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三字经

文明礼仪三字经,第1张

文明礼仪三字经分三部分:

1、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2、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3、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在大部分名人名言中体现出来。下面一起看看吧!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6、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7、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10、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13、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1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1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1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1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20、知耻近乎勇。 —— 孔子

21、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22、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2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24、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

2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2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2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3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3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3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3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35、奢侈总是跟随着*乱,*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3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37、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38、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39、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40、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4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4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43、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4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45、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46、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47、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48、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49、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50、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51、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52、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安陵怀有身孕以后,皇上计划着给她封妃,这也是宫中历来的惯例,安陵容并不怎么受宠,在没封妃之前连自己的封号都没有,只是用姓氏做封号。

这次封妃后,皇上打算让内务府给她取几个封号,也算是表达对安陵容的重视。

甄嬛知道这件事后,就做了一盘藕粉桂花糕端到皇上面前,此时的甄嬛正是最得宠的时候,都说拿人手软,皇上吃了她的东西,甄嬛也算是有了一点话语权。

不一会,苏培盛就拿来了三个字,甄嬛拿起其中的“文”字说道:“这个字对安妹妹的性子。”

皇上听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容儿静默谦顺,乃礼仪人也。”

这句话听起来没有半点毛病,像是夸人的,说安陵容是个讲究礼仪的人,然而如果你真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会知道这竟然是四大爷在当着甄嬛的面“开车”。

“礼仪人也”出自《昭阳趣史》,这是汉成帝称赞赵飞燕的词,原话是“赵婕妤丰若有余,柔若无骨,迂处谦畏,若远若近,礼义人也。”

其中的“迂处谦畏”与皇上口中的“静默谦顺”如出一辙,看似夸赞,实则是表达一种对待君王的态度。

而礼仪人也前面的“若远若近”,就是若即若离的意思,在汉成帝的口中,这其实是一种床笫功夫,指女子很有魅惑男人的手段。

其实皇上说的这句话,完全是将安陵容看做了一个玩物,而他之所以宠幸安陵容,完全是因为她有足够的手段。

怪不得甄嬛在听完后似笑非笑,因为她早就知道,安陵容得宠全是靠着见不得人的迷情香,不过尽管皇上这样说,甄嬛还是没有将这个称号给安陵容。

她只用三言两语就把三个称号全部否决了,最终亲自写了一个“鹂”字,目的就是为了羞辱安陵容。

摘要:孔子的“为国以礼”、“不学礼,无以立”,荀子的“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都从不同维度来说明“礼”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环境创设,感知礼仪和适时放手,体验礼仪还有多元鼓励,懂得礼仪三个方面出发,阐述笔者在班内实施园本特色课程――礼仪教育(即礼仪谣)的过程中是怎样自然熏陶并利用,有机渗透到孩子的活动常规中,培养孩子从小学做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人。

关键词:礼仪谣 活动常规 自然熏陶 利用 礼仪人

《纲要》中说:要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如独立、自制、专注、良好的秩序等。[1]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教育不仅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真正实施好园本特色课程礼仪教育呢?礼仪谣就是我们幼儿园“礼味”十足的教育资源。“礼仪谣”以简明扼要、简单易懂的儿歌方式总结各种礼仪方面的注意事项,有意识的介入到孩子游戏生活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帮助孩子理解,运用,直至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我们也对礼仪谣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1 环境创设,感知礼仪

“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11硬环境

校园环境往往是大家进入园内的第一视线,在幼儿园,每一块墙面都会和幼儿来说话,童趣盎然且润物细无声。在孩子与环境交融中,含蓄地将礼仪内涵影响给幼儿,幼儿在对环境的观察感知或理解中,能不断清晰内容,领悟并修正言行。

“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创设符合幼儿发展和教育要求的精神环境,老师起到了表率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有意无意地教育着幼儿。

