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与采访最常见的类型是

馥珮2023-05-08  23

新闻写作与采访最常见的类型是:

新闻采访的方式

一、直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二、视觉采访即用眼睛采访。

三、书面采访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四、体验式采访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

五、隐性采访又叫微服采访。记者采访时,不公开自己的身份,隐姓埋名,使用权对方不知道你是记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图。

六、电话采访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的最大优势是快捷,美国称之为“快餐式采访”。

七、网络采访指记者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E-mail)这一信息传递载体向特定的对象进行采访,或者以“邮件列表”(Mailinglist)、“新闻讨论组”(Usenet)、QQ等形式向不确定对象群进行采访,也可以是由记者借助电脑网络进行资料检索、数据查询等“静态”采访。

八、精确新闻采访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以及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等。

《新闻报道与写作》这本书对采访入门操作性技巧写得非常深刻: 第一,不要在采访开始时一下子就提尖锐的问题,相反打破坚冰,解释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你要找他,说几句奉承话听上去很有效果。 第二,采访分为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两种,开始的问题通常应该是开放式问题,从消息来源最熟悉的问题开始,提一些采访对象与你共同态度的问题,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不要一开始就闭合,用开放性问题转移敌人注意力。 第三,仔细观察并且倾听,采访对象的反映怎么样。他看起来是知无不言还是藏有秘密。他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打断他,问一个小问题,或者仅仅试试他的反映,你得仔细观察并倾听。 第四,通过你的问题,从采访开始就要引导敌人进入你设计好的思路。在逻辑上应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在提一个尖锐问题之前,应有两三个问题做铺垫。不能像法拉奇,他可以第一个问题就问尖锐问题。他一般都采访国家领袖,第一个问题把人家吓了一跳:据说你们国家很腐败,我想请你告诉我腐败到什么程度。当然你不是法拉奇,没这份就别提这个问题。 第五,要不断提醒自己,内容是否已经足够,要补充什么,导语该怎么写,怎么切入,跟原来的设计思路会不会改变。 第六,不要忘记问关键问题。 第七,不能回避令人尴尬的问题。在问完了你想出来的全部问题后,问尖锐问题的时机就会到来。 第八,不要回避幼稚的问题。要让采访对象知道你也有笨的时候,你也不是无所不至,即使你做了准备工作,你肯定有不熟悉失误的和笨的地方,这样采访对象会很高兴的填补这种差距,他的警惕性降低马上会跟你说很多。 第九,养成追问的习惯,比如:说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那样呢?通过追问使采访对象不断往下说下去。 第十,有时候改变一下谈话节奏会有助于采访。例如突然将你的笔记本放在一边,营造一种问完了的假象,突然对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表现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做完这个戏以后一定要再回到敏感的问题,一个突然的停顿是非常有用的,当采访对象说了一段话以后,如果你面带暧昧的笑容看他几秒钟会使他不安,这种不安会使他不假思索地说出很多关键的内容。 第十一,千万不要因为采访对象说无可奉告便放弃那个问题,那仅仅是攻坚战的开始,你可以表现得好像是误解了他的话,稍稍改换措词后重新提问。如果他依然拒不开口,你可以表现得他误解了你。第三次的时候假装他不会拒绝这个问题,根据他的拒绝提出一个令人为难的结论。 第十二,偶尔你最好的采访可能来自采访对象认为采访已经结束的时候,当你要说再见的时候,采访对象经常会放松下来,说出一个根本没有事先准备的话,因此在离开大门之前都要保持警觉。美联社的记者就说,采访的宝石可能在笔记本合上之后才到来,根据工作经验我发现在这个时候获得的东西可能比在采访的时候获得的东西还要多。 以上这是这个采访

一、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

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新闻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避免东打一枪西开一炮漫无目的碰运气的情况出现。并且,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进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积极充分的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与其他采访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的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要求记者根据收集的采访对象的资料,对采访对象进行“肖像判断”。所谓的“肖像判断”,是指正确判断采访对象的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使自身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得到成功。

二、营造认同效应,创设和谐气氛

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把记者视为自己人,产生“认同效应”。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记者本身,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服饰打扮、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向对方传达友好亲切的第一印象。比如,同贫困地区的农民接触,如果记者百般顾忌,说话居高临下,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记者正常大方,对待农民亲切热情,对方自然愿意回答提问;同开放地区的上层人物接触,如果记者衣冠不正,举止粗俗,也难免被人小看。如果记者举止优雅,问题妥当有内涵,对方积极相应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同时,采访时的气氛是否和谐合作,也同样对营造“认同效应”关系极大。因此,采访开始前往往要有点“跑题”的谈话。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轻松又讨巧的问题激发对方的回答兴趣,从而通过几分钟的题外闲聊,拉进双方距离,这样,再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

三、善于引导主题,积极把握主动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能否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使采访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这是采访成败的关键。要保持主导地位,第一要善于运用语言提问引导,第二还必须善于运用种种非语言的手段。

前者顾名思义,对记者选择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准备的问题必须前后连贯,富有逻辑,且紧扣主题,有利于挖掘所需的新闻价值。而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直截了当,但却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暗示、感染、激励、驱动的作用,它往往会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不知觉间引导采访对象进入记者设定的问答逻辑中,避免采访对象不着边际的胡乱回答。例如,当谈话偏离采访要求时,记者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语言符号,譬如淡化专致的神情、移开凝视的目光、放下正在纪录的笔、起身点烟倒水等等,适当提醒和暗示对方。这样使对方有所领会时,再通过语言转移话题,就会显得较为自然,对方在心理上也容易跟上。

四、其他采访技巧

记者在采访全过程中,如果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便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他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当谈话对路时,不论记者是否同意对方的具体观点,都应通过会意的点头、适当的“嗯嗯”应答声、或在笔记本上择要而记的行动,给对方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在不经意中吐露了某种隐私或对自身不利的情况,记者应该保持若无其事的神态,以免对方感到后悔、尴尬而影响后续的谈话。

采访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再多的技巧也比不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真诚与热情所能带来的成功效果。面对采访者,只有记者本身抱有正确真诚的态度,才能感染对方,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希望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并随着采访次数的增多,实际经验的丰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更多,更丰富的采访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新闻写作与采访最常见的类型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新闻写作与采访最常见的类型是、如何进行采访、求采访技巧方式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33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