张,并对呼吸道、头痛、胃痛、神经系统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注意事项

冥想时的着装也有讲究,最好穿着松软的衫裤,因为任何紧束的服饰都会令你在冥想时感到不适。静坐时,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松。每放松一个部在,便幻想扔掉了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如此静坐10来分钟后,身体便不会再感绷紧和压力。若能多加练习,一段时间后,便可使心灵经常处子平静状态,思维会更清晰,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静坐冥想不难学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非专业的情况下进行修炼时,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在一部分人有可能诱发病理性的心理现象,俗称“ 走火入魔”现象。这种现象在人格有缺陷、对修炼后果期待过高、团伙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较容易出现。

1、来源不同

打坐来源于道教,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是道教必修的一种养生健身法。

冥想来源于瑜伽,而瑜伽这种运动形式来自于佛教。冥想也是外国单词翻译而来的词语,在英文中冥想指的是禅修。

2、目的不同

打坐是一种涵养心性、增强意志力很好的途径。打坐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令人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开增智慧。

冥想是让冥想者通过冥想制服心灵,使人超脱物质欲念,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握生活。

3、姿势不同

打坐分为自然盘坐、双盘和单盘。双盘分为金刚坐和如意坐,金刚坐一般是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如意坐是先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再将左脚置于右脚上。如果觉得双盘坐有些困难,也可以单盘坐。

基本的冥想,是保持平静,注意自己在想什么,使自己的思想慢下来,给脑袋喘息的机会。

(当然,冥想的好处也不止于此,冥想的效果跟运动颇为类似。研究显示冥想能增进工作记忆和保持专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脑部位更厚实、更强壮,就像运动锻炼肌肉那样,防止大脑的衰老。)

1、简单常用的冥想方法是“呼吸冥想”,也叫调息。

因为冥想的目的是求心境平稳,而心境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天花 5-10 分钟,坐在椅子上,将背打直、肚子放松,无意识的呼吸。刚开始操作时,受自己思绪干扰、产生杂念是正常的。试着将注意力拉回当下的呼吸,仔细感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身体而使腹部膨胀起来的感觉,就能排除杂念。注意呼吸时间久了,可能会觉得很无趣,这时可以用“数呼吸”的方法来调节。一般人呼吸,出息时间较长,入息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数呼吸时,只数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时候数一个数,吸入的时候不用理会,到下一口气呼出的时候,换下一个数。平常人每分钟呼吸大约14至16次。当冥想的经验丰富之后,呼吸会自然的逐渐慢下来,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钟10次,心已经相当平稳,到每分钟四五次,那已经是要入定的程度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故意控制呼吸会让自己不舒服,出现烦闷、急躁等现象。因为呼吸和脉搏是息息相关的,呼吸有问题,脉搏必然也会有问题;脉搏快,呼吸也一定有问题,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2、除了呼吸冥想,引导式冥想也是比较常见、入门的冥想方法。

所谓引导式冥想就是通过一些媒介(比如声音、音乐、线路等)引导着你进行想象、观察和放松。

比如想象冥想。就是在脑海中模拟出一个平和的场景,逐步探索它,直到你获得宁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模拟这个场景,不必想象得多么逼真,应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你可以想象一片温暖的沙滩,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地,一片静谧的森林或一间生着炉火的温暖客厅。不管你想象出的是什么场景,将它变成你心灵的圣殿。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想象,也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静心调息”,这就是一个“想象冥想+呼吸冥想”的练习,里面会有声音引导着你放松,调节状态。

3、综上,我对冥想的建议如下:

冥想并非要持续很久才算数,如果短时间(3-10分钟)的冥想适合你、你做得快乐、对你有帮助,当然可以一直这么做。

呼吸冥想的时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盘腿打坐不可,坐着、站着、躺着都可以进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车、散步、慢跑的时候,都可以试着做引导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种说法,如果你不喜欢冥想一词,可以换种说法,比如“调息、沉静时刻、静止、暂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进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尝试,无论周围多么喧哗吵闹,你都可以获得自我的平和与宁静。

冥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暗示,通过呼吸训练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

1、坐直,不要躺下,躺着有可能睡着,冥想之前要禁食,不一定盘腿坐,坐在椅子上也可以。之前冲个澡有助于冥想,最好在早上冥想。

2、冥想时,人们静静地坐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空气从鼻孔中出入,人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任凭思绪涌入脑海,又轻轻将其拂去,呼吸,拂去。

3、什么都不想,心无杂念。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有一个办法是:每当有什么想法钻进你的头脑,你要有意识的将它抛出去。

过一段时间,你就能学会如何排除杂念。你不再受各种思想的控制,你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

