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师、太傅、太保是什么官职

清太师、太傅、太保是什么官职,第1张

一、太师

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

二、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据著作记载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

三、太保

太保,中国西周(前104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2年)的官职名。据记载,殷商太甲时,伊尹就担任太保。西周成王时,成王年少,由周公与召公辅佐,以召公担任太保,太保之名由此而始。

四、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指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置的辅政官员。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四殿二阁,即保和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五、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清代官名,正一品。清代顺治时期正式设立,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自嘉道以降,特别是军兴以后,中央式微,咸同以后,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阁大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领侍卫内大臣

1、太师历朝都是最大的官(或最高的加官),一般不掌实权。但也有个别掌权的。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闻仲闻太师,纣王也要敬畏他三分。还有三国时期的董卓,也自封为太师,总揽朝政。到唐朝时,这三个职务都没落得差不多了,只是地位和品级很高。这种虚衔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2、太傅不是太子的老师,太子的老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傅一般给在文上面有建功立业的老臣。像《寻秦记》种的项少龙,他就是秦始皇的师傅,被封为太傅。

3、太保主要是给在武方面有建树的人。例如鳌拜便被封为少保(少师、少傅、少保地位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4、历朝历代这三个职位都是至高无上的,自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下来后,这三个职位一直是正一品(唐朝宰相为正二到正三品,清朝宰相是从一品)。这些官职虽然至高无上,但是没有什么实权,相当于现在的县里面,县长老了,就退到人大主席(中国是一党委二人大三政府)。

太傅是中国古代职官,是虚职,并无实际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待遇。

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位列三公之一。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著名太傅:

1、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汉族。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2、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 相传小时候没走几里,过桥时马惊,繇落水几死,于是他亲戚认为相者的话是对的,就很看重他,为之供资费,让他专心读书, 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

曹丕代汉后任廷尉,封崇高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名显当时。曾先后数次向曹操、曹丕上书减少刑种,未得答复。明帝即位,迁太傅,后卒,魏明帝亲为送丧,子孙封列侯。

太子太傅是官职。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傅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扩展资料:

著名太傅

贾谊(前200~前168年),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_鸟赋》最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傅

在汉末三国时期,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这四位君主,可谓曹魏的四朝元老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

皇帝曹芳在位时,大将军曹爽上奏天子,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由此,直到去世前,司马懿一直担任着曹魏的太傅一职。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的“太傅”,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

首先,就太傅这一官职,始于西周时期,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在帝王年幼或者缺位的时候,太傅理论上可以代为管理天下,所以在西周初期,周公旦担任太傅时,因为周成王一开始年幼,周公就实际上在代为管理天下。秦朝时期,太傅被废除,也即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没有太傅。不过,进入到西汉时期,太傅一职曾被短暂恢复设立。东汉时期,太傅则长期设立。

自此之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往往都会设立太傅一职,以此授予德高望重的大臣,或者在这些大臣去世后,追封太傅一职。在地位上,太傅有的时候属于三公,有的时候则地位在三公之上。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在东汉时期,太傅这一官职在三公之上,为“上公”。众所周知,三公是正一品的官职,而太傅的地位,甚至还要在三公九卿之上,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了。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到了三国时期,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东汉时期的官制,所以仍旧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而就太傅司马懿来说,地位则在三公之上,也即从地位上来看,当时只有皇帝曹芳在司马懿之上了。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为三公之一。魏明帝曹叡在位时,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曹叡继位后,王朗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至于蒋济等大臣,也曾担任三公的官职。

换而言之,在曹魏的文臣武将中,有不少人最终位居三公。可是,能够像司马懿晋升为太傅的,则是相对罕见了。不过,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司马懿担任的太傅,往往是一个虚职,也即偏向于荣誉官职,而没有什么实权。回到司马懿晋升太傅时的情况来说,这是大将军曹爽为了架空司马懿,所采用的明升暗降之计。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曹芳即位后,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大将军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同执掌朝廷大权。彼时,曹爽作为大将军,执掌曹魏兵权。而就司马懿来说,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也都是比较有实权的官职。比如在汉朝和三国时期,大臣一旦录尚书事的话,就可以节制尚书令,从而像丞相一样处理朝政。

对于曹魏来说,曹操、曹丕之后,不设立丞相一职。因此,录尚书事的担任者,可以称之为宰相了。但是,大将军曹爽为了独掌大权,选择上奏天子,任命司马懿为太傅,也即让司马懿担任一个偏向于荣誉的官职,从而达到明升暗降的效果。

最后,对于司马懿来说,晋升为太傅之后,地位看似提高了,实际的权力却变小了。比如曹爽发兵进攻蜀汉的话,司马懿只能一旁规劝,并没有什么能阻拦曹爽的权力,也即太傅在魏晋时期,已经是一个虚职了。当然,正是因为架空了司马懿,曹爽逐渐得意忘形,乃至于让司马懿有机可乘。公元249年,司马懿正式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司马懿的太傅一职并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并且,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再加上太尉蒋济等文臣武将的支持,从而让司马懿笑到了最后,成功诛灭了曹爽及其党羽。

嘉平元年(249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因为坚决不担任丞相一职,司马懿虽然掌控大权,却还是太傅一职。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之前,曹芳册封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丞相一职之前只有曹操、曹丕父子担任,自己不管是担任丞相还是相国,都会凸显出自己的篡位野心。同样的道理,曹操称魏公,遭到荀彧等人的反对,而司马懿自然不好接受安平郡公的爵位。不过,在司马懿之后,司马昭先受封晋公,后进位晋王,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以上就是关于清太师、太傅、太保是什么官职全部的内容,包括:清太师、太傅、太保是什么官职、太师太傅太保具体是什么官职 太师太傅太保是什么意思、太傅是什么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10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