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的收藏由来

人民币收藏的收藏由来,第1张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设计、印制和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6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金属币、普通金属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市场,现阶段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停止使用长达50年之久,市价已超过300万。如今国内收集第一套人民币全套的不超过10人。随一版人民币强势涨值,人们开始把焦点聚焦在二版人民币上。2002年以来,各路藏家陆续争相在市场寻宝,二版人民币稀少的存世量使其观赏、纪念、珍藏、投资价值与日俱增,收藏迅速升温,至此已升值了二千多倍。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历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直接见证物,其票面图案及印制工艺直接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变化。因此,人民币历来备受收藏家青睐,人民币收藏队伍已成为收藏界的一支主力军。本书对各种票券的发行背景、票券种类、票面特征、文化内涵、收藏意义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分别对每一张票券进行详解,并标出收藏参考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

原始社会货贝

以朋为单位

货贝

商代晚期 铜贝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之一

铜贝

春秋战国

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

蚁鼻钱(楚国的铜币)

刀币(流通齐、燕、赵等国)

圜币(流通与周、魏、秦等国)

布币(流通于三晋及附近)

爰金(楚国金币)

秦朝

统一货币

黄金为上币(单位镒)

铜币为下币(单位半两)

铜半两

汉初

继续半两铜钱

汉武帝

铸五铢钱(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货币)

五铢钱

五铢钱

王莽改制

经常改变币制有“五物流名二十八品”之说

王莽的货币改制造成极大混乱,东汉恢复五铢钱

魏晋南北朝

由于朝代多,货币比较混乱

唐代

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开元通宝

“通宝”一词被历代沿用

货币的衡制开始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

乾元重宝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量猛增,宋钱品种繁多

有些地方铜钱铁钱并用,还有使用纸币

主要实行年号钱,铸“对钱”制度

宋代纸币交子

元代主要为纸币

第一次出现不兑换的纸币“中统宝钞”

中统宝钞

明清的货币与前面朝代没有太大变化

正德通宝

中国古代货币的样式在秦朝就已经大致定型,并影响到今天

康熙通宝

近代以来,货币样式很多例如有法币、金圆劵、银元、元宝、袁大头等等。

如今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时间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纸币、硬币和塑料钞、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共有12种面值,最小面值为1元,最大面值为5万元。 “发行的第一张人民币是50元券。这张人民币被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始人之一石雷先生收藏。”刘文和说,前几年曾有人出价50万元向石老求购,被石老拒绝。 老印钞工人回忆第一套人民币故事 张忠老先生今年76岁,从1949年3月开始在北京市印钞厂工作。作为一名工人,他曾亲历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刷工作。 1990年退休时,张忠已是北京市印钞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退休后,他又被厂里返聘从事厂史研究工作。 研讨会后,张忠向记者介绍了一些第一套人民币面世前后的故事。 为什么票面上没有毛主席像 在设计第一套人民币时,设计者原本计划将毛主席的头像印在人民币票面上。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人民政府发行的,而他是党的主席,这样做不合适。于是,第一套人民币中没有出现毛主席头像。”张忠说。 张忠说,为体现人民币属于“人民”的主旨,第一套人民币设计小组还赶制了许多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案作为票面图案。 为什么会有62种版别 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过程中,各地印钞厂共采用了7种印刷技术,最终出现了62种版别,这在几套人民币中是最多的。在第一套人民币中,100元券有10种不同版别,是版本数量最多的。 张忠说,第一套人民币在面世初期带有“战时货币”的性质———“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着发行到哪里。” 当时,党中央要求第一套人民币发行50亿元,但由于各地能力有限,能够设计版式的只有北京印钞厂和上海印钞厂。 “由于还是战争时期,我们只能有什么版就用什么版,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张忠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北京印钞厂在北京市找了3家信得过的印刷厂帮忙印制半成品,但总量还是难以满足需求。 在发现印量达不到解放形势的需求,而华北地区的印钞厂已达到印量极限后,1948年底,上级决定,由佳木斯印钞厂印制面值为1000元的人民币半成品。 “当时统一规定,在人民币正反两面上方印制董必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但佳木斯印钞厂那边没有这个资料。最终,由该厂工人仿照董老的字体自行设计了略显臃肿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印在1000元人民币的正面。”张忠说。 第一版1000元半成品印成后,为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采用了陆路加海路的方式运抵山东,再由陆路送往石家庄印制号码。由于信息传递不畅,这一版的人民币把阿拉伯数字的编号印在了左侧,把罗马数字的“冠字”标码印在了右侧,这也与其它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相反。另外,由于佳木斯印钞厂也是就地取材,所以这一版1000元券的长宽比例与其它版式不同,略显狭长。 “解放军解放一地后,都会在当地寻找印钞厂印制人民币。”张忠说,进驻各地的印钞厂前,军代表都随身携带北京或上海印钞厂提供的人民币版样。进驻之后,印钞厂将版样复制并开始印制。 与佳木斯印钞厂的情况类似,第一套人民币在全国各印钞厂都受到了战争和当地条件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版别。 张忠说:“受到纸张和油墨数量的限制,每批纸张和油墨用完之后就得换一批完全不同的纸张和油墨。此时,就不得不重新设计新的版式来配合这些材料。就这样,第一套人民币出现了62种版别。” 为什么采用民国纪年 在第一套人民币中,票面正面采用了中华民国纪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纪年。 张忠说,第一套人民币从设计上彻底清除了半殖民地色彩,凡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图案和文字一律不采用。第一套人民币上没有印制任何英文字母,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此外,为了不突出个人,也没有在票面上印制行长签名。 张忠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由于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所以第一套人民币在票面正面采用了中华民国纪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纪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于1950年8月开始设计第二套人民币。但由于当时新中国面临经济封锁,可用资源有限,第二套人民币直到1955年3月才开始发行。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5年5月第一套人民币全面停止流通期间,新中国不得不继续使用印有“中华民国”字样的第一套人民币。

