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四川为何有这个名字

四川有哪四川为何有这个名字,第1张

在我国众多的行政区域名称中,不乏美丽的名字,比如安徽,江苏这样充满着江南情怀的女子,也不发庄严类似于北京,辽宁这样的名字。不过在我国的西南部,有一个带着数字名字的省份,那就是四川。最有人会疑惑四川为哪四个川组成,不过其实的确有四条大河在这里,但真正名字的由来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一、川就是河流

穿并不像我们现在的一马平川的平原的呀,是一块广阔无垠的大平原。正如这个字,我们看起来就像三条河流一样,而三这个字在古代有大的意思,所以说川就是大河。因此,在今天四川境内能找到这四条大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还最后一个可能知之者不多,那就是长江三峡里的嘉陵江。所以如果非要说川是河流,四川是四条河流的话,那么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有这么四条河的存在。

二、宋代开始有四川的名称

其实真正从行政上把它命名为四川的,是从宋代开始的。那个时候通往四川的路,主要有两条路,第一个是陕西路,第二个是西川路,只是从宋代开始,又进行了一番改造。将原来的陕西路变成梓州路和夔州路,而将西川则变成益州和利州路。所以就有了这么四条通往四川的路,于是宋代将它命名为四川,这一点在元代得到了继承一直到现在。

三、建国后的四川

在建国后,四川,有四个行政区划,所以将它合并在一起,就是四川。而东西南北意思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这点我们在看四川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它处于西部的中部,可以连接新疆和西藏,也可以到达陕西,甘肃,南下也可至云南贵州而东部又有两湖之地,可以说交通发达互通有无的四川了。

因为四川人民比较懒,不想改名,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三川是个古地名,现在不叫这名了。这个“三川”呢,也是家喻户晓的地方——古都洛阳。三后面就是四,按照顺序的原则,也就没有“五川”的什么事了。

熊猫

关于四川名字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第一种,川者,河流也。三川自然指的是三条河流。事实上洛阳周边是由三条河围绕着?分别是黄河(河水)、洛河(洛水)、伊河(伊水)。四川省境内有着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四条主要河流,但是与洛阳不同,事实上四川省内除了主要的四条河流其它支流水系也同样发达。

九寨沟

第二种,“四川”的“川”指的是平原之意,是“平川”的“川”。春秋时期四川境内有“巴国”、“蜀国”两国。四川的“巴蜀之地”之名由此而来。926年,宋真宗继位后,新置夔州(奉节)。于是当时拥有了成都(益州)、三台(梓州)、汉中(利州)、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简称“四川”,有人说这才是四川的由来了。

四川阿坝

虽然不知道四川名字真实由来的原因,但是在它名字确定后,即使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地朝代几经更迭,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川这个名字可是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是河流还是平原,都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四川名称能流传下来主要是因为当地生活条件舒适。地方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质和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想去了解它的由来,需要去关注一下它背后文化。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扩展资料

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

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达到8341万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3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

一、四川不是“四条大江”

我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 四川,就是因为省内有四条大江得名的

其实直到现在,也有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个解释简单、形象、易懂。不过很遗憾,这个说法于史无据,是不可靠的。

其实我们不用翻史书,也能看出这个说法的漏洞所在:四条大江,到底是哪四条?四川的大江大河可不止四条: 长江、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雅砻江、青衣江、大渡河 ……如果考虑到汉中也曾是四川的一部分,那还得加上 汉江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四”并非是实指数量,而是虚指,以显示四川的江河之多呢?也不可能,因为古代用以指数量多的数字,一般是“三”或者“九”,比如成语“三缄其口”“九死一生”,其中的“三”或者“九”都是虚指数量很多的意思,但遍查辞书,“四”并没有这种用法,所以四川的“四”,就是一个普通的数量词。

四川水系图(来自网络)

如果非要从四川的大江大河里面挑四条出来,显然难以服众。比如说,非要选四个,长江肯定要占一个名额,那剩下的三个名额,如果从岷江、沱江、嘉陵江、雅砻江、乌江这长江五大支流里选三个,这就很让选择困难症患者为难了。

如果非要选三个出来,那就勉强把乌江和雅砻江排除掉吧,毕竟 乌江 有一大半在贵州,而 雅砻江 流域古代还不归四川管。那就只剩下 岷江、沱江、嘉陵江 ,可是问题又来了: 涪江 虽然只是二级支流,但无论水量还是流域面积都比沱江大,古人可没什么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的概念,只看重要性,涪江在四川的地位确实是超过沱江的,比如宋代梓州路基本就是沿着涪江流域设置的,凭什么不能入选?

但如果涪江入选,沱江被踢出去了肯定不会服气:我可是堂堂的长江一级支流,凭什么要给你一个二级支流让位?

