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为什么叫代王

刘恒为什么叫代王,第1张

刘恒在七岁的时候(公元前196年)就被吕后分封到了代地,立为代王。直到他二十三岁(公元前180年)由于同年七月高祖的皇后吕后病逝,吕氏家族造反,被刘姓家族剿灭,后少帝同时被杀。于九月三十日,宗亲迎代王刘恒,继承天子之位。成为了一代帝王汉文帝。

因为这是中文,中国字的"大"字在词组"大王"里的读音就是(daì)~没有什么为什么的

(1) 你听说过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吗?

(2) 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蜂拥而上,杀下山寨。

(3) 我们请养鸡大王来为我们的养殖业出谋划策。

(4) 爱迪生是个“发明大王”,白炽灯、电报机、留声机、**机等1000多项创造发明,都是他暗中摸索的结果。

(5) 每种动物都有一个大王,猫王,顾名思义是猫国的大王。

(6) 阻梁上君子,难开锁大王。

(7) 在怎样才能致富这个问题上,我们请养鸡大王出谋划策。

(8) 他从小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毫不气馁,所以最后却成为大科学家。他的发明多达2000多项,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

陈键锋演的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和薄夫人的儿子,被封代王。而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是汉惠帝刘盈,那个小家伙是刘盈之子,刘盈死后(电视剧中没死),传位那小家伙,即少帝(历史中无姓名记载)。刘恒算是少帝的叔叔,少帝是皇上,刘恒是王爷(后来成为皇帝,汉文帝)

希望采纳

刘邦的老婆吕后,在他死后开始专权,重用吕家兄弟姐妹,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后死前,为了巩固吕氏天下,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不过在她死后没有多久,诛吕之战还是爆发了。

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可是,这件事似乎和刘恒没有什么关系。

当时刘氏诸王中,齐王刘襄等人是立了大功的。可是,他竟然没有做皇帝,反而是毫无功劳的刘恒,成为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说,刘恒做皇帝还是挺不错的,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而他之所以做皇帝,还得看当时的局势。

吕后死后,当时有一个少帝是刘弘,但是西汉的臣子们怀疑刘弘和他的兄弟们可能不是汉惠帝的后代。

其实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刘弘是吕后扶持上位的,他与吕后的关系很近,这些人生怕皇帝日后对他们进行报复。

那么,既然刘弘当不了,大臣们就开始商量皇帝的人选了。

按道理,刘襄有功劳,他是刘肥的嫡长子,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这样算来,刘襄接班看起来是顺理成章。

但是反对他的也很多。

那些功臣之所以反对刘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刘襄一派在当时过于强势了,在很多人看来,他不太好把控。

另一方面,刘襄有一个恶人舅舅驷均,说白了吧,他们担心有一个吕后出现,外戚强大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既然反对声这么高,那么刘襄要想做皇帝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只能妥协。

其实说起来,除了刘恒也不是没有其他人选。

淮南王刘长,他是刘邦的七皇子。先不管他能力和名声如何,他是吕后的养子,这样的身份,不得不让人警惕。到时候刘长翻脸不认人咋办?

所以刘恒当时的竞争对手并不多。究其原因,也是吕后诛杀了大部分的刘姓子孙。

但他是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接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尤其是当时他们都不承认汉惠帝刘盈有儿子。

那么他死后谁接班的?大概率是刘邦的其他儿子了。

况且刘恒受封代王,长期远离是非之地,也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而在他封地十几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得他在封地的名声很好。

还有一个关键点,刘恒的母亲薄姬,娘家几乎没人了,而她母德慈仁、无欲无争,这也是刘恒能够顺利接班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汉代孝王,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另一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参号遂易为代王。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代王藩系从此肇基。代王刘参的生母地位低微,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因此刘参在文帝时并不得宠,他的藩国势力也较小,在汉代的诸侯王国中基本上不起很大的作用。刘参前后为王17年,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卒,谥为孝王。刘参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登继任第二代代王。

人物生平

朱桂,安徽凤阳人,明太祖第十三子,母郭惠妃。

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诞生。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豫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于大同府。

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时,因罪被废为庶人[1]。

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没有改进。成祖曾赐玺书给他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又下令从今起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当时朱桂已经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成祖赐敕列其32条罪状,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来。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中途把他遣还,把他的三护卫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恢复护卫[2]。