人民币(缩写:RMB;ISO 4217代码:CNY;符号:¥)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1] ,建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人民币”名称由来

人民币的名称是经反复协商确定的。南汉宸说:“现在要做的准备工作有,搜集所有的统一货币发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区的发行指数,筹备起足够的发行准备金。还要确定出几种票面,各种票面的金额与价值含量,还要设计出票版图案,选定好纸张等等……既然中央和毛主席都同意我们的意见,统一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那我们的货币就叫‘人民币’了。”董必武说:“这个名字很好,说明了我们银行、我们货币的性质。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的、部门的,而必定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嘛!”

因为是人民的货币,是为人民服务的,由此得名。这也是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人民币”名称演变过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自12月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币作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并收兑地方纸币。不过,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并不叫人民币,出现过几种不同叫法,最终确定为“人民币”的名称也是经反复协商的结果。

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中称之为“中国人民银行钞票”。

在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中,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解放区钞票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在1948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社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社论也称“人民银行新币”。

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中称之为中国人民银行券。

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为“人民券”。

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第一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中始称“人民币”,自此,“人民币”这一名称第一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钱币的由来:

古钱币——宋钱4枚钱币铭文反刻范内,经浇铸取出铜币,范即毁坏,一范只用一次。币材多为青铜,含铜70-80%,余为锡、铅、锌等。晚期布币多为各诸侯国所铸,铸有城邑名称,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后范围逐渐扩大。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发行人民币,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发行人民币。

钱币交易名称的由来

以币面文字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明刀”,汉、魏、晋、南齐等时期的“五铢”以及唐朝以后的“元宝”、“重宝”、“通宝”等,都是因币面的文字而得名。

以币面图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铸银元,因钱币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

以币体形状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针首刀”、“圆首刀”、“三孔布”,汉代的“荚钱”,以及秦后的“方孔钱”,都是根据币体的不同形状而命名的。四、以币体重量命名。秦始皇时全国统一铸币“半两”和开始铸于汉文帝五年时的“四铸”,都是以当时每枚钱币的实际重量命名的。

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都在本区内流通,故称“边币”。

以译意命名。维吾尔语“普尔”译意为钱,“普尔钱”由此得名。

以通称命名。“番饼”是旧时对流入中国的银元的俗称。过去在广东通称外国为“番”,中国旧称银币为银饼,故对外国银币称“番饼”。

以币材产地命名。朱提银是汉代一种白银名称,产于云南昭通的朱提山。后世称银为朱提,即由此而来。

以币材与币形结合命名。“马蹄银”因其制作材料为银,又形如马蹄,故名。钱:周朝有一种铲形的耕具叫钱,它的形状和汉字“大”差不多,古人经常把它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金属货币又仿它制

光绪元年马蹄银

齐刀币

造,“钱”就成为货币的通称。

泉:汉代统治者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将“钱”改称为“泉”。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直到现在,集币迷们仍以“泉友”相称。

