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东周 它们的建设时期和兴亡时期,还有建国的人是谁都城在哪里

夏,商,西周,东周 它们的建设时期和兴亡时期,还有建国的人是谁都城在哪里,第1张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约公元前2470年灭亡,建国人是禹,都城是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约公元前2470年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灭亡,建国人是汤,都城是亳。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约公元前771年灭亡,建国人是周武王,都城是镐京。

东周:公元前771年建立,约在春秋时期灭亡,建国人是周平王,都城是洛邑。

周朝首都分西周和东周,具体位置在:

西周的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都到镐京。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甘肃省,东到山东省。

东周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平王东迁:

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公元前8世纪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靠着历史的惯性还得以维持。社会中各种矛盾并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虽然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实现了“中兴”,但其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西周的灭亡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周幽王被杀后,申侯与缯侯与郑、卫、晋等诸侯大败犬戎,犬戎退走。

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便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但诸侯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百度百科-周朝

周朝时期有多个首都,具体如下。

一、西周

岐周,现陕西宝鸡

丰京,现陕西西安

镐京,现陕西西安

成周,现河南洛阳

犬丘,现陕西咸阳

二、东周

成周,现河南洛阳

都城变迁: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主要是如今长江中下游的华中、华东地区以及华北地区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53年,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战国七雄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定都今河南洛阳,秦国占有西土,吞并周围的一些小国家成为西方霸主。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展开了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驾崩,周桓王即位。桓王对郑庄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庄公在朝之职。当时王纲已堕,郑庄公不循礼法开了先例,周王室与郑国交换人质,即“周郑交质”,天子权威扫地。后来周桓王率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周军大败,郑国大将祝聃发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让周天子的威信完全扫地,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开端。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使得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则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周围的一些小国,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七国在当下的分布分别是:齐国,首都临淄,在山东东北、河北的一部分;楚国,首都鄢郢,在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燕国,首都蓟,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韩国,首都新郑, 在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魏国,首都大梁, 在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赵国,首都邯郸, 在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秦国,首都咸阳, 在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东周

建立于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姬宜臼。都城:洛邑(今洛阳)。

东汉

建立于公元25年。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都城:洛阳。

东晋

建立于公元317年。建立者:晋元帝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南京)。

周武王11年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其中主要的封国有71个,被分封到北京地区的有蓟国和燕国。

“蓟”是一个古代地名,在今天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燕国国都。“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奭(shi)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关于燕的地位与声望,史记记载不一。

燕,是生活于当地的一个古族的名称。早在殷商时期,燕族便已经活动于今河北省涞水县、易县一带,当时是殷商的北方属国。周武王灭商以后所分封的燕国,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那么,周武王分封燕国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琉璃河遗址发掘的随葬器物,给出了确切答案。从琉璃河遗址的分布面积、董家林古城址的年代、以及两个墓区的规模和带有“燕侯”铭文青铜礼器的出土文物情况看,这里无疑就是西周燕国的初封地,而董家林古城址就是当时燕国的都城。它与北面位于今北京城西南莲花池一带的蓟城,南北相距约百里。可见当年燕与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诸侯国,有各自的都城,两城异地毫不相涉。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强,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韩非子•有渡》记载说:“燕襄王(公元657—618年)以河为境,以蓟为国。”就是说东周燕襄王时,燕国的南疆以黄河为界,它的国都是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被称为燕京,也就来源于这里。

燕国将国都迁到蓟城以后,初封时作为都城的琉璃河董家林古城则被冷落,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沦落为废墟;但因为当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缘故,反倒保留下不少的古代足迹和珍贵的历史遗物。依此可以论定,从历史的延续来看,蓟城燕都均是北京城的起源。

以上就是关于夏,商,西周,东周 它们的建设时期和兴亡时期,还有建国的人是谁都城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夏,商,西周,东周 它们的建设时期和兴亡时期,还有建国的人是谁都城在哪里、周朝首都在哪里呢、周朝的都城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88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