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第1张

共和行政: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弭兵: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月,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进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谶纬: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基础,以预占为特征的神学体系。谶chèn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起源很早,战国时流行于秦、赵等国。秦末农民大起义曾利用这种迷信形式,如《史记•秦本纪》所载“亡秦者,胡也”的谶语,《陈涉世家》所载“篝火狐鸣”、“鱼腹帛书”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后方士们采集、制造大量谶言,结集为书。与此同时,以《公羊传》、《尚书大传》、京房《易》学、《春秋繁露》等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依据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理论,解释社会政治现象,预占色彩日趋浓厚。哀、平之际,谶言迷信与今文经学中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神学合流,并吸收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杂占、符命、五德终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谶纬神学。王莽代汉,光武中兴,都利用过谶纬中的图谶符命。东汉时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极为盛行,亦称内学,经过官方学者整理删简,逐渐定型,以符瑞预占为主的称谶书,如《河图》、《洛书》、《论语谶》等;附会儒家经义以言灾祥符命的称纬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纬等。其内容实质并无很大区别。经过石渠阁、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其与今文经学的结合。其中既充斥荒诞迷信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乐律等方面的科学史资料。如《尚书考灵曜》说:“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反映了当时朴素的地动假说。对于研究西汉后期至三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状况、思想、宗教、艺术、风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其社会政治观所采取的五德相生说,及带有影射性的神秘谶言,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在王朝更迭时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据,加剧社会的动乱。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数加禁毁,大部分已散失,难窥全貌。前人有数种辑本,以赵在翰《七纬》较佳。近年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重修纬书集成》,最为完备。

中朝:1临朝之时。 2汉代朝官自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员。 5偏安江左的东晋、南宋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西晋、北宋为"中朝"。南北朝时,亦称南朝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时亦指中国。

清议:(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党锢:禁止某政治团体或派别中的人员任官职及限制其活动。

(党锢之祸: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周原:周原包括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古公亶父曾在此处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屋,成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文王、周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

宗周:(1)指 周 王朝。因 周 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丰 、 镐 、 洛邑 亦称为 宗周 。

成周:西周时期的东都,东周时期为王都。西周时期,东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遂称王城。春秋中叶,周景王卒,发生王子朝争位之乱。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势盛,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为敬王修城,此后,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成周与王城分指两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后的赧王才又迁回王城。

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善恶取于此,不税民之自治也)

qfqt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课程

2、最近发展区

3、终身教育

4、自我效能

5、苏格拉底方法

6、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2、道德教育如何与生活联系

3、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优势、不足及思考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3、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影响

4、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体西用”

2、教育

3、班级授课制

4、道尔顿制

5、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谈谈如何认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及行动研究的步骤

2、论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简述“六艺”教育及其当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评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征、意义及其局限性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论述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结合中学生的时代特点谈谈你对目前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学目标

2、学校教育

3、“六艺”教育

4、苏格拉底方法

5、学习动机

6、道德情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德育的主要途径

2、蔡元培“五育并举”的五育是什么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步骤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试论述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

3、试论述杜威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思想

4、联系实际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 分)

1、活动课程

2、教学

3、化性起伪

4、道尔顿制

5、最近发展区

6、信度与效度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教育先行”是20 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2、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反对接受学习,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学习

3、卢梭认为事物的教育和自然的教育都要服从于人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 分)

1、简述个人本位论

2、论述价值澄清模式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5、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 分)

1、品德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根据品德的因素进行道德教育?

2、有人说,过去要求教育嫁给政治是错误的,现在要求教育嫁给经济也是片面。教育首先要嫁给人,人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社会的教育。有人则认为,人不是抽象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提法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也不可能发展抽象的人。有人说,教育要以育人为中心。但也有人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建设,不允许搞多中心。你对此有何评论。请自拟题目,写800 字左右的短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 分)

1、《普通教育学》

2、社会本位论

3、最近发展区

4、有效教学

5、行动研究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 分)

1、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2、决定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解决社会生活的课程

5、课改文件的名称

6、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反映学生成长变化的评价方法是

7、学生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

8、学制发展的方向

9、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0、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属于理论

三、判断并作出说明(每小题8分,共40 分)

1、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2、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3、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4、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5、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四、问答(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