朱桂的王妃是徐达次女、仁孝文皇后之妹,徐妙清。

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十二日,薨,共在位55年,寿73岁,谥曰简,由孙朱仕继承王爵。

家族状况 起源

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娶陈氏,生三子:长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第三子明德祖朱百六。

明德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二子:长子朱四五、次子明懿祖朱四九。

明懿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长子明熙祖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第四子朱初十。

明熙祖朱初一,娶王氏,生二人:长子明仁祖朱五四,后改朱世珍;次子寿春王朱五一。

明仁祖朱世珍,娶陈氏,生四子:长子南昌王朱兴隆,本名朱重五;次子盱眙王朱兴盛,本名朱重六;第三子临淮王朱兴祖,本名朱重七;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改朱兴宗;朱世珍还生有二女: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之母)。

南昌王朱兴隆生二子: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次子大都督朱文正。

大都督朱文正生一子:靖江王朱守谦。

盱眙王朱兴盛生一子:昭信王朱旺。

寿春王朱五一生四子:长子霍丘王朱重一、次子下蔡王朱重二、第三子安丰王朱重三、第四子蒙城王朱重四。

霍丘王朱重一生宝应王朱铁哥。

安丰王朱重三生四子:长子六安王朱转、次子来安王朱记、第三子都梁王朱臊、第四子英山王朱润。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高皇后马氏生太子朱标、秦王朱、晋王朱、明成祖朱棣、周王朱;胡充妃生楚王朱桢;达定妃生齐王朱、潭王朱梓;郭宁妃生鲁王朱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胡顺妃生湘王朱柏;韩妃生辽王朱植;余妃生庆王朱㮵(也作朱);杨妃生宁王朱权;周妃生岷王朱、韩王朱松;赵贵妃生沉王朱模;李贤妃生唐王朱柽(又名朱);刘惠妃生郢王朱栋;葛丽妃生伊王朱木彝(也作朱彝,又名朱);郜氏生肃王朱;赵王朱木巳(又名朱杞)、安王朱楹、皇子朱楠,皆不详其生母。

子嗣

长子 朱逊 代戾王

次子 朱逊㬎 广灵荣虚王

第三子 朱逊 潞城僖顺王

第四子 朱逊 山阴康惠王

第五子 朱逊 襄垣恭简王,分封蒲州。诸王就藩后,非 不得岁时定省。朱逊念大同不置,作《思亲篇》,词甚悲切。其后,宗人聪浼、聪、俊木难、俊榷、俊田朵、俊杓、朱俊噤、充,皆娴于文章。其玄孙朱俊噤博学而不慕名利,远离闹市住在蒲州五姓湖畔,自取名号“芦花散人”,有《佩兰集》传世。

第六子 朱逊 灵丘荣顺王。好学工诗,尤善医,尝施药治瘟疫,全活无算。子仕、孙成、曾孙聪,三王皆以孝旌。聪子朱俊格,能文善书。嘉靖时,献《皇储明堂》二颂、《兴献帝后挽歌》,赐金帛。

第七子 朱逊 宣宁靖庄王

第八子 朱逊 怀仁荣定王

第九子 朱逊[1]

第十子 朱逊 隰川懿安王

第11子 朱逊燔[1]

代王世表

代简王 朱桂 (1378年─1446年)

代隐王 朱仕 (1448年─1463年)

代惠王 朱成炼 (1466年─1489年)

代懿王 朱俊杖 (1499年─1527年)

代昭王 朱充 (1530年─1547年)

代恭王 朱廷 (1549年─1573年)

代定王 朱鼐铉 (1581年─1594年)

代王 朱鼐钧 (1596年─1627年前)

代康王 朱鼎渭 (1627年─1629年)

代王 朱彝㬎(1632年─?)

代王 朱传火齐(1639年前─1644年)

历史遗迹

代王府早于明末清初时毁于战火,府邸位于今大同市大南街一带,九龙壁即代王府前照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近建筑有东城墙、鼓楼、南城墙、华严寺、圆通寺、凤临阁等。大同九龙壁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合称“明清三大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朱桂的王妃徐氏生性贪婪,一次随朱桂入京朝见,见到故宫九龙壁华丽漂亮,便要求朱桂在大同也建一个比故宫还大的九龙壁,朱桂回藩国后,便建下了这座最大的九龙壁,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以上就是关于刘恒为什么叫代王全部的内容,包括:刘恒为什么叫代王、“大王”为什么读成“代王”、美人心计里 代王 的资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20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