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文言文

弟文言文,第1张

1 弟弟用古文怎么说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称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书款则称侍)

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女子可自称妹)

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

十、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称人之甥,曰令甥。称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称自内侄,甥,婿,曰敝内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称人之亲友,曰令亲曰贵友。向人称自亲友,曰舍亲敝友。

十六、称人之师,曰令师,生曰令高足。向人称自师,曰敝业师。称自生曰敝徒。自称师,曰夫子或吾师。称自曰受业,或曰门生。

十七、称人之长官,曰贵某长(院部厅局等)。称人之属员,曰贵部下或贵属。向人称自长官,曰敝某长,称自属员,曰敝同事或敝属,称其某姓某职亦可。

十八、称人之主人,曰贵上,称人之仆,曰尊纪。向人称自主人,曰敝上;称自仆,曰小价。

简单的说为贤弟或幼兄

称呼对方弟弟时,也可用“令弟”

2 文言文《与弟论书》

黄庭坚与弟论书 原文及译注供参考: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译文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3 描写兄弟之间的文言文

1、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紫荆树》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译文

田真与弟弟田庆、田广三人商议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没分。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当田真去截树时,发现树已经枯死,好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十分震惊,就对两个弟弟说:“这树本是一条根,听说要把它截成三段,所以就枯死了,人却还不如树木。” 兄弟三人都非常悲伤,决定不再分树,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提分家的事。 后以“紫荆”作为赞美兄弟之间团结的象征。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

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们这些人吟诗,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4、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 从弟在文言中代表的含义

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己的近一些。对立称谓是从兄。今世将从弟、从兄合称为从兄弟。

其含义的详细介绍:

1)从弟旧义,中古时期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2)从弟新义,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3)从弟裹义,由于古时语言的地域习惯等因素,有人也将比“从弟本义”血缘隔得更远的“平辈”或“辈分难辨而年龄比自己稍小的非亲兄弟(族内兄弟)”笼统、含混地称之为从弟。

拼音标注:从弟 旧时读zòng dì ;现代读cóng dì

对立称谓:从兄关联称谓:1从妹、从姊;2从父弟、从祖弟、族弟;3再从弟、堂弟同义称谓:阿戎;堂弟与从父弟(“旧义从弟”之一)、“从弟新义”为同义称谓

5 关于弟弟的800字文言文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他叫梅云,今年7岁,关于他,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调皮”,说到他,我即喜欢他,又讨厌他,有时候恨不得一脚把他踢走,有时候又把他抱在怀里希望永远的不离开。

“卡片”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东西,可是他每天什么都不干,就坐在地上拍卡片,因为地上很脏,所以我总是不让他拍卡片。所以每当我看见他拍卡片的时候就把他的卡片撕了,他看见我把他最宝贵的东西撕了,他即然用石头打我,当时我恨不得没有这个弟弟。还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我去了姥姥家,十几天都没回家,听说弟弟在家老是问:“妈妈,姐姐呢?”他还经常在一个角落里叫姐姐,姐姐。”终于,我和姥姥一起回来家里,弟弟见了我,我连忙把他抱起。弟弟说:“姐姐,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当时,我感动得哭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弟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我还是喜欢他的。

弟属于单一结构的字。

从形态上我们也能够看出,关于弟这个字,其实是不存在一些合体部件的,所以他是单体。我们小的时候学字可能也是先从笔画顺序开始,然后根据闭环的先后顺序,逐渐学习其中的一些部件以及独体字,最后学习的是合体字。

其实合体字对我们来说也是简单的,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合体字,其中的一些部件可能都是我们曾经书写过或者见过的,我们可以先从一些我们认识的构件入手,然后开始解析这一个合体字。

弟,会意字。从必、从己,像柲缠韦形, 《说文》 以为“韦束之次第也”。战国文字字形相沿袭,亦有一些变化,主要是柲形变直竖为向右(偶向左)的斜画,随之下端的一横也变成一撇;亦有不作一撇而作圆点的。

缠韦形亦有简化。秦小篆、汉隶的写法都受战国文字的影响。弟古多用为兄弟之弟。

《包山楚简》151:“步死,无子,其弟番(後)之。”《侯马盟书》309 有“兄弟”一词。《诗·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战国文字中还有“敱弟”一词,信阳楚墓竹简1011:“敱弟君子”,敱读岂,“岂弟”见《诗·齐风·载驱》,毛传训“岂弟”为“乐易也”。

弟 [dì]

