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①乱垦、滥牧、过度樵采,使植被遭破坏,土壤裸露,土地沙化迅速扩展。 ②冬春季节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 ③快行冷风过境。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问题一: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 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 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 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 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 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 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阀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 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 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 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据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的结果,使沙尘暴从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 天。
问题二: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锭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沙尘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
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
沙源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常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 ,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
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
我国卫星气象学家系统分析沙尘暴六大特征
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消息,在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日前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董超华,研究员方宗义、郑新江、卢乃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邵亚平等17人参与研究的中国沙尘暴课题,就其发生的时间、地域、源头、路径、相关因素、影响六大特征,数值模式预报及沙尘定量研究进行了交流,为治理沙尘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时间:中国沙尘暴发生时间主要在3-4月。以2002年为例,全国共出现沙尘过程12次,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次,都出现在3-4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上述全部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
二、地域:沙尘暴主要发生地区在东经110度-117度,北纬38度以北广大地区,即以河北沧州为界,往北到天津、北京直到内蒙古,往西经石家庄、银川、兰州、青海祁连,往北到内蒙古边界。
三、源头:中国沙尘暴主要源地是蒙古国甚至中亚沙漠地区,这类沙尘暴强度大,其影响明显大于境内源地沙尘暴;我国境内源地是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及其它沙漠区。
四、路径:近几年特别是去年春季影响北京的沙尘暴路径主要有4条:一条是蒙古―内蒙古―北京转向东北路径。第二条是河西走廊东移到北京路径。第三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经河北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四条是从晋北高原向东影响北京地区。
五、相关因素:通过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华化地区主要沙尘过程与有关气候因素即地>>
问题四: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 自然原因: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成因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人为原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过度开荒放牧等,破坏了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
危害: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 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
问题五: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是引发沙尘暴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后两者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而前者则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因此,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重要因素,千万不能因此忽视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哈哈,沙尘暴专家钱正安也有出错的时候?!!
沙尘暴,毫无疑问,原因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那里有:“土地的荒漠化虽不是引发沙尘暴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荒谬的说法!!
还能怨空气流动?荒纽绝顶。空气流动是大自然的现象。而土地荒漠化是人为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错误的做法造成的:草原沙化,土地荒漠化。过去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变成现在的满目流沙。错误就是错误,不要隐瞒,不改变,就会给子孙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
也看出来现在“专家”的水平。
120回答者: cfzpfei - 进士出身 九级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少。并且地表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弱。因此有大风刮过时,则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 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 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 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 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 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 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 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 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 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据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的结果,使沙尘暴从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 天。
沙尘暴形成需要多个条件,地面上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沙尘暴形成的局地热力条件,另外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以及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也是加速沙尘暴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原因。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沙尘物质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另外沙尘暴不仅发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和人类活动也有一定的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以及过度开垦地面等,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也会加速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包和尘暴的总称,是土地荒漠化的标志,指的是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的概率小但是危害大,影响周围环境。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在一些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地面也十分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较弱,这个时候大风刮过,就会携带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1、沙尘暴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群众大规模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2、沙尘暴自古以来就有,它只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使沙尘暴形成频率和强度有所提高和增强。
3、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 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 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 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 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 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 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 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 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 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建国以来我国已建成的连结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以及在沙漠边缘植树 种草等工程,对防治沙尘暴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据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的结果,使沙尘暴从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 天。
1.巨型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中国科学院曾经启动了一项关于探讨沙尘物质的实验,一些寒区旱区环境研究专家和工程师通过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形成的首要环节。而风是土壤被蚀的主要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土壤中的含水量即湿润程度是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证明,丰厚的植被是防治风沙的有效方法之一。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影响风蚀,即分散在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经过实验研究,专家们还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结论:沙尘暴不仅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比如,过度砍伐森林植被,过度放牧会破坏植物对风沙的天然防御能力。工矿交通建设也也是导致荒地被过度开垦而破坏植被的重要原因。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扰乱地面的自然结构,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是沙尘暴形成并恶劣发展的直接原因。
2.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每年北京春天沙尘发生的短暂一幕,只是中国北部地区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甚至可以持续数天。沙尘的来源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并不是人们简单认为的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沙尘暴的形成就好像上帝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沙漠戈壁表面抓起大量的沙土抛向东南方向。这种现象早在约240万年前就有了。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种活动持续了6000万年以上,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海拔应经达到了2000多米了。
地表的这种巨大形态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很久以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今天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在那时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以亚热带为主,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并没有出现在些地方。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太高,加强了东亚季风气候,从西北吹向东南的东季风和西风相遇,就这样在中国北部出现了一个黄土高原。
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气温冷热变化比较剧烈,因此这些地方的岩石要比其他地方的岩石崩裂瓦解的更快,最终变成碎屑。地质学家把这些碎屑进行了划分:砾,2毫米以上;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其中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被风卷起的碎屑,进入西风带后,会随着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飘去,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到地面。
几百万年来,沙土从亚洲地区西北向东南搬运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因此落下来的沙子大部分会被河流冲走,或者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其实就是关于沙尘暴的记录。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所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以上就是关于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引起沙尘暴的原因、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