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降水天气户外活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卷烟器2023-05-09  30

每逢夏季,我国时常出现暴雨及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疯狂侵袭的降水不仅给当地民众出行造成了困难,甚至还会有人因此涉水触电身亡。例如,一位65岁的老人家穿着拖鞋,在杭州市复兴路太祖湾淌水时触电,最终不幸身亡[1]。而就在最近,台风"艾云尼"登陆广东,普降暴雨,佛山一对母女在一个公交站触电倒地,两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雨天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原因到底是雨水导电还是误触线缆

触电是电击伤害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损伤。如果发生人身触电,电流可能直接流过人体的内部器官,导致心脏、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形成电击;或者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表面造成电伤。无论是电击还是电伤,都会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2]。

生活中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触电的形式太多种多样了,例如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悬浮电路触电等[3],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

人体站在大地或其它接地体上,身体接触三相电中的某一相,电流由相线经过人体到达大地而形成闭合回路的形式即为单相触电。意两相,电流形成通路的形式即为两相触电。

什么是跨步电压触电呢?比如人途经高压线落地产生的强电场时,因两脚之间电位不同而产生一个电位差,该电位差作用于两脚跨步之间,此时电流由一只脚经跨部流到另一只脚,这种现象即为跨步电压触电。

鸟类可以停留在电线上毫发无损,主要是因为鸟类身型较小,两腿间距离很近,基本不可能发生两脚各自搭在一条电线上的两相触电。但是,如果是大型鸟类,确有可能发生类似的触电事故。此外,如果大型鸟类两脚搭在一条高压电线上的距离足够宽,也有可能产生类似于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二、影响触电危害的因素

发生触电事故后,从电流强度来说,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危害性也就越大。通常流过人体的电流在1mA左右时,人体就会感受到有电流流过;5mA电流可以产生强烈的痛觉;10mA电流可以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20mA电流会使人体产生痉挛、麻痹;50mA电流对人体有强烈的伤害作用,非常危险;100mA电流则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触电者生命。

流过人体的电流强度取决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安全电压不大于36V。那么这一数值有无依据呢?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估算来略作说明。干燥皮肤电阻通常在2500Ω上下,血液、内脏、肌肉等人体内部组织的电阻大约在1000Ω左右,鞋与脚以及鞋与地面的电阻与穿用的鞋袜以及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若以通常情况2000Ω进行估计,则该回路中的总电阻大约为5500Ω。

36V电压情况下,36V÷5500Ω=65mA,尚不足以产生严重后果。若以我国民用交流电电压220V为例,220V÷5500Ω=40mA,已经足以造成致伤致死的恶性事故了。

从电流方向上看,同样大小的电流,直流电比交流电危险小。

另外,触电对人体的危害还与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有关,如电流从头到脚、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是最危险的,而从脚到脚危险性会有所降低。

三、"雨中触电"究竟是怎么回事?

多雨潮湿的天气,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人体行走在水中时电阻也相对降低,人体安全电压降至12V以下。而市区的高压线多为10kV,被风刮断会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若人在周围行走,两脚之间就有跨步电压,一旦靠近则极易形成触电。

另外,市区也不乏380V和220V的电线及相关的电力设备设施,随着雨水的堆积,部分裸露损坏的设备及线缆浸于水中,电流容易与人体形成回路,从而导致人体触电。

四、雨中触电猛于虎,预防之心不可无!

如果居民家中不慎浸水,应首先切断电源总开关,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进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在户外遭遇积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高压电线等掉落在积水中,如有发现,应立刻远离浸泡在水中的供电设备,绕道行走。如果感觉水中有电,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脱离电源。找不到电源,也没有可使用的绝缘物帮忙,可以采用单脚跳出水域,请记住,另一只脚不可接触水。

暴雨伴随雷电时切勿在室外使用手机,淋雨时扔掉带金属的雨伞,不要靠近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物体,避免触电伤害。在积水退去后,企业用户如果要开启使用发电机、配电间或是专用变压器等设备,应先检查是否存在短路现象,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用电;在家庭用电的场景,严格按要求安装电路和电气设备,出现问题要细心周到考虑,排除一切可能引起触电的危险。

生产用电器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号、质量、安全性能等来生产合格的电器,杜绝劣品、次品和伪造品(建议不要买价格过于便宜的电器)。

生活中要有防范触电的意识,提高警惕,处处关心用电情况的好坏等等,才能减少或避免惨痛的触电事故[4]。

五、遇见触电者请保持冷静,正确打开你出手救助的方式!