打坐的时候脑子里想些什么

你打坐过就知道了

什么叫妄念纷飞。

没有由头的念头,就像海中的无数的鱼。

你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念头,而你往往跟随而去。

打坐的时候怎么才算是悟道 头脑应该想什么

思绪放空,什么也别想

打坐是脑子想什么

冥想。进入冥想方式有很多种,大多数都是要求想某个字或者某个词,也有的是要求集中精神关注自己的呼吸。方法各异。

打坐的时候脑子里还是想别的事怎么办啊

转移注意力。比如说,关注自己的呼吸,体验自己内脏的轻微响动等等,就是把思维拉倒眼前的事物上来。

打坐时脑子里出现了菩萨像不知道好不好

打坐中出现画面,判断心是什么状态,最关键的是明白心的状态,下一步要往哪个方向走。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看到什么都要放下,感觉到什么,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都要放下。

打坐到头脑昏沉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通常人们打坐,不是杂念纷呈,就是昏沉无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方法不对,比如搞意守丹田,观气脉,修明点,在自己身体里面找来找去,这跟见地不正有关系,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打坐不能去追求境界,什么境界来了都不管他,只是如同一轮明月般的照着他,知道他来,知道他去,这轮明月,离我们那个妙明真心就不远了。二是日常行为有点问题,佛法讲究“戒定慧”,由戒才能生定,由定能生出智慧。平时要守点戒律,打坐才容易上路。否则,心里乱哄哄,脑袋昏沉沉,很难入定

练习打坐后出现不适怎么办(如总是有气往头顶冲,难爱,头脑中想什么,体内就会出现什么;睡觉困难)

请问您打坐是否有用坐垫。坐垫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气提早上到上肢,先让气走下肢。借由气在下肢,进行“打通关”的过程,练好习惯气在身体内活动的状态,然后再让它上脑,比较不会太难受。

现在建议的方法如下:

1 冥想自己是个能量很强,然后能量往四面八方放射。

2 观想脚底的涌泉穴。

3 如果福是非常不舒服,建议暂停打坐,出去跑跑、唱歌等,把气给散了。7天后再重新开始。建议来百度打坐贴吧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重新开始吧。

祝顺利。

1、目的不同

冥想带来愉悦和放松,而坐禅训练心的觉知力,因为人的心是无法被大脑和主观意识所控制的,而培养心的觉知力,就是指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到自己心态的变化。

2、形式不同

冥想不一定是坐在那里,在活动和运动中去冥想是挺常用的方法。例如跑步、舞蹈和语音。有人就喜欢一种独特的冥想方法--苏菲旋转,在一次旋转冥想中不停地旋转过45分钟,没有累或眩晕,而是泪如泉涌有顿悟的感觉。

3、角度不同

从方法上讲,坐禅入定入观的方式有很多种,冥想也有很多种方式,冥想属于坐禅方式方法的一类。从佛教角度讲,坐禅范围,只限于佛弟子为了出世间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修学方式,不是为了解脱或者菩萨行的坐禅,从佛教角度只能叫做打坐,或者冥想。

扩展资料:

瑜伽冥想的目的是叫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或终止存在,这实质是很难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企图毁灭存在的做法,实际上只是无望地挣扎和浪费时间,根本无法解决痛苦。

解决痛苦的办法不是试图终止或忘掉自我的存在,而是让我们的存在更有意义,充满精神之爱及智慧,最终获得美满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想

记得小时候喜看过电视剧《八仙过海》,看八仙度人成仙的时候,都是教那些人“修行”,一般都表现为“盘腿打坐”,“手中结印”。但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就是感觉很高深的样子。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看到了一些讲“真气运行”的书,才知道人有两条大的经脉“任督二脉”。通过静坐修炼可以引导运行真气,打通任督二脉。可以祛病健身,开发人体功能,并获得一些“超体验”。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又了解到一些佛门知识。发现原来静坐是积累能量的过程。在修补完身心,达到“无漏”之后,能量达到充沛,形成的“能量团”循环经过任督二脉之后,能量则会进入“中脉”。而修行的过程,也就是“ 不断累积中脉能量 ”的过程。

以上都是理论层面的知识,我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体验过其中任何一样。因为不是专业修行人,也无师无门无派。但是我有一年的亲身静坐经验。静坐可以让身心都得到休息与境界的提升,并获得智慧,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下面就来简单说一说,在一个静坐过程中的几个阶段的亲身感受。

刚坐下的时候会感觉身体某一些部位不舒服,需要活动和按摩。在各种的肢体活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安静地坐在那里。

这时感到困倦,感觉身体很需要氧气,一直打哈欠、不断地流泪。但不是想睡觉的那种状态。如果此时此刻躺下睡觉的话,会感觉更不舒服。静坐是头脑的血液向下运行和循环的过程,如果躺下去身体血液会顿时涌向大脑,会头晕不舒服。另外躺在床上时身体的大面积会受压迫。血液循环会受影响。而坐着是最舒服的。只有腿的一部分压迫。而身体的躯干是不受压的。据说有的僧人都是“夜不倒单”的(坐着睡觉)。

