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四季怎么划分的

一年的四季怎么划分的,第1张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四至六月为夏,七至九月为秋,十至十二月为冬的。西方天文学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各季的开始。

近代一般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到翌年2月为冬季。中国民间通常又以气候,尤其是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气候不同,故四季长短不一,有时差别甚至很大。

扩展资料(附:参考书目):

在一年之中,由于太阳辐射有规律地变化,导致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对中纬度地区来讲是四季变化。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之一。由于太阳直射点(指正午时太阳可以到达天顶位置)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地球上任一位置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地平高度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每日太阳辐射量在一年之中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最为明显,在赤道两侧则不大明显,而两极地区只有冬夏之分没有春秋。

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我国与一些国家划分方法不同,我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各季节的起点,使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正好是各季节的中间;一些国家使用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比我国的划分方法向后推迟半个季节,分别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各季节的起点。两种划分方法都考虑了天文含义,与地球公转的规律相联系而不完全与地面的气候特点相吻合。从实际气候状况看,后者气候上的含义比前一种更强些。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沈阳出版社 1990

温带地区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分,合称四季。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 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每三个月为一季,依次类推。在北半球,一般以阳历1月、7月分别为一年中最冷与最热月份,因此近代常以该两个月作为冬、夏的中心月份,即阳历3—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气候上鉴于各地纬度地理位置的不同,冷暖季节各有长短,故改以温度为准。我国通常以气候平均温度10℃升至22℃期间为春季;高出22℃期间为夏季; 自22℃降至10℃期间为秋季,低于10℃期间为冬季。依此标准,我国温州—永安—柳州—昆明一线以南几无冬季。爱辉—嫩江—黑河—呼和浩特一线以北几无夏季。

-- 中国方志大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温带地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之合称。四季按其划分的基本标准有两大类。一为天文四季,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之始;也有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每三个月为一季,余者类推;西方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四季之始;北半球一般还以公历3至5月为春,每季三个月,余者类推。上述划分均为天文四季,其共同特点是,对于半球来说,它们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且各季长度相同,与实际气温关系不大。另一为气候四季或物理四季,它根据实际温标来划分,中国通常以候(连续5日)平均温度高于22℃时期为夏季,低于10℃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时期为春季或秋季。这样,各地季节起讫日期不一,长短不一;甚至根本没有某个季节,如中国海南岛无冬季,漠河无夏季。

-- 地学辞典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总称。中国古代以每季为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一年有四个季月,四季之名乃渊源于此。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也有以夏历一至三月为春,四至六月为夏,七至九月为秋,十至十二月为冬的。西方天文学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各季的开始。故近代一般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到翌年2月为冬季。中国民间通常又以气候,尤其是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气候不同,故四季长短不一,有时差别甚至很大。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2、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立冬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春天还是来了

终于可以脱下厚厚的冬装

走过春夏秋冬,跨过酷暑严寒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划分的吗?

人们通常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为一年四季开始,其实,季节的划分有多种:天文、气象、节气等。

1

天文划分法

天文划分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开始;

2

气象划分法

以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2月为冬季;

3

节气划分法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

这几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统一的时间段界定季节显然不合理。

四季更替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有没有更科学的划分呢?

气候季节特指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划分季节

气候季节划分指标的依据是候温法,是张宝堃先生于1934年提出来的,至今仍在气象业务中使用。我国古代将5天称为一候,候温即5天的平均温度。但在气候季节划分中,不是固定的5天,而是采用5天滑动平均值,即以当天及前4天为一组计算平均值。

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一年四季在北半球,春季为3、4、5月份,夏季为6、7、8月份,秋季为9、10、11月份,冬季为12、1、2月份。这是按照气温划分的。

按照月份来划分,春季为1、2、3月份,夏季为4、5、6月份,秋季为7、8、9月份,冬季为10、11、12月份。

扩展资料: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以上就是关于一年的四季怎么划分的全部的内容,包括:一年的四季怎么划分的、一年四季怎么划分 一年四季如何划分、一年四季正确的排列顺序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96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