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第1张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周国平

中文名称: 周国平

性 别: 男

职 务: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生 卒 年: 1945~

国 别: 中国

作品(未发表): 尼采的哲学贡献

省 : 上海市

生平简介

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现代外国哲学。1967年7月毕业於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先后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代表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捩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专著)、《只有一个人生》(专著)、《人与永恒》(专著)、《博士论丛》(合编)、《胡塞尔的意义理论》(论文),译有《尼采美学文选》……。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作家简介: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 “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曹禺 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过的。天津是个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镇。曹禺在这里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许多“高级流氓、高级恶棍”及“苦力”的劳动,听见了深夜小巷传来的卖儿卖女之声。这对曹禺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创作的思想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他的一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1976)先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日生于福建省龙溪(漳州)县。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着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林语堂因为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幽默大师」自此加冕;并着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等经典名着。

启凡,是覃必陶的笔名。覃必陶(1913—1986),湖南省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发表,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杨朔(1913--1968)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杨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主要作品:《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奥华大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与政治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并以富尔布莱特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讲学四年。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6年。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余光中的翻译以诗歌为主,也包括小说与传记;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台、港上演。

余氏所得奖项,包括各种文学奖的诗歌奖、金鼎奖的歌词奖与主编奖、时报新诗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年度最佳书奖(1994、1996、1998、2000);大陆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香港的年度十大好书、霍英东成就奖、200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三毛 女,原名陈平,台湾作家,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浙江舟山群岛,出身于律师家庭,现已辞世。自幼酷爱文学,青少年时代阅读了许多中外古今名著,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著有《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的宝贝》、《倾城》、《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雨季不再来》、《随想》、《谈心》、《温柔的夜》、《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记》等纪实文学作品,译成十五国文字,畅销全球。

三毛在台湾大学哲学系当过旁听生,毕业后,到西班牙德里大学修文学。两年后,又转到西德歌德书院,接着又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主修陶瓷,翌年又回到台湾。在欧美期间,为了体验人生,赚取生活费用,曾先后当过导游、商店模特儿、图书馆理员等。她用劳动得来的钱游历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这段生活经历大大丰富了她的人生体验。

回台期间,曾先后在文化学院、政工干校任教,这时期她的第一位恋人意外死亡,精神受到沉重创伤,一度悲观失望。后来在一本美国杂志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介绍,便到那里过流浪生活,与西班牙水师荷西结婚。婚后,写下了富有异国情调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时风靡海内外,名声大震。接着又写了四、五个散文集。1979年,和她一起生活六年的荷西,在业余捕鱼活动中遇难,三毛精神上再一次受到沉重打击。1981年三毛回到台湾,1985年12月远赴美国进修与静养,1986年6月中旬返回台北,7月上旬去西班牙加纳岛处理她在那里的财产。秋天再回台湾后,潜心写作。

三毛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清新的文笔和诙谐生动的语言取胜,并以讲故事的手法溶我于作品中,达到雅俗共赏。但作者满足于“我的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的一般要求,而不追求艺术造诣的完善和提高,这不能不影响到作品概括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over

杜甫:

(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韦应物: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 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10卷本《韦苏州集》

刘长卿:

刘长卿 (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疲兵篇》《新息道中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

汉族。

《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 《棋》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司马光:

(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客中初夏》 《历年图》5卷 《资治通鉴》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清苑斋集》

赵翼: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

林嗣环:

林嗣(sì)环,号起八,字铁崖,明末清初人,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原籍福建省晋江县)。

《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

《超晶格》《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父亲和我》《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

牛汉:

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承汉,曾用笔名谷风。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华南虎》《半棵树》《巨大的块根》《麂子》

安徒生:

原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拉默穆尔的新娘》《乌鸦》《埃格纳特的人鱼》《离别与相逢》

普希金:

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茨冈》《太阳沉没了》《囚徒》《短剑》

都德:

全名:阿尔封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

《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故事选》《冬天故事》《努马·卢梅斯当》

莫泊桑: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

《羊脂球》《一家人》《米隆老爹》《两个朋友》《项链》《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

茨威格:

全名: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弗罗斯特:

全名: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林间空地》

布封:

(1707~1788)又译布丰,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

《自然史》

里根:

全名: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0任总统。

(没有代表作)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行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以上就是关于作者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名作家简介、几个著名作家的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41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