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齐鲁大地”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

马拉松起源2023-05-08  37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山东省,其中鲁位于中南部,齐国位于北部,所以我们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

那为什么用鲁作为山东的简称而不用齐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齐国重功利,大力发展经济,国立发达。而鲁国重伦理,是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当时的鲁国是周王朝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以礼教思想为主,当地的封侯积极地实行和完善周王朝的礼法,成为当时的礼乐大邦,是中华礼仪的典范,非常好的传播了周朝文化,所以人称周祀在鲁。

其二,无论是哪里人,一提到山东我们就自然想起了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山东最引以为傲的名人之一-孔子,孔圣人祖籍就是鲁国人。虽然齐国国立强盛,人口和国土都比鲁国优越的多,但也只是存在一时,而儒家文化却流传千古,就连我们现在的文化输出的方式之一,也是创办孔子学院。

其三,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实行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分封制,鲁国的诸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属于皇亲国戚,而齐国的封侯是姜子牙,属于臣子,鲁国明显和周王室的关系更近一些。所以鲁国是正统,齐国则是家臣。两国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自然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电报的出现,各个省要上报自己的简称,由于“冀”和“齐”的读音太相近,而且河北先报了“冀”为简称,所以山东只能使用“鲁”作为简称了。

春秋历史上的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当时齐国的都城是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也正是因为如此,山东才被称为“齐鲁大地”。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所以各国的疆域也是在不停变化的,而齐国疆域最大的时候,坐拥山东大部分地区、江苏和安徽北部小部分地区,甚至辽东(燕国)还一度被齐国攻占。如果抛开战国时期不说,但是春秋时期,齐国可以说是当时的霸主级别的国家。

齐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齐国就建国了,当时姜子牙帮助周武王推翻商朝的统治,随后周武王册封姜子牙为齐王,并且允许姜子牙在山东一地建国。而姜子牙励精图治,把齐国建立成为当时最富庶的国家,也是当时周朝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而且直到战国后期,齐国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涌现出来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齐桓公、齐威王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君主。而文臣方面管仲、宴婴等人都是当时文官的翘楚,武将方面田单、孙武都是出自齐国,文学方面孔子、孟子等圣人也都出自齐国,可以说,当时的齐国绝对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也是当时华夏大地的文化中心。不过,可惜的是,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王建和丞相后胜,只想着吃喝玩乐,无心朝政,最终导致齐国被秦国所灭。

可以说,齐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也涌现出来过许多名人,而现在山东依然有齐国的遗址,比如齐国故城等等,如果希望了解更多的齐国的历史,可以看看《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等书,上面有详细的齐国历史的记载哦!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齐国的都城是现在的淄博市附近,鲁国那就是孔子的出生地曲阜

齐国疆域: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齐国占领的。当然,除了山东地区,齐国的势力还延展到河南、河北等周边地区。

鲁国疆域:国都在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数县。

在泰安市泰山北麓,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济宁是鲁文化的发祥地,而泰安市则是齐鲁文化的交汇点,最能代表齐鲁文化。

由于齐和鲁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紧邻,到了宋元时代,齐鲁文化基本融合,到清朝设立山东省,因此现在的山东也被称为齐鲁大地。

扩展资料:

鲁国既不是春秋五霸,也不是战国七雄,从实力上讲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但它的文化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被称作礼义之邦。

周武王、周成王时期,在周公旦等策划下分封天下,姜子牙被封在齐国这个地方,是齐国的开国国君,齐国都城设在临淄(即今山东淄博)。

周公被封在少昊之墟,国号为鲁,即今天的山东南边一部分地区。周公由于公务缠身,没法亲自去遥远的东方鲁国这封地上任,而是安排了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都城设在曲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齐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鲁国

广袤的齐鲁大地。广袤是指广阔,宽广,比喻非常广阔,用于修饰土地面积天空,广阔,广大宽阔,齐鲁大地,是指山东省,因山东古为齐国、鲁国的土地,所以叫齐鲁大地,修饰土地用广袤,所以是广袤的齐鲁大地。

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开国君主: 姜尚(吕尚,姜子牙,姜太公)

都城: 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地理位置 :今山东北部

建国时间:约前11世纪

灭亡时间:前379年(为田齐所灭)(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

历史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是“齐鲁大地”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全部的内容,包括:山东是“齐鲁大地”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齐”、请问战国时的齐国是现在的哪里、齐、鲁在古代各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两地具体位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53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