鉴于触电事故层出不穷,熟悉了解触电急救常识,提高触电急救的技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一旦发生人身触电,必须立即进行原地急救。

据统计,在相同情况下,触电后1min就开始急救者,一般有90%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6min开始急救者,只有10%获得良好的效果,而触电后12min开始急救者,其救活的可能性很小[5]。

正确的触电急救工作,首先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需要注意的是,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应立即拉开电源或拔出插销,断开电网;若没有,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等工具切断电源。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导语:大家都知道,雨量等级可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等。最近有些朋友遇到了强降雨,那么,大家清楚强降雨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雨量等级划分是什么?提起来看看。

强降雨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划分标准是(1) 12小时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称为“一般暴雨”。(2) 12小时的雨量超过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称为“大暴雨”。(3)凡12小时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称为“特大暴雨”。

强降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在气象学上一般被称之为“暴雨”,或称为“强降水”。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 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中国的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

雨量等级划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0mm或积雪深度达16C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300mm或积雪深度达32CM的降雪过程。

强降雨天气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提醒:暴雨天气最好不要开车出行,城市中,刚下过暴雨,路面比较湿滑,城中容易积水,开车出行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如必须出行,请及时了解路况信息,提前绕行积水路段和易发生山洪、泥石流路段。下面这几条雨天行车注意事项了解一下。

1

雨天行车应放慢车速

雨天驾车时视线容易模糊,因此最好放慢车速,并尽量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跟车太近,更不要频繁超车。另外,道路因下雨而变滑,导致轮胎的附着力会下降。如果车速过快,遇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比良好天气时长20%—40%,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

2

注意加大行车距离

雨天行车要注意加大车距,雨天路面湿滑,路面附着力下降,制动距离增大,容易发生事故。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平时两倍以上车距行驶,降低车速,随时注意观察前车驾驶情况,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准备。

3

注意避让行人

雨天驾车还需特别留心路上的行人。行人在打伞、穿雨衣后,视觉和听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稍不留意容易发生意外。所以遇到行人时,要耐心避让。

4

水深勿强过

通过积水路段时,驾驶员应放慢车速观察前方路况再决定是否前行。涉水行驶前查看水的深度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如果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时,则不宜冒险涉水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5

水中熄火切勿再启动

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不幸熄火,不可重新启动发动机,重新启动会令已经进水的汽缸受到压缩水的冲击,造成发动机严重受损;此时,人员应离车,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或联系修理到场处理。

01短时强降雨一般不会导致洪涝灾害,排水系统异常除外

一般而言,短时强降雨是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对城市而言,只要排水系统是ok的,是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的。这种短时雨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就会停止,而河道或者是城市的排水系统应对半个小时的强降雨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和排泄能力。水库和发电站等也不至于发生水量暴增而出现要泄洪的情况。

02暴雨一般都会导致洪涝灾害,严重的还会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当出现暴雨的时候,对于山区而言是一个自然报复性的打击,不仅河流的排泄能力有限,而且还会出现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的情况。如果当地的植被保护不好,还有可能出现泥石流。而泥石流可以摧毁它经过的任何地方,如果遇到房屋则推倒房屋,遇到树木则拔起树木,所有的一切都是泥石流壮大的垫脚石。

03短时强降雨下雨时间短,降水量很大,暴雨则降水量也大,持续时间也长

暴雨的持续时间远远长于短时强降雨,一般而言,暴雨的持续时间往往是以小时进行计算的,少则半天,多则几天。由于暴雨的降水量很大,而且是持续性的输入性,河道和排水能力和城市的排水能力可能很难与降雨量相抵,这个时候,导致洪涝灾害和城市内涝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出现暴雨的时候,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水流倒灌地下停车库的情况,小区的商铺淹没的情况。

04雨点打水花(水泡爆破感),这是暴雨的显著特点

老人有句谚语,雨打泡,一天半!这个讲的就是暴雨,因为暴雨的雨量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每当遇到暴雨的时候,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预防洪涝灾害,各地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疏通。其次就是外出的时候注意不要被树枝打到或者踩到排水口(有可能井盖被冲开,一踩到就可能卷入排水系统)。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虽然下了几场雨但是温度依然不减,可见秋老虎的余威有多大,根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消息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强降水,这次强降水将会影响我国九个省市,尤其是在刚刚经历过洪水后的河南,此次降水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因此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降水前一定要做好防护防汛工作,保障自身安全。

水汽增多秋季近了

秋老虎持续发威部分地区气温高达37度,秋天比夏天还热,不过随后还会有所缓解的。因为副热带高压逐渐偏强向北,因此南方多省市都被笼罩在其中于是持续的高温让不少人心塞,不过随后热带海洋气团的离开也将会产生强烈的对流引起暴雨,尤其是山西南部、四川盆地、江淮地区以及江汉地区等都会迎来一场暴雨,尤其是河南局部还会产生特大暴雨。

防洪防汛任务重

一直以来进入雨季多发季节时大家都十分重视防洪防汛,尤其是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河南洪水后,大家更加关注了,在得知将会有特大降水来临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针对山洪、河流等特别关注,随时监控防止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居民个人防护

在暴雨来临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做好防范,暴雨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不走隧道、涵洞等,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在降雨多发时间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关注新闻等。

