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

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第1张

中国主要以季风季候为主。中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中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也可细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

扩展资料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是一年内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

中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影响形成的。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在夏季风正常活动的年份,每年4、5月暖湿的夏季风推进到南岭及其以南的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入雨季,降水量增多。

6月夏季风推进到长江中下游,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进入雨季。这时,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由于正是梅子黄熟时节,故称这种天气为梅雨天气。

7、8月夏季风推进到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华东、东北等地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9月间,北方冷空气的势力增强,暖湿的夏季风在它的推动下向南后退,北方雨季结束。10月,夏季风从中国大陆上退出,南方的雨季也随之结束。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故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习惯上我们把夏季风可以控制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势力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温度带

今年夏秋发生的两场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备受关注:先有7月份的郑州特大暴雨,后是10月份的山西暴雨,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但令人疑惑的是, 它们没有发生在传统多雨的南方,而是出现在众人印象中干旱少雨的北方。

为何北方在一向干燥的秋季也开始暴雨连连?我国常年“北旱南涝”的格局正在被颠覆吗?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雨带北移,早有征兆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 9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在连续降雨影响下,黄河9天内接连发生3场编号洪水,都在传统主汛期之外;与此同时,南方则遭受连续高温炙烤,江南中南部、华南中北部高温日数超过20天,10余个省份气温创下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七下八上”(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用来概括北方主汛期, 而今年北方的雨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数据显示,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较常年偏早6天;于9月9日结束,较常年偏晚22天;雨量2764毫米,较常年(1360毫米)偏多1032%。入秋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也异常偏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北方异常的降水表现,是否说明我国主雨带正在北移?“自2014年以来,华北雨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分析称, 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型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50年到1970年只有一条主雨带,主要位于黄河以北地区;1980年开始,夏季降水出现南北两条雨带,且这两条雨带呈同步变化趋势,2010年之前两条雨带均一致表现出南移的趋势,2010年之后雨带又开始出现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

南旱北涝?尚无定论

那么,造成今年北方多雨、南方高温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郑志海表示, 这主要是受到较为活跃的冷空气活动和偏强偏北的水汽输送的共同影响。强盛且持续的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活跃的冷空气频繁在北方地区交汇,导致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而长江中下游、江南及华南等地则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如此偏强偏北的大气环流异常背后,还有推手。“ 这样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海温密切相关。”郑志海告诉记者,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而2021年7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又再次开始发展加强,于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可能于冬季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

历史上的拉尼娜事件容易导致欧亚中高纬环流呈经向型特征,冷空气比较活跃,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容易较常年同期偏北。

“我们不能仅凭一次两次或一年两年中的极端气候事件,来推断气候未来变化趋势,目前从年际尺度特征来看,还不能得出我国北方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变的信号。但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和水循环,使得大气不稳定增大,降水效率提高,强降水更加显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变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会更大。

北方多雨 注意防范

北方的雨越来越多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室主任王国复表示,相对于南方,我国北方地区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 极端降水可能诱发中小河流域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北方中小河流域洪水防洪标准相对偏低, 洪水对农业生产、交通设施、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均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此外,北方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城市内涝防洪标准却普遍偏低,较易发生城市内涝等灾害,也会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面对新形势下的极端气象灾害风险,北方城市该如何防范?王国复建议,在监测预警方面要加强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在信息管理方面需加强灾害管理全过程的信息获取、传播、利用和反馈过程,提高灾害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

在风险管理措施方面需立足防灾、备灾、减灾、救灾、重建的灾害管理过程,改善极端气象灾害的孕灾环境、降低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强承灾体适应性和减灾能力,提高对各类极端气象灾害潜在不利影响的应对能力; 最后也需要提高公众综合防灾减灾的社会意识,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中国地理气候类型:

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黑龙江最东北一带

2(温带草原气候)内蒙古高原一带

3(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

4(温带沙漠气候)新疆大部分地区(除与西藏接壤一带)

5(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及台湾岛

6(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及南沙群岛

7(高山气候)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海南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少部分地区受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扩展资料

特征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以什么气候为主。、我国是什么气候、中国气候类型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31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