白水真人:王莽代汉称帝后,十分嫉恶刘氏,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正是由“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泉”字由“白、水”两字组成,故称“白水真人”。

青蚨:这是虚构出来的一种虫,见于晋干宝的《搜神记》。据说其虫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无论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买东西,无论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这则传说寄托了钱久用不减的心愿。

孔方兄:又称“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没柰何:宋人洪迈《夷坚志支志》记载,宋人张循王家中富有,怕人**,为此,他让人把每一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

老官板:我国明朝时把坏钱叫做“板儿”,称好钱为“老官板儿”,简称老官板。此典出于官局铸钱每板为六十四个,板板一个模样,故有此别名。民间谚语中给予了新的含意,用“板板六十四”来形容拘泥呆板不善随机应变的人。

1999年版的人民币五元

除上述古钱别称外,尚还有很多代名词如紫绀,错刀和赤仄等。铜钱,则是民国时期对历代古钱的称呼,上海人侧读作铜细的,以来区分民国流通的铜元,直到今天,还被广泛地作为财富的象征,钞票的代用词,成为我国古钱称呼中家喻户晓至今尚在使用的钱币代用词。

空首布币:布币是春秋时期除齐,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货币。早期的布币形体较大而无文字,以后多铸有纪数、纪地、纪干支、纪币或币值的文字。

春秋时期空首布币有:

“吴”空首布:“吴”,地名,即虞山,属晋,在今山西省虞乡。

“智”空首布:“智”,地名,即智城,晋邑,在今山西省解县。

“高”空首布:“高”,地名,即高都,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晋城县东北。

“周”空首布:“周”,地名,即平周,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

“留”空首布:“留”,地名,即屯留,属晋,在今山西省屯留县。

“示”空首布:“示”,地名,即示邑,属晋,在今山西省祁县。

“同”空首布:“同”,地名,即“同是”,亦即“铜鞮”,晋邑,在今山西省沁县。

“雨”空首布:“雨”,地名,露的省写,亦即潞,晋邑,在今山西省潞城县。

“吉”空首布:“吉”,地名,晋邑,在今山西吉县。

“文”空首布:“文”,地名,属晋,在今山西文水县。

“耒”空首布:“耒”,地名,即耒邑,晋地,在今山西黎城县。

“吕”空首布:“吕”,即晋吕邑,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侯”空首布:“侯”,地名,即晋温邑,今河南武陟县。

“南”空首布:“南”,地名,魏地,今河南南阳。

“于”空首布:“于”,地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武”空首布:“武”,地名,赵邑,在河南省北。

“甘”空首布:“甘”,即甘丹,地名,亦即邯郸,赵邑,在河北省。

“向”空首布:“向”,地名,春秋时郑地。今河南洧川县西南。

“是”空首布:“是”,地名,即“同是”。见上释。

“贞”空首布:“贞”,即贞阝,地名待考。

“戈”空首布:“戈”,即武的省写。

“木”空首布:“木”,即木门,地名,属晋。

“尚”空首布:“尚”,地名,即邬,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介休县。

“西”空首布:“西”,即西都,地名,本属晋,后属赵。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首次正式确定人民币的符号。因为人民币单位为“元”,而“元”的汉语拼音是“yuán”,因此,人民币符号就采用“元”字汉语拼音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Y”。

为了区别“Y”和阿拉伯数字之间的误认和误写,就在“Y”字上加上两横而写成“¥”,读音仍为 “元”。从此,人们就开始用“¥”符号表示人民币,在书写数字金额时用它作封头符号了,如人民币100元写作“¥100”或者“RMB ¥100”。

扩展资料:

人民币的标准货币符号:

CNY(ChineseYuan)是ISO分配给中国的币种表示符号,中文名称人民币。人民币的简写用的是其汉语拼音开头字母组合,即RMB¥,但它的标准货币符号为CNY。CNY是国际贸易中表示人民币元的唯一规范符号。如今已取代了RMB¥的记法,统一用于外汇结算和国内结算。

但用于国内结算时在不发生混淆的情况下RMB¥仍然可以用。银行一般使用国际法定符号CNY,而企业内部会计多用RMB¥。有时候出于简化原因(譬如为简化打印机设计而只支持ASCII字符集),RMB¥中的¥被省略掉记为RM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NY

以上就是关于人民币收藏的收藏由来全部的内容,包括:人民币收藏的收藏由来、小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第一张人民币的来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57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