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的凸向规律

77552023-05-08  28

等温线的凸向规律如下:

一般来说,气温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就说明这里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附近地区。如果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就说明这里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附近地区判断等值线有“凸高值低,凸低值高”的规律。

某地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说明这里气温值高。某地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就是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说明这里气温值低。

等温线(isotherm):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凸向法:

根据等温线弯曲部位的凸向特点,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高低规律”。即所谓"高”,是指等温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方向凸出,即每一条等温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温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

“低”则与“高”相反,即等温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即“凸高为低,凹低为高”。

以下是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1、看等温线的走向,如果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即纬度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比如南半球的0℃等温线比较平直说明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因为该等温线主要从海洋通过,而北半球的20℃等温线在从太平洋进入北美洲大陆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弯曲,说明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2、要看等温线所标注的为气温数值,数值越大表示气温越高。

3、看等温线的疏密。比如北极地区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南极地区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

4、注意20℃等温线大致和南北回归线吻合,而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五带中的热带。

1799~1804年,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广泛考察南北美洲和亚洲内陆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出借助气象要素平均值可阐明气候规律性,创造了用等温线表示平均气温的制图方法。1817年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等温线图。

把同一时间内测到的气温资料,填在特制的地图上,称温度分布图。在温度分布图上,把温度值相同的各点连成平滑曲线叫做等温线,绘有等温线的地图称等温线图。观察等温线图先看数值高低及间隔幅度,再看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以分析温度差别小或大;

然后可结合地形图等分析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原因,如与纬线平行则受纬度影响为主;若等温线与海岸平行则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需考虑地形影响,因此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为研究某一区域内温度分布及原因提供资料,等温线图是研究地表热状况空间分布的依据。

等温线的分布:(1)等温线分布规律:等温线的温度数值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即无论一月,还是七月,无论陆地还是海洋气温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2)不论陆地还是海洋,如果表面状况较均一,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即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南半球因陆地面积小、水域面积大,等温线较平直,大致与纬圈平行,说明影响南半球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3)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等温线密集(即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冬季大于夏季,南半球相反),但是其数值仍然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等温线的凸向:(1)一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均向北凸;七月正好相反。(2)由于受洋流的影响,海洋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是的,除非大的画不下!

楼上说的根本就不对,拿太平洋做个例子,自赤道向两边看,等温线基本是平行的,但是你往全太平洋看,等温线是闭

合的,若你还说没有闭合的话,那就是等温线撞到陆地上了,其实陆地上也有等温线,只是没有画出来而已!

说的通俗点,就是:等温线内代表的是一个区域内温度相等,若在图上线不闭合,那就是说这个温度的范围很大,不过

在大的东西也有个头,既然有了头那自然是闭合的

等温线的解释

把在同一 时间 内温度值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联线。可以显示温度高低的分布状况。

词语分解

等的解释 等 ě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数量、 程度 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 平等 。等于。等同。等值。 等量齐观 。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等级。等次。等第。 等而下之 。 特指台阶的级。 种,类:这等事。 表示同 一辈

以上就是关于等温线的凸向规律全部的内容,包括:等温线的凸向规律、等温线的判读、全球等温线分布规律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16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