笔顺 弓

结构 单一结构

弟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该字也出现在《尔雅·释亲》和《吕氏春秋·原乱》等文献中。本义是指秩序,后引申为弟弟,亲族中年纪较小的男子,朋友间对自己的谦称。

笔顺: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

文字演变:

会意字。从必、从己,像柲缠韦形, 《说文》 以为“韦束之次第也”。战国文字字形相沿袭,亦有一些变化,主要是柲形变直竖为向右(偶向左)的斜画,随之下端的一横也变成一撇;亦有不作一撇而作圆点的。缠韦形亦有简化。

秦小篆、汉隶的写法都受战国文字的影响。弟古多用为兄弟之弟。《包山楚简》151:“步死,无子,其弟番(後)之。”《侯马盟书》309 有“兄弟”一词。《诗·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文字中还有“敱弟”一词,信阳楚墓竹简1011:“敱弟君子”,敱读岂,“岂弟”见《诗·齐风·载驱》,毛传训“岂弟”为“乐易也”。

弟的笔顺详解:共7画弟笔顺

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

弟(d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2]。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该字也出现在《尔雅·释亲》和《吕氏春秋·原乱》等文献中。本义是指秩序,后引申为弟弟,亲族中年纪较小的男子,朋友间对自己的谦称。

名词称谓:(1)称同胞男子先生者为「兄」,后生者为「弟」。  组词:「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也称为「弟弟」。(2)称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组词:「堂弟」、「表弟」、「妻弟」、「族弟」。(3)古代亦称女子后生者为「弟」。即妹。《孟子.万章上》:「于卫主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吕后弟吕嬃之夫。」(4)对同辈朋友的自称。  组词:「愚弟」、「阁下海量,小弟自叹弗如!」《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亦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5)称年少于己者的同辈朋友。  组词:「仁弟」、「贤弟」。

名词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徙云阳、平陵县,以高弟入为长安令。」

名词 门徒、学生。  组词:「弟子」、「徒弟」。唐.贾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孔门之弟,洙泗遗徒。」

汉字:弟dì tì tuí

弟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汉字:弟

拼音:dì

注音:ㄉㄧˋ 部首:弓

部首笔画:3

总笔画:7

康熙字典笔画( 弟:7; )

[ 首尾分解查字 ]:丷吊(badiao)

[ 汉字部件构造 ]:弟 五笔86:UXHT

五笔98:UXHT

仓颉:CNLH

四角号码:80227

UniCode:U+5F1F

规范汉字编号:0854

[ 笔顺编号 ]:4351523

[ 笔顺读写 ]:捺撇折横折竖撇 弟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古同“第”,次序。

古同“第”,但。

古同“悌”,孝悌。

tuí

〔弟靡〕颓唐;柔顺。

笔画数:7;

部首:弓;

笔顺编号:4351523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即团结守秩序)

同本义〖order〗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弟弟〖youngerbrother〗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cousin〗。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usedinplaceof“I”〗。如:小弟;愚弟

门生;学生〖disciple〗。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古代亦称妹为弟〖youngersister〗

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通“悌”。对兄长恭敬有礼〖respectbrother〗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弟弟

dìdi

〖youngerbrother〗

弟弟,同父母(或只同父或母)而年小于自己的男子

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弟妇

dìfù

〖youngerbrother'swife;sister-in-law〗弟弟的妻子

弟妹

dìmèi

〖youngerbrotherandsister〗∶弟弟和妹妹

〖youngerbrother'swife〗∶弟弟的妻子

弟媳

dìxí

〖youngerbrother'swife〗弟弟的妻子

弟兄

dìxiong

〖brothers〗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弟子

dìzǐ

〖disciple;follower;pupil〗∶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①][dì]

[《广韵》特计切,去霁,定。]

[《广韵》徒礼切,上荠,定。]

(1)次第。

(2)称同父母、同父或同母而后生的男子,对兄而言。

(3)古代亦称妹为弟。

(4)泛称亲朋中同辈年幼于己的男子。唐杜甫有《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诗。

(5)在友朋中谦称自己。

(6)指门生、学生。

(7)幼,小。

(8)即使;假使。参见“弟令”。

(9)副词。姑且。

(10)副词。只;仅仅。

(11)第宅。今通作“第”。

(12)姓。宋有弟邦杰。见《宋史·王霆传》。

[②][tì]

[《广韵》徒礼切,上荠,定。]

通“悌1”。

顺从和敬爱兄长。

[③][tuí]

[《集韵》徒回切,平灰,定。]

亦作“弚1”。

见“弟3靡”、“弟3佗”。 寅集下弓字部 弟; 康熙笔画:7;

〔古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91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