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五、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人教版第七册钓鳟鱼的课文,老师提问“仔细读课文,看看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生1:为什么还没有到时间父亲就允许我钓鱼,而掉到鱼又让我放走?”老师脸带怒色地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坐下。”生1 很害羞地坐了下去,这一堂课就再也没有举手了。生2:我觉得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老师:仅仅是严格吗?生2也坐了下去,再也没有发言。老师: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父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下课后老师向同事抱怨:我给了他们机会,可是他们不珍惜,只好我自己报了答案,我也没有办法。

问题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问题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四书”的是(   )

A《诗经》、《春秋》、《礼记》、《尚书》

B《学记》、《大学》、《论语》、《中庸》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大学》、《春秋》、《孟子》、《周易》

2在西方教育中,现代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3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识记、理解、应用      

B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情感目标

C生成目标、获得目标、转化目标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建设社会政治制度                B开展思想宣传活动

C开设思想政治课程                D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5由学生自己选择出来的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表现性评价

6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智能发展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7近代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下列哪种思想不是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革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   )

A复古主义思想                     B工读主义教育思想

C平民教育思想                     D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9在古代欧洲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教育的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10重视观察学习和榜样模仿的学习观点,属于(   )

A操作性反射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认知派学习理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学校教育制度

12课程标准

13书院

14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教育为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制约性。因而,教育是社会的附属品,没有独立性

16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

17品德教育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8简述当前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19试比较分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20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点的主要内容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3阅读下列案例,回答问题:

一位中学老师,发现班里一位女生经常化妆,于是便把她叫到办公室,很真诚地对她说:“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妆的学问吧。”学生很惊异,“老师,化妆还有学问?”老师说:“当然了,你认为中学生怎么化妆才做漂亮呢?”学生说:“还真不知道呢,老师说说吧。”老师说,“我认为,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又充满活力,具有自然美,过分化妆恰恰会掩盖你脸上的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你是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听后,羞愧地低下头,说:“老师,你讲的很有道理,我以后再不化妆了。”

⑴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德育方法?

⑵请简述这种德育方法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要求。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指的是?

A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B诗歌、书法、音乐、舞蹈、射箭、交往礼仪

C《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D礼、乐、射、御、书、数

2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亚里士多德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它是促进人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活动

B他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它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D它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造就“完全人格”即发展个性和群性作为其民主教育思想的核心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陶行知  C蔡元培  D杨贤江

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第一个进入人的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它的提出者是?

A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奇  C涂尔干  D斯宾塞

6有一种活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成人与成才,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活动是?

A个别指导  B教学  C小组讨论  D团组织活动

7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康德

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

A教育学相互促进  B学习他人长处与克服自己缺点想结合

C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9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并把这种理想人格描绘为“宝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式学习,强调符号强化和自我强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终身教育

12道德情感

13.“中体西用”

14.最近发展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16.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

17.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8.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

19.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20.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21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2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注:这里的“不同教学模式”是指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23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   )

A军国民教育 B公民道德教育 C世界观教育 D美感教育

3、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晏阳初   C陈鹤琴   D梁漱溟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者,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教学法的初步设想是(   )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亚里士多德

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的是(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裴斯泰洛奇

6、杜威一生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其中,作为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和最集中的阐述的是(   )

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经验与教育》

7、班杜拉将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之能力的信念,称之为(   )

A自我效能感  B自我意识感  C自我观念感  D自我满足感

8、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和“官方课程”,可称之为(   )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9、在课程内容上,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学生需要、能力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0、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班级文化

2、测验效度

3、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4、洛克的白板说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的组织,其中教师是班级的主体,起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

16、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7、不良行为者不良行为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不良刺激不断强化的结果,而通过强化暂停的方法可以对个体暂时不予强化,或者把个体暂时与特定的强化环境相隔离,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所以,强化暂停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德育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2、简述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3、简评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和局限

4、简述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近现代的教育改革与实验中不断遭到诟病和批评,但为什么直到现在依然是基础教育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请论述你的观点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的批判教育思潮代表人,下列不包括(   )

A阿普尔      B吉鲁        C弗莱        D斯普朗格

2、由学校自主研发和实施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自由课程

3、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来看,教育的本位功能是(   )

A促进个人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发展

C促进政治的发展            D促进经济的发展

4、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提出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民国时期在定县实验区开展乡村平民教育的教育家(   )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陶行知

6、西方古代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西塞罗

7、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个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

A洛克     B康德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8、精细加工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属于该策略的是(   )

A运用表象记忆              B进行过度学习

C采用位置记忆法            D采用首字连读法

9、班杜拉提出根据他人的榜样行为来影响自己的行为是属于哪一种强化(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外部强化

