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国家信息中心2023-05-08  23

1、颜真卿(709-785)

真卿文词清刚,尤善正、草书。少家贫缺纸笔,其以黄土扫墙而练字。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初唐四杰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受姻亲陈郡殷氏影响,并以己之人品、学养和对书艺之进取,成为自晋以来书法史上第二高峰。

其正楷端庄雄伟,骨力遒劲, 气势恢宏,英风凛烈,行书遒劲舒和,世称 “颜体”,与柳公权并称 “颜柳”,有 “颜筋柳骨”之誉。

2、欧阳询(557-641))

书法劲险刻厉,于方正中见奇险,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他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四大家”,代表了初唐书风。又同虞世南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又与其子通并称“大小欧阳”。

其书形态端庄齐整,而不呆板,紧密遒劲,而不局促。综合汉隶与魏晋楷书之长,融于一炉,形成独有之风格面貌,为一时之绝。

3、虞世南(558-638)

相传其常卧于被中画腹习书,尽得二王法。又结合隋人楷法、魏碑佳品,开创出更加接近晋人楷书之“唐楷”——唐人时代风格之代表作。其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尤精神内守,以韵取胜。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是大楷书法艺术历程上之进步。

4、张旭(公元7世纪-8世纪中)

相传旭嗜酒,每醉后,号呼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为“张颠”。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遂以狂草得名,并称 “颠张醉素”。

5、柳公权(778-865)

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阅隋唐名家笔法,融北碑方笔于楷书之中,兼得欧体紧密、瘦劲险峻及颜字纵势、行笔转折等两家之长,从而形成结构严谨而开拓、用笔挺秀劲健之楷书字体,人称为“柳体”。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

初唐的著名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盛唐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在唐代书法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张旭(唐朝书法家)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唐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唐代书法各派书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各有所成。在唐代不同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的书法家。代表了初唐风格的被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盛唐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楷书大家,皆寓规矩于清秀俊逸的书风之中,为楷书的登峰造极铺平了道路。身处盛唐于中唐之交的颜真卿,更集前人之大成而开一代新风,成为唐代楷书的最杰出的代表者。颜真卿的楷书雄健伟岸、唐正敦厚、饱满劲拔、法度森严,自有一番万世师表的气象。苏轼说:“诗至于杜之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几者的一个突出的共同点是:将深沉浑厚的内涵纳入严格的形式规范。年代略晚的柳公权,上承颜真卿而自觉求变,兼融魏碑和欧阳询笔法,舍肥厚重骨硬,主清峻,进一步完善了楷书的则法。但颜柳书在基本风格上却有着一致性,二者都是中唐楷书一系最典型的代表。

欧阳询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登无所不精,唐张怀灌《书断》中认为欧阳询“八体尽能”虞世南也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后,他更是人书俱老,书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欧阳询的书法成就已楷书为最高,他的揩书笔力险劲,结构独特,后人称为“欧体”。他的楷书源于汉隶,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谨的程式,骨气劲峭;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帖,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揩书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揩书以《九成宫酉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最有名,被称为“唐揩第一”。《九成宫酉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24行,每行49字,此碑用笔方整,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涵《石墨锈华》称此书为“正书第一”。

欧阳询的行楷书以《仲尼梦奠帖》、《张涵思鲈帖》等最为著名。其中《张涵思鲈帖》与他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在右侧,使每个字的结构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在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在书法理论上欧阳询也有很大贡献,他所创的“欧阳询八诀”,具有独到的见解,其八诀为:(点)要向从高峰坠下的石头;(横戈)要向长空中的新月;(横)要向千里的阵云;(竖)要向活了一万年的枯藤;(竖戈)要向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要向万钧重的弩将要发动;(撇)要向用利剑斩断的犀象角牙;(捺)则要一波三过笔。这八种方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明代人李谆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的著述,都受到他的启示。

李传波四尺竖幅书法作品《范公丛竹歌》

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岑参的《范公丛竹歌》,赞赏的是竹子的品格。竹,自古就有“竹报平安”之说,还有高风亮节、节节高升之意。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

此书法,虚实结合,浓淡有致,该书法不难看出,它的气韵和启功大师非常之近,可见李传波老师的功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凡的境界。

此幅书法作品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作为礼品馈赠他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此幅作品用于投资收藏也相当不错。