刚坐下后活动身体各部位是个好现象,它可以有助于恢复和预防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症。而打哈欠、流泪也是个好现象,它可以滋润干涩的眼睛。打哈欠可以补充氧气。我是个电脑工作者,多年来颈椎有着潜在的问题,左右活动颈椎会有响声,经过静坐后响声不见了,颈椎的侧面角度也恢复了,不那样前倾了。因为通过活动锻炼,颈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组织恢复了强度与柔韧性。

经过上述调整后,此时初步入静了。这时就要调整好姿势,然后调整呼吸还有清空脑袋中的想法,包括:回忆、念头(杂念与妄想等),不跟随脑袋中的想法。不要跟随念头与想法或回忆而产生某种好或不好的情绪。不要因为回忆到不好的事而产生不高兴的情绪。也不要跟随回忆到好的事情而有多么开心。要保持平静。清空头脑,万念放下,不生一个妄想。只感受到“当下的临在”。

这一步我估计是很多静坐人的一个门槛。因为不可能一个念头不生,甚至有些人可能会杂念纷飞,心就是静不下来。能做到一分钟无念都难。

想象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不是真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内在的“灵魂小人儿”。他(她)就坐在你的丹田处观看着你的头脑中的想法(就把你的头脑变成一个电脑,你的杂乱纷飞的想法就显示在“人脑屏幕”上面。)不要怕有杂念出来,你只作为内在的真我-“灵魂小人儿”静静地观察这些想法就好,不要跟随这些想法去进行批判或陷入情绪中。

“觉察的能力”就是给自己的“电脑”安装一个“360卫士”。清理和结束任务,结束那些不良的程序。有一句话叫“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只要能意识到、觉察到只是想法和杂念就可以了。慢慢地想法就会消失的。从杂念纷纷到没有了想法,开始感觉到“ 当下的临在 ”。

经过一段时间的“当下临在",没有了念头和想法。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觉察到当下与现在。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些“灵感”,就是一些有创意的想法。这不是头脑的胡思乱想。而更像是”更深层次的自己“在思考。就是”脑袋电脑“没有工作了,内在的那个“灵魂小人儿”开始在想问题了。

此时我想到一个曾经听过的佛法名词:“非想非非想处定”。我没有看过这个名词的百科解释,但是这里我可以借用一下它的字面意思。用这个词来表述一下这时的状态。

非想,就是“没有在想问题”。谁没有想问题?答:头脑没有想问题。

非非想,就是"不是没有在想问题“。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那就是”在想问题“。那么,是谁在想?答:是“内在的真我(灵魂小人儿)”在想问题。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都是在想问题,有什么不同呢?答:一个没有智慧,它只是一个分析工具(有时还会陷入胡思乱想与批判、死循环程序)……它就是我们人的头脑,它只是一台”人脑计算机“。

另一个有智慧,有灵感,有创造力。是内在真正的自我。他包也括了潜意识。潜意识当中有很多未开发的智慧和知识储备。

此时这种“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下,灵感会很多,很多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会自动得到答案。如果写文章的话就会文思如泉涌。

佛学还有一个词叫做“狂慧”。我想这也许是狂慧。“慧而无定是为狂慧,定而无慧是为愚定。”也可能我这时是慧而无定,是狂慧。

经过一段时间的狂慧,当狂慧也没有了之后。完全入定的状态,真正什么想法也没有了。感觉不到自我了,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空气。这应该就是”无我与入定的状态“了。我本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状态,但是非常少出现这样的状态,而且进入的很短暂。

我有设置闹钟,因为日常活动有时间表,不能让自己一下入静太久。这样是不好的。看过一些佛教高僧的记载,虚云老和尚一静坐入定就是好多天。起来感觉只过了一小会儿。但是实际已经过去了好多天。

我还看过一些高僧讲的东西,他们讲到:“入定,就像给手机充电。”入定一会儿就出来了,就相当于只充了一小会儿电,此时还没有充满。我不知道长久入定之后,充满电之后是什么样的状态与感觉?……作为一个凡夫的境界是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能量与心情都是一天高一天低的。不断修持自我,达到高能与稳定的状态与境界才好。

总结:以上就是我一年多以来静坐的经验,不是每天的习惯,有条件的时候就去静坐。我个人感觉在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去静坐和在疲惫的时候静坐都是不错的。但是相比之下,在精神好的时候更好。所以这就是我理解“为什么出家人喜欢早上三点钟起来静坐”的原因了。

我最喜欢停留在第三阶段,此时就会暂停下静坐,边静坐边用手机或用笔记录下我的这些不连贯的“灵感”或“狂慧”。我觉得这些灵感也好,狂慧也罢。就像是在大海边捡到的珍珠。虽然不连贯。但是通过串,可以串成手串或项链。

以上个人的一些经验分享,我是赵散闲,分享感悟与你一起同修身心之道。欢迎关注!

以上就是关于冥想、打坐、静心的不同全部的内容,包括:冥想、打坐、静心的不同、静坐冥想的正确方法、打坐和冥想有什么区别 打坐和冥想的区别总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47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