10、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教师专业发展

12、京师同文馆

13、要素主义教育

14、认知结构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15、德国康德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尽可能掌握一切知识

16、在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实科中学

16、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但教育缺乏创造文化的功能,所以它很难产生新文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8、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教育部的教育政策

20、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意义

21、什么是程序化教学 如何开展的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2、教育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3、师生关系有几种基本模式 你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基础综合(回忆版)

一、选择题(20分)

1建国君民 以教为立先 出自哪里(    )

2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对的代表人物是(      )

3什么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4西周教育的标志和特征是(    )

5性相近 习相远 是(    )提出的

6朱熹最著名且流传广泛的书是(     )

7教育性教学萌芽于谁(    )

8第一个提出教育的客观社会制约性的人 是(     )

9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表明(     )

10一个人他认为法律如果不合适可以修改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 他属于(    )阶段

二、名词解释(20分)

11班级授课制

12稷下学宫

13福建船政学堂

14遗忘原因的同化说

三、辨析题(30分)

15“教师专业化”就是通过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16恩物是福禄贝尔创新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17昆体良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四、简答题(40分)

18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19请简述当代世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20简述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21简述杜威关于教育制度的基本主张。

五、论述题(40分)

22根据十九大报告,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看法。

23结合当前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方法、多思考、注重记忆、理解、定期总结,查漏补缺、抓关键词(目录、知识点的名称和问题的名称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记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教师招聘需要用到的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招聘需要用到的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1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

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

d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填空题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名词解释:白板说★。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5)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现代教育学之父”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课堂中学、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d“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五步探究教学法

(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十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实验教育学(代表:拉伊&梅伊曼);文

化……;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Ps: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

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

育,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简答题、论述题全重点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而教育有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受教育权;

3……………………………教育目的;

4……………………………教育内容的取舍;

5……………………………教育体制。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具体也要看)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每条具体看)(Ps: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简答题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教育结构的变化;

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学校的专业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世纪60年代,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论述题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教育技术。

Ps: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校尤其明显)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内容的选择;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华勒首先提出此概念)

1概念: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最高层次)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2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3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2)个性塑造策略3)传统拓展策略4)重点突破策略

4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简答题、名词解释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代表人物:

孟子:性本善佛洛依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尓: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1、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2、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填空题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一)遗传(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注:但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其中的例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入等作用而发生变化。)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教师招聘需要用到的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教育概念: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

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起源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中诸多矛盾中,受教育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

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4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

教育特征: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物等机型、无阶级

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古代中国

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西周的教育: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即僧侣。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古代埃

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史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目

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中世纪西欧

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良好总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

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⑴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

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⑵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羞辱儿童,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⑶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⑸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三)近现代社会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近代社会教育

1国家较长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世俗化

3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

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

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⑹教育的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二、教育学及其产生于发展

1教育学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3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

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⑶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⑷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和实际技能。

3教育学的发展: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

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苏格拉底--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二)独立形态阶段

1)教育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概述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卢梭----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

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说,他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说。

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探究教学法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五步探究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问题的种种

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

(三)20世纪教育的多元发展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

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理学产生于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术。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先天地而生,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千古不变。理学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理论形式上粗浅直观的缺欠。

定分止争先秦法家关于法的作用的观点,认为法具有"定分之争,兴功禁暴"的功能。所谓"定分"是指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认为当事物的权利名分确定后就可以禁止争夺。这实质是法家主张用法来确认其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

黄老学派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主张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安人宁国李世民军臣汲取隋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提出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少兴土木兵戈的政策,重视法制,力戒奢靡,从而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局面。在这种“安人宁国”的方针指导下,李世民时代出现了“贞观之治”。

是统一的大纲,内容如下: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原理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互动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二)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三)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四)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五)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六)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二)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一)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二)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二)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三)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一)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二)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一)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二)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五)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六)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二)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

(四)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五)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六)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一)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二)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三)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中国***领导下的教育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三)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四)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外国教育史

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教育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关于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几个问题

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涵;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品德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品德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类型与过程;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三)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分类与学习过程;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四)知识学习的迁移

迁移的含义与种类;解释知识学习迁移的理论;影响知识学习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学习迁移的策略

六、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问题解决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模式;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创造力及其培养

创造与创造力;创造的过程;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七、道德学习

(一)品德及其结构

品德与道德;品德的心理结构

(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有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机制;影响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一般条件

(三)品德的培养

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行不良的矫正

品行不良的含义;品行不良的成因分析;品行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主要参考书:

汪凤炎、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新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求考研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97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