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进士出身,在任平原太守时闻名于世,因此后人也称他“颜平原”,他秉性正直,笃实淳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以意烈名于时。他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都是所谓颜法的定性化笔法。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琉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接替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并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碑刻有个性、有特点,有正而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颜真卿既是其中最富革新的大书家,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宝见于世者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字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观山老师四尺横幅书法作品《志博云天》

观山,原名田观朝,笔名观山,字田野,河北省沧州人,生于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作品经国务院国宾礼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国礼作品”,并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收藏。现为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士、副 秘书 长、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委员、文化部中国书画顾问。早年研究颜真卿的正楷字体,后又专攻二王的行书、张旭、赵孟頫、米芾字体。尤其近年来对行楷、行草字体颇有造诣。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

柳公权也是唐代杰出书法家。29岁时他考中进士,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唐穆宗偶然看见他的笔迹,认为是书法盛品,就把他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40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又一丝不苟;同样的,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种特质,柳公权能很好的总结自晋至唐楷书体的变化发展。他最初由王羲之书法入手,后来专学欧、颜。他的书法继承了颜体雄壮的特点,避开了颜字肥厚的竖画,把横竖画写的大体均匀而瘦硬;又汲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特点,把点画写的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还继承了初唐的秀媚书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他性格刚直,并经常借书法向皇帝讽谏,据说唐穆宗曾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公权的书法可分为两大类风格:一类以《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为代表,结体严谨平稳,笔法灵巧劲挺,具有晋唐以来楷书的劲媚意趣。一类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为代表,一变晋唐楷书姿媚的风格,严谨之外又开阔疏朗,体势劲媚,自成一体。总之他的书法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刚劲挺拔,结体严谨浑厚。他虽说学颜,但自出新意,故于颜并称“颜筋柳骨”。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有《伏审》,《十六日》、《辱问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范,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其中最有代表的是《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楷书作品,书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二月;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柳公权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柳公权是对书法艺术发展作了重要贡献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名望很高,故为后世人们所重视,论者说:”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以此取胜,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揩摸

1、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2、虞世南: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3、褚遂良: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5、张旭: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主要作品有《古诗四帖》、《草书心经》、《肚痛帖》、《郎官石柱记》等。

6、怀素: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7、颜真卿: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8、柳公权: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9、李阳冰:阳冰善词章,“秀句满江园”;工篆书,“笔法妙天下”。论者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利,崇高华岳语其峻”,赞其书法,谓“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李阳冰所书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铭》、陕西西安的《颜帷贞庙碑额》等。

10、韩择木: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韩愈叔父。唐玄宗开元时,官至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择木善八分,虽无唐玄宗八分那样浑厚,可是很秀劲。

11、徐浩:徐浩(703~783),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唐朝主要的书法家(按年代排列):

1、欧阳询(557~641年)2、虞世南(558~638年)3、褚遂良(596~659年)4、陆柬之(生活在武则天皇后前后)5、武则天(623~705年)6、薛稷(649~713年)7、孙虔礼字过廷(648~703年)8、敬客(高宗时人)9、贺知章(659~744年)10、李邕(678~747年)11、张旭(唐开元~天宝年间)12、韩泽木(唐开元~大历年间)13、张怀瓘(唐开元~天宝年间)14、许浩(703~782年)15、颜真卿(709~785年)16、柳公权(728~865年)17、李阳冰(唐天宝以后)18、怀素(737年生,卒年不详)19、张从申(唐代宗德宗期间)20、杜牧(803~852年)21、高闲(唐宣宗时期)。

唐代四大书法家是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唐朝是书法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有很多的杰出人才,都是赫赫有名的。

欧阳询: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褚遂良: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很精妙,很擅长行、楷。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作品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柳公权: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这些书法家都很有名,没有什么最有成就的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褚遂良 (596~658)

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怀素(737~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自幼出家为僧。擅草书,好饮酒,每至酒酣兴发必挥毫书之,笔走龙蛇,人称醉僧。其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法度完备。时称他作书时“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与当时草书大家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今有墨迹《自叙帖》、《藏真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传世。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他的名迹《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有影印本出版。《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 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 《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李邕(678~747)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左拾遗、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因遭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擅行书,师法王羲之,后自创一体。以行书写碑文,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无墨迹流传,今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

以上就是关于唐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唐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唐朝书法家有哪些、唐代三位有名的书法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50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