再说涪江选上了,同样是二级支流的 渠江 似乎也可以入选,毕竟渠江也是川东重要河流;不过,如果渠江都选上了,那 大渡河 好像也有资格,毕竟人家水量大……可是如果大渡河都入选了,四川恐怕得改名“十川”了。

如果考虑到历史问题,这个选择就会更复杂,毕竟有“四川”这个名字的时候,汉中还是四川一部分,那 汉江 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凭什么不能有姓名?

总之,你没办法列一个能让大家都服气的“四条大江”名单出来,这也正好说明: 四川得名不是因为“四条大江”,反而是因为有了四川之名,人们才会去寻找“四条大江”来作为得名的依据

从“川峡四路”说起

既然四川得名不是因为“四条大江”,那为什么这个说法还流传甚广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四川真正得名的原因,说起来比较复杂,以致于把很多人都搅蒙了,使得他们宁愿相信“四条大江”的说法。

一般你看到的四川得名的说法,大都是这么写的:

北宋在如今的四川地区,设置了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

一般人看到这里就蒙了,这四个路咋就变成“川峡四路”了?“川峡四路”咋又变成“四川路”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几句话确实说不清楚“四川”这个名字的演变过程

所以,要搞懂四川的得名,必须先弄清“川峡四路”这个名字的由来。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川峡四路里的“川”是怎么来的: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原来的“剑南节度使”辖区分设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个节度使,合称“剑南两川”,这是“川”字首次出现在地方行政区划名字中。 而这个“川”一般认为是“平地”之意 ,也就是“一马平川”的川,不是“川流不息“的川。

宋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在成都设置“西川路”,由“剑南西川”得名,宋代的行政区划为路、州(府)、县三个级别,路是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今天的省。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又在利州(广元)设置“东川路”(五年后,东川路又重新并入西川路)。

顺便说一句,《三国演义》里写的“刘备取西川”很明显是个历史学BUG,因为汉代根本还没有“西川”这说法。

至于川峡四路里的“峡”,则是这么来的:

宋开宝六年(973年),在奉节县设置“峡路”,又称“峡西路”,这个“峡”,显然是指长江三峡。

所以, 在宋代,四川盆地内由于有了西川路和峡路,这一地区也被称为“川峡地区”。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981),又将西川路、峡路合并为“川峡路”,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四川盆地。不过由于这个辖区太大,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再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后改名成都府路,驻成都)、梓州路(后改名潼川府路,驻梓州,今三台县)、利州路(起初驻利州,也就是今天的广元,后迁驻汉中)、夔州路(驻奉节)。

虽然这四个路的名字中已经没有川、峡二字了,不过由于这一地区长期被称为“川峡地区”,所以还是合称为川峡四路。

宋代川峡四路地图(来自网络)

从“川峡四路”到“四川路”

我发现,很多人搞不清四川得名的由来,就是因为没有把四川得名的关键一步了解清楚: “川峡四路”怎么变成“四川路”的?

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转过弯的问题。因为这个“四川路”,它的构词法其实是“四-川路”,而不是大家理解的“四川-路”。

简单说来,因为“西川路”以前曾被简称为“川路”,而现在川峡地区有了四个“路”,那也就可以理解为四个“川路”,再加上唐代也有过“剑南两川”的说法,所以川峡四路,也就简称为“四川路”。

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没看明白,那我也没办法了,因为四川的得名,就是这么复杂。

本来“四川”只是一个非正式的简称 ,但用得久了,也就官方化了。比如南宁抗金名将吴玠,就曾任“四川宣抚使”,说明“四川”作为代指巴蜀地区的地名,已经深入人心。

元灭宋后,合并宋代设置的“路”,在全国设立行省,原四川地区和陕西曾合并设立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几年后又分置四川、陕西二省,从此四川一词作为一个正式的省级地名,沿用至今。

元代疆域中的“四川行省”(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谭继和:《四川得名的文化解读》

袁庭栋:《巴蜀文化志》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1、四川:川是河流、平原、寓意道路、寓意征程。

2、四川名字的由来:

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3、四川介绍: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发展高地,是中国西部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原产地。

扩展资料:

1、四川旅游胜景: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乐山峨眉山旅游景区、乐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名胜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别旅游区(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等。

2、四川特色美食:

郫县豆瓣、文君酒、文君绿茶、清泉红喜兔头、五胖鸭、元宝鸡、全兴大曲酒、卤漆制品、瓷胎竹编、蜀笺蜀绣、蜀锦、糖油果子、九尺板鸭、桂花陶瓷、军屯锅盔、简阳羊肉汤、简阳海底捞火锅  潮扇、孝泉果汁牛肉、黄许松花皮蛋、绵竹年画、什邡板鸭、中江挂面、中江柚。

参考资料来源:

四川人民政府--“四川”到底是哪四“川”?省长尹力是这样解释  

百度百科--四川

以上就是关于四川有哪四川为何有这个名字全部的内容,包括:四川有哪四川为何有这个名字、四川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三川”或“五川”呢、四川省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09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