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国都在西安,为什么要修建京杭大运河呢

隋朝的国都在西安,为什么要修建京杭大运河呢,第1张

一、 看似普通的路线,实则大有文章

看到杨广的大运河路线,我们看得出他的目的其实隐藏其中。虽然一张普通的地图还未能说明什么,可是我们看到以洛阳为中心,再由东南地区直到杭州,最后直通东北。这其中,就有着杨广自己的用意了。很多人都看不出来这个线路有何问题?毕竟,人杨广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却迟迟未得使用。隋炀帝表面上打着为百姓们造福,那为何还要将最后的地点直通北京呢?

大运河

其实,我们今天不了解也是正常。毕竟当时的北京可不是什么中原繁华的地方。而是国家的边关要塞,隋炀帝将最后的终点设为北京,实在是没有必要。所以,何不将此运河之间从长安修建到杭州呢?这不是更加方便吗?还需要这样大费周章的,让百姓日夜兼程的只为了完成工程,不可耽搁一日。洛阳城一直都是帝国的首都,哪个君王不觊觎这个地方呢?可是,想想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从洛阳开始,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大运河图

很显然,他的目的定不只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也不只是去江南地区享乐。那究竟是什么?那其实,是他背后的野心。一直以来,杨广从继承了自己父亲杨坚的皇位,就野心勃勃,想要扩展版图。而且,还未上位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夺取这天下。

当时杨广的年号称作"大业",喻为实现统一大业的意思。隋朝帝国虽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但是国内实力并非强盛,根基还未稳定。故而,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还是极其困难的。那么,隋炀帝后期想要实现自己所谓的统一,这与修建大运河有何关联呢?

隋炀帝画像

二、 修建大运河,征服人心之举

其实,对于隋炀帝此举,很多很不理解。首先,他已经用光了隋文帝杨坚留下的几十年基业,攒下的积蓄都被花光,而且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国库空虚,资金流转困难。

为了能够召集足够的劳工为其工作,隋朝官员还到各个地方,动员人民百姓,修建大运河。他如此坚决的做法,使得他在众人面前树立了权威。规模庞大的路线以及具有威慑力的版图,让江南的贵族们对此更加忌惮,从而征服了人心。

大运河图

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与黄河三大水系都已经混联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三大水系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水上通道,可以更好地发展水上贸易运输,以及让各地进行文化与经济上的交流,更好地融合。很大程度上还满足了人民交通的烦恼,以及灌溉的忧愁。

故而,京杭大运河的修通可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使得全隋朝有了一种“精神”上的统一。终点设为边塞地区北京是为了统一北方,北方格局向来都不稳定,为了能够将北方稳定下来,隋炀帝只好出此下策。

而且,后来唐朝覆灭,统治者李渊总是诋毁隋炀帝的大运河。觉得大运河是一项费钱费力,不讨好之举。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后期,京杭大运河为唐朝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是一项值得称赞的工程。大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因有运河的存在,而更加欣欣向荣。

隋朝的京师长安,是西汉初年开始兴建的,到了隋代,已有八百年的历史。由于旧城规模狭小,隋文帝曾在长安东南的龙首原上另建新城一大兴城。但因长安地处关中,政府官员和驻军所需粮食布帛,都得依靠关东(函谷关以东)和江南地区供给。当时交通不便,转运十分困难,所以隋文帝在世时,曾于开皇四年开凿广通渠——从长安大兴城到潼关的一条长约三百里的运河。广通渠开通以后,仍旧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东西漕运枢纽三门峡附近的黄河河道特别狭窄,水流湍急,又有许多暗礁,不少船只往往在这里出事,给漕运带来很大困难。隋炀帝继位以后,面对这一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有人建议不如把国都迁到洛阳,他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倒是个好办法。

炀帝jpg

于是就在仁寿四年冬天,冒着寒风大雪,带领文武大臣,亲自来到洛阳巡视。他看到这儿形势险要,交通方便,南有伊阙(今洛阳龙门),有北有邙山,伊、洛二水萦绕,距离黄河不远,风景绮丽,名胜古迹甚多,真是一个好地方。假如迁都于此,不仅漕运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洛阳地理位置适中,便于控制全国局势,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洛阳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旧城规模狭小,建筑破旧,不像个都城的样子,好在当时国家富庶,另建一个新城就是了。于是隋炀帝就把大臣杨素和宇文恺找来说道:“朕想迁都洛阳,但这里宫室残破,没法居住,你们可在洛河两岸另建一个新城,西宫殿官邸不要搞得太华丽了,要根据俭朴节约的原则去办事。”

隋炀帝 剧照jpg

杨素和宇文恺等人领了炀帝的旨意,当即征友了好几十万民夫,于在洛阳外围挖掘气条长堑——可以隔断交通的深沟。从龙门(今山西河津县)开始,东接长平(今山西高平县)、宁汲郡(今河南滑县西),抵临清关(今河南新乡县东北),渡河经浚仪(今河南开封市西北)、襄城,到达上洛(今陕西商县),作为保护洛阳的关防。接着,又从全国各地征发了二百多万民夫,在洛阳旧城以西十八里开外的地方,大兴土木并把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全国各地的禽兽花草调到洛阳。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开始,到次年正月为止,不到一年时间,工程基本结束。

隋朝的京城当时叫大兴城,是隋代开国皇帝杨坚命人修建的!唐朝时改叫长安城!应该是现在的西安!但,后来隋炀帝杨广杀了他的父亲文帝杨坚,又在把京城迁到了洛阳!称为东都!

记得采纳啊

西安和洛阳是唐朝不同时期的国都。初唐时期选择长安作为首都,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后来唐朝第一次迁都至洛阳,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西安重新变成都城,但公元904年,唐朝第二次迁都于洛阳。

汉唐时期的西北环境比较好,长安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可以说长安这个古都是大环境造成的结果。隋唐时期都选择了长安作为首都。然而,由于气候的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发展变得越来越干燥,导致农田粮食生产产量不稳定。

长安城不再自给自足,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外面运输谷物。为了顺利地将粮食从外运到长安,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以方便从江南到长安的粮食运输。

然而,这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自江南的粮食只能运到洛阳,而不能运到长安。因此,有一段时间,唐朝皇帝只能去洛阳,为了更加方便起见,他们可以在那里我们建造了一座宫殿。此后,唐朝形成了“左有洛阳西有长安”两个都城。

隋朝定都在西安,隋朝的都城是大兴,就是现如今的西安,之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的时候隋炀帝即位之后将都城迁到洛阳了,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一直到第二任皇帝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后于618年灭亡。

隋朝简介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是五胡乱华之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的大分裂,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现在常说“周秦汉唐”,但忽略了隋,显然有失公允,唐的盛世实际上是隋朝的接力。

隋炀帝时期都城在洛阳

《隋书·列传·卷三十三》记载:“炀帝即位,迁都洛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隋朝洛阳紫微城乾阳殿

由此可知,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自此以洛阳为首都。

以上就是关于隋朝的国都在西安,为什么要修建京杭大运河呢全部的内容,包括:隋朝的国都在西安,为什么要修建京杭大运河呢、隋朝都城在什么地方、隋朝的京城叫什么在今天的哪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25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