这是因为暴雨之后的地下水位又会快速下降,这时候就是反过来,地下空洞中气压降低,上面的土层被大气压力向下压,依然导致土层向下垮塌。

特别是在夏秋雨水集中的季节,如果发生长时间的强降雨,那么地下土壤中水分的流动和冲刷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土体流失现象加剧。同时,强降雨会加重对路基主体和地面表层土壤的冲蚀,形成地面雨水流动通道的加大和变形,可能会造成地下一定空间内土壤致密性下降甚至空洞的情况,在表层雨水积聚、土壤以及其他重物的共同压力作用下,形成路面突然塌陷的情况。

在我看来,短期降水的确会引起地面坍塌,但是一些其他因素也不应该被忽略。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隐患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相处应对的措施。那么地面坍塌的还会存在哪些因素影响,让我们来看一下。

1、地质隐患

一些特殊土质在未受水浸湿时,强度较高,压缩性小。但一旦受水浸湿,比如遇上南方多雨季节,排水不良而引起的长期积水,将使路基土软化,失去承载能力,土体结构迅速被破坏, 导致路基整体或局部下沉。

2、地下管线渗漏,出现塌陷

年久失修是城市地下管线运行面临的主要隐患。一些地下管道因年久失修而发生漏水,管道破损后,水体不断渗入土层,随着这些细小的流动通道不断增大,水流动时将松散物质带走。随着泥土颗粒和土壤的流失,地面逐渐下沉,当地面结构层刚度不足以支撑地面荷载时, 塌陷就发生了。

3、违规施工,地基处理没有做好,造成浅表和局部的塌陷

一些施工单位因错误施工,比如用了低质量的土回填,或施工土壤不易夯实,也会留下隐患。地下松散土体会逐渐被流水冲走,在地面荷载及土体自重力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空洞,造成塌陷。

4、过度开采地下水,也与地面塌陷关联紧密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出现的空隙很难在短期时间内得到恢复,进而使上覆地层重量只能作用在含水介质所构成的骨架上,支撑力不足,地面就会发生沉降或出现塌陷。

从上面可以看出,引发城镇内部路面塌陷的原因非常复杂,对于一些诱发的自然因素,我们当然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抑制,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补救以及预防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塌陷的风险。比如,我们可以提高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增强道路施工的规范性、增加地下管道铺设和管理的合理性、严格道路使用的分类管理和限制措施等等,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

北方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来袭,北方地区各地经历了酷热难耐的气候后,将迈入强降水方式,北方地区十多个省区都将历经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侵蚀,局部地区会存有短时间的雷电对强降水。本次强降雨将会出现在河北,山东,辽宁,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吉林,陕西和河南等地区。有关部门一定要搞好防御工作中,防止造成损失。

此次强降雨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有很大关系

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高空槽、地面气旋等多个天气系统的影响工作作用而形成一次强降雨的过程。而这次的强降雨也体现了强度强,移速快的特点主要是以对流项的教育为主,同时这在北方入汛以来最强的降雨,所以在各地也要警惕大雨造成的危害,而且这次的强降雨也会影响很大,所以北方强降雨的地区需要注重山地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影响,也需要注意当地的一些河流洪水带来的风险一定要及时防范和注意。

这次北方的强降雨也是大范围进行非常激烈,但是目前北方还没有进入到主汛期,所以这种大范围的强度大的降雨是很少见,而雨量也是以小到中雨为主,也会伴随着雷暴大风等对流的天气,这次的强降雨也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趋于饱和,所以就需要警惕山地滑坡等自然灾害,还要远离一些气象灾害风险高的地区,做好排涝等工作,要注意避开强降雨时间段,注重防护个人安全。

大暴雨袭来后,一定要搞好防御力工作中。最先群众一定要了解本地的气候和降水预警信息。高危地区的大家最好不要出门汽车涉水。假如一定要出门,一定要结伴而行,碰到道路积水一定要绕开。驾驶员应注意行车安全性。假如存水入户口一定要切断电源。农民一定要提升田地的防涝,防止粮食作物损伤。此外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风险性的大家,必须尽快撤出。

50毫米降水指的是大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5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气象监测分析:

受高空槽影响,天津市2017年7月20-21日普降雷阵雨,大部分地区下了中到大雨,局部地区下了暴雨。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24毫米,达到中雨等级,最大雨量出现在蓟州的文昌街,雨量为737毫米,达到暴雨等级,此次降雨分布不均。

北部和东部地区基本都达到中到大雨量级,西部部分地区出现分散的中到大雨,市区雨量最少仅为18毫米。气象专家表示从这次降雨量来看蓟州为267毫米,达到大雨等级滨海新区为185毫米、宁河为181毫米均为中雨等级,西青、静海、津南、武清雨量都在6毫米之内为小雨等级。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强降水天气户外活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强降水天气户外活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强降雨等级划分标准 雨量等级划分是什么、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与联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43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