2 适时放手,体验礼仪

21消化

有一处是孩子们每天午睡前必去的地方,那就是教室特色版面的周围一带。和同伴你一句,我一句,喜欢缠着老师朗诵大家共同布置的礼仪小贴士特色版面。读到《入睡》:入睡前,先入厕。脱鞋子,摆整齐。上床后,不嬉戏,铺被子,脱衣裤,不趴睡,不蒙被。孩子们朗诵地劲头十足,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也会边走边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嘀咕着,还会互相提醒入睡前,先入

厕……

22吸收

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布置也是她们积极感知版面内容的快捷径。孩子们在参与中会产生特别的成就感:“这是我画的!”成功会让孩子一次次欣赏并介绍自己的“杰作”,在视觉到听觉的接收中,新一轮的感知与理解呈螺旋式上升之势,这一过程蕴含诸多礼仪教育契机。同时还能运用图文结合等多元化的方法来提升孩子的经验,多提供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朗诵,表现的机会,又以观看情境表演、内容并解释意思、动作表演等途径来学习新的礼仪谣,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礼仪谣,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礼仪谣,切实将礼仪谣的内容转化成孩子们自身的意识,并去指导孩子们的言行规范等等,达到循序渐进的最佳效果。

23转换

幼儿年龄小不能清晰常规内涵。如果将常规内容礼仪化,将枯燥的要求柔化,形散神聚,幼儿就会很快明白常规内涵。如,排队时,孩子们一开始排不好,我们让孩子们一遍朗诵礼仪谣《排队》,一遍排队。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知道如何排队了,在朗诵声中去规范提升自己养成正确排队的好习惯,真正感知常规,领悟日常细则。

3 多元鼓励,懂得礼仪

31家园合力

《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我们开启家园互动的模式,通过家校路路通,或者是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使家长和孩子都知道常规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怎样去遵守常规。当孩子在园表现出彩时及时反馈给家长,园内的评选,父母的表扬和老师同伴的认可,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让孩子反复期待,实现知行合一。

32评选人物

礼仪的教育始终坚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由老师和孩子共同评点“感动人物”这种方式,就是建立在满足幼儿童心,投其所好之上。“每日的礼仪宝贝”,“每周的礼仪之星”,“每月的礼乐天使”,到最终的“礼乐小达人”的评选,园内每周集体晨会上老师点名的亮点发布,每月在大厅展板上的展示亮相等等,这些来自同伴的“人物”极强地刺激着幼儿的好胜心,同伴的“优秀礼仪事迹”具体可感,当老师给“人物”授以红色缎带和奖章时,激励演变成新一轮的刺激,“我也要做礼仪之星!……”可见,“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

33鼓励提升

争当“礼仪之星”是孩子间的话题,来自同伴中“人物”的强大刺激,孩子的羡慕也就成为自己的内驱力,提供同伴的“人物礼仪事迹”,孩子也会知道为什么他会成为“礼仪之星”?因为他坚强勇敢。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绿叶。”活泼外向的孩子喜欢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内向的孩子可能在集体面前的表扬会适得其反,让其不知所措,有时小范围或个别加以表扬,给予孩子自信心,提供一个表现的缓冲期,让她先在好朋友,小组成员面前表现,从而慢慢提升到全班幼儿面前大胆自信的表现。适时奖赏一个“红苹果”“小贴纸”或者“五角星”,幼儿成功后的幸福感指数明显上升,在这个幸福过程的享受中,刚才自己的言行就得到最大的强化,再现行为成为可能。

常规礼仪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当孩子行为发生认知冲突,只要围绕冲突的刺激,修正原先的常态表现,方可实现知行合一。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只有给予不同刺激和不同需要的满足,将礼仪元素恰当融入环境,配以熏陶和角色期待,让孩子体验和表现礼仪,从小做一个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人。

以上就是关于文明礼仪三字经全部的内容,包括:文明礼仪三字经、礼仪名人名言100条、为什么甄嬛要封安